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組織章程

 

組織章程

99.12.11聯盟第2-1次會員大會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 一 條 本會名稱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英文名稱為“Youth Labor Union, Taiwan”。

第 二 條 本聯盟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宗旨如下:團結勞動現場、爭取產業民主、促進社會公義。

第 三 條 本聯盟以全國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

第 四 條 本聯盟會址設於主管機關所在地區,並得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設分支機構。

前項分支機構組織簡則由理事會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行之。

會址及分支機構之地址於設置及變更時應函報主管機關核備。

第 五 條 本聯盟之任務如左:

一、改善台灣弱勢勞動青年的勞動處境與生涯發展機會;

二、確保部分工時工作者法令上和實際上的勞動保障;

三、鼓勵青年勞動者團結參與公共事務,爭取合法權益;

四、推廣勞動教育與勞動權益觀念。

第 六 條 本聯盟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

本聯盟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本聯盟之目的事業應受各該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

第二章 會  員

第 七 條 本聯盟會員申請資格如下:

一、一般個人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年滿二十歲者。

二、學生個人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年滿二十歲,且申請時具備學生身份者。

三、團體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之公私機構或團體。

申請時應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通過,並繳納會費。

團體會員應推派代表一人,以行使會員權利。

第 八 條 會員(會員代表)有表決權、選舉權、被選舉權與罷免權。每一會員(會員代表)為一權。

第 九 條 會員有遵守本聯盟章程、決議及繳納會費之義務;未盡以上義務者,聯盟得停止其一切會員權利。

第 十 條 會員(會員代表)有違反法令,章程或不遵守會員大會決議時,得經理事會決議,予以警告或停權處分,其危害團體情節重大者,得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予以除名。

第 十一 條 會員喪失會員資格或經會員大會決議除名者,即為出會。

第 十二 條 員得以書面敘明理由向本會聲明退會。

第三章 組織及職權

第 十三 條 本聯盟以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

會員人數超過三百人以上時得分區比例選出會員代表,再召開會員代表大會,行使會員大會職權。會員代表任期二年,其名額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四 條 會員大會之職權如下:

一、訂定與變更章程。

二、選舉及罷免理事、監事。

三、議決入會費、常年會費、事業費及會員捐款之數額及方式。

四、議決年度工作計畫、報告及預算、決算。

五、議決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處分。

六、議決財產之處分。

七、議決本會之解散。

八、議決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其他重大事項。

前項第八款重大事項之範圍由理事會定之。

第 十五 條 本聯盟置理事九人、監事三人,由會員(會員代表)選舉之,分別成立理事會、監事會。

選舉前項理事、監事時,依計票情形得同時選出候補理事一人,候補監事一人,遇理事、監事出缺時,分別依序遞補之。本屆理事會得提出下屆理事、監事候選人參考名單。

理事、監事得採用通訊選舉,但不得連續辦理。通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通過,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六 條 理事會之職權如下:

一、審定會員(會員代表)之資格。

二、選舉及罷免理事長。

三、議決理事及理事長之辭職。

四、聘免工作人員。

五、擬訂年度工作計畫、報告及預算、決算。

六、募款與補助申請相關事項

七、其他應執行事項。

第 十七 條 理事會置理事長一人,由理事互選之。理事長對內綜理督導會務,對外代表本會,並擔任會員大會、理事會主席。理事長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應指定理事一人代理之未指定或不能指定時,由理事互推一人代理之。理事長出缺時,應於一個月內補選之。

第 十八 條 監事會之職權如下:

一、監察理事會工作之執行。

二、審核年度決算。

三、選舉及罷免常務監事。

四、議決監事及常務監事之辭職。

五、其他應監察事項。

第 十九 條 監事會置常務監事一人,由監事互選之,監察日常會務,並擔任監事會主席。常務監事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應指定監事一人代理之,未指定或不能指定時,由監事互推一人代理之。監事會主席(常務監事)出缺時,應於一個月內補選之。

第 二十 條 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理事長不得連任。

第二十一條 理事、監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即解任:

一、喪失會員(會員代表)資格者。

二、因故辭職經理事會或監事會決議通過者。

三、被罷免或撤免者。

四、受停權處分期間逾任期二分之一者。

第二十二條 本聯盟置秘書長一人,承理事長之命處理本會事務,其他工作人員若干人,由理事長提名經理事會通過聘免之,並報主管機關備查。

前項工作人員不得由選任之職員擔任。工作人員權責及分層負責事項由理事會另定之。

第二十三條 本聯盟得設各種委員會、小組或其他內部作業組織,其組織簡則經理事會通過後施行,變更時亦同。

第二十四條 本聯盟得由理事會聘請名譽理事長一人,名譽理事、顧問各若干人,其聘期與理事、監事之任期同。

第四章 會  議

第二十五條 會員大會分定期會議與臨時會議二種,由理事長召集,召集時除緊急事故之臨時會議外應於十五日前以書面通知之。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於理事會認為必要,或經會員(會員代表)五分之一以上之請求,或監事會函請召集時召開之。

本會辦理法人登記後,臨時會議經會員(會員代表)十分之一以上之請求召開之。

第二十六條 會員(會員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會員大會時,得以書面委託其他會員(會員代表)代理,每一會員(會員代表)以代理一人為限。

第二十七條 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以會員(會員代表)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之同意行之。但章程之訂定與變更、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理事及監事之罷免、財產之處分、本會之解散及其他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重大事項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本會辦理法人登記後,章程之變更以出席人數四分之三以上之同意或全體會員三分之二以上書面之同意行之。本會之解散,得隨時以全體會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可決解散之。

第二十八條 理事會、監事會至少每三個月各舉行會議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聯席會議或臨時會議。前項會議召集時除臨時會議外,應於七日前以書面通知,會議之決議,各以理事、監事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之同意行之。

第二十九條 理事應出席理事會議,監事應出席監事會議,不得委託出席; 理事、監事連續二次無故缺席理事會、監事會者,視同辭職。

第五章 經費及會計

第 三十 條 本聯盟經費來源如下:

一、入會費:一般個人會員新台幣伍佰元;學生個人會員新台幣參佰元;團體會員新台幣壹仟元。以上均於會員入會時繳納。

二、常年會費:一般個人會員新台幣伍佰元;學生個人會員新台幣參佰元;團體會員新台幣壹仟元。會員入會當年免繳常年會費。

三、事業費。

四、會員捐款。

五、委託收益。

六、基金及其孳息。

七、其他收入。

第三十一條 本聯盟會計年度以曆年為準,自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三十二條 本聯盟每年於會計年度開始前二個月由理事會編造年度工作計畫、收支預算表、員工待遇表,提會員大會通過(會員大會因故未能如期召開者,先提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於會計年度開始前報主管機關核備。並於會計年度終了後二個月內由理事會編造年度工作報告、收支決算表、現金出納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及基金收支表,送監事會審核後,造具審核意見書送還理事會,提會員大會通過,於三月底前報主管機關核備(會員大會未能如期召開者,先報主管機關)。

第三十三條 本聯盟解散後,剩餘財產歸屬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團體或主管機關指定之機關團體所有。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本章程未規定事項,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本章程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報經主管機關核備後施行,變更時亦同。

第三十六條 本章程經本會97年8月25日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報經內政部100年2月8日台內社字第1000027981號函准予備查。

本站專文 -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A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入會說明

 

入會說明

會員種類及入會資格

一般個人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者。

學生個人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且入會時具學生身份者(脫離學生身份後轉為一般個人會員)。

團體會員:凡贊同本聯盟宗旨之公私機構或團體。

入會費及年費

一般個人會員:入會費新台幣伍佰元整,年費新台幣伍佰元整。

學生個人會員:入會費新台幣參佰元整,年費新台幣參佰元整。

團體會員:入會費新台幣壹仟元整,年費新台幣壹仟元整。入會費於會員入會時繳納,年費於每年七、八月繳納。

會員權利

1.會員有會員大會之表決權、選舉權、被選舉權與罷免權。

2.會員得優先享受聯盟提供之免費勞動相關法令諮詢。

說明:本聯盟成員熟悉各式勞動相關法令,並聘有執業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可優先給予會員勞動相關法令之免費、諮詢。

3.會員得要求聯盟代理協調、處理勞動權益受損事件。

說明:聯盟可代理會員要求地方、中央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對違法雇主進行勞動檢查;代表會員與雇主談判;協助進行勞資爭議協調、法律訴訟;或進行各式其他行動,爭取應有勞動權益。

4.會員得免費或優惠參與聯盟舉辦之各式課程、活動。

會員義務

1.會員有遵守聯盟章程之義務。

2.會員有遵守聯盟會員大會、理事會決議之義務。

3.會員有按時繳納會費之義務。

未盡以上義務者,聯盟得停止其一切會員權利。

本站專文 -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A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線上入會


線上入會
姓名
性別    
身分證字號
戶籍地址
通訊地址(同戶籍地址請寫"同上")
手機號碼&市內電話
電子郵件(通過審核後以電子郵件通知您)
目前職業(可複選)                  
就職公司單位(and部門)名稱
有任何想對九五聯盟說的話嗎
  聯盟將於收到申請書後三週內通知申請者是否接受入會,接受入會者請於通知日起一個月內將入會費匯款至聯盟帳戶(郵局代碼:700;局號:0001911;帳號:0398338;戶名:社團法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或是寄現金袋至本聯盟(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號5樓)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捐款支持九五


捐款支持九五
信用卡小額捐款
(1)每人每月300元以上
(2)信用卡捐款凡VisaMasterCard聯合信用卡JCB皆適用
(3)下載扣款授權書填寫(點我下載)
(4)填寫完畢後傳真至02-2392-0512

若是有任何問題請撥打聯盟電話02-2358-2109,由聯盟秘書為您說明。

一般捐款
(1)不限金額
(2)歡迎使用匯款匯入聯盟帳號或是約定時間與您洽談贊助方式
代號 700 局號:0001911 帳號:0398338
     
戶名 社團法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很感謝您的支持,也很歡迎您將九五聯盟介紹給您的組織或朋友,邀請他們一齊支持。無論您贊助我們多少金額,我們都會一一開立收據給您,致上深深的感謝,也可減免您的所得稅額度。

期待台灣社會運動與勞工運動的發展,將能持續蒸蒸日上!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全體成員上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
Raging Citizens Act Now!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Raging Citizens Act Now!党徽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
Raging Citizens Act Now!
党徽

主席
赖香伶
柯逸民
(发言人)

荣誉主席
{{{荣誉主席}}}

秘书长
(无)

成立时间
1992年工人立法行动委员会
2006年改组为“人民火大行动联盟

解散时间
{{{解散}}}

总部地点
中华民国
台北市中山区天祥路61巷12号3楼

党员人数
无党员制度

国会席次

议会席次

政治立场
社会主义
左翼
女性主义/性积极女性主义
反全球化

国际组织

网站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官方网站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简称火盟,是台湾一个左翼社运组织,主要参与劳工权益妓权移民者同志权利原民权环境保护等议题。

火盟并未正式登记为政党,但自2002年(仍是工委会时期)起开始推派参与工运社会运动经验非常资深的人参选县市议员、立法委员和市长。火盟参选方式较像是“政治实验”,由一位“揪团人”寻找一群理念相同者共同出资并推出一位候选人,该候选人选前必须签订“民主契约”,候选人还要先签下“离职同意书”,如果成功当选后没有实现承诺,必须辞职下台。由于火盟策略特别,常让台湾社运界想要帮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其确实为一般政治带来多元和激进的政策。

火盟行动范围局限于台北基隆两地,其基隆办公室自2011年开始发行刊物《打火石》。在2011年,火盟成员向内政部登记成为政党“人民民主阵线”,其运作方式仍然如同火盟。

目录

[隐藏

[编辑] 政治理念

  • “互负责任、集体共决、履约保证”
  • 以“募人、募钱、募政见”来改变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
  • 火盟多次强调,他们不是只把目标放在当选,他们更要“人民参与”,因此非常注重选举过程。

[编辑] 历史

1992年基隆客运罢工事件后,郑村棋工运人士组成“工人立法行动委员会”,并曾在1997年组织公娼自救会,并参加反废娼运动。并数度以社运力量介入总统大选:1995年发起“工人与总统有约”运动;并在2004年发起投废票运动,当时有33万张废票,比两大党(中国国民党民主进步党)候选人票数差还大。

1996年工委会成员改组成“火盟”。在每年“秋斗”及劳动节皆会上街示威游行。2011年,火盟也是“430向日葵废核行动”发起组织之一;并紧接着在隔日五一劳动节行政院前抗议“人民百怨”并呼吁台湾人民别再被两大党操弄,估计约有三百人到场。[1]

火盟亦与日日春关怀互助协会白刷刷黑户人权行动联盟台湾国际劳工协会台湾国际家庭互助协会工作伤害受害人协会社运组织关系密切,许多成员皆同时互相支援。

[编辑] 人民民主.人民老大参政团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会先邀请一位“揪团人”,该揪团人通常参与某一领域的社运十年以上‧并曾任相关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要职。参与该团者称为人民老大,通常由社运人士、老师、大学教授、学生等一般各行各业的人所组成,并集体开会讨论、沟通和表决决定该参政团之政见、参选方式以及由谁参选,每位参加者需付500至2,000元新台币不等以当作参选所需要之保证金。若保证金无法凑齐将先向火盟内部借调,日后再以民众捐款偿还。

共同推派之候选人必须签订“民主契约”,如果成功当选,其公职收入、聘用助理或选举达到门槛所得之选举补助金皆需由该参政团所有人投票讨论决定,当选人每月需向其所属之公民参政团公布工作报告,候选人还要先签下“离职同意书”,如果成功当选后违反承诺,必须辞职下台。

[编辑] 参选历程

2002年工委会日日春关怀互助协会首次推出日日春秘书长王芳萍参选台北市议员

2004年开始推动“人民老大参政团”参选,投入2004年立法委员选举;由于火盟并未登记成政党,因此无法参加不分区立委选举,于是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火盟左翼环保政党绿党合作,推出两名区域立委候选人以绿党名义登记,并在绿党不分区名单内排进一名候选人(顺位第四),这不仅是火盟首次参加不分区立委选举,也是台湾首次有环保工运势力结盟成绿红联盟参选。

2010年底改名“人民民主.人民老大参政团”,并成立人民民主阵线参加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编辑] 参选结果

2011年以后之选举请阅条目人民民主阵线

人民火大行动联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工人階級為什麼需要政黨

工人階級為什麼需要政黨

許 由
  在全球自由化高唱入雲的時候,在大陸和台灣政府都急於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兩岸三地的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卻不斷惡化。港台兩地都有工會幹部認為各方面的因素都使工運有必要催生工黨,但是也有不少人基於各種原因而不同意或至少不熱心。我們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探討這個問題。

根本的出路

  在保障工人有起碼的生活水平,這方面工會的作用無異是不能代替的。哪裡有強大的工會,哪裡的工資就往往比沒有工會的地方為高。可是工會爭取「合理」工資的種種成就本身常常是不穩固的。說到底,工會的主要作用只是爭取那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的價格不致太低而已;它無法使工人階級擺脫被剝削和被壓榨的地位,因為工人階級之所以陷於這個境況,正正是因為勞動力成為了商品,是因為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下面,一面是壟斷了生產手段的資本家,另一面是一無所有,只有勞動力可以出賣的工人。表面上,大家的交易是自由進行的,實際上這種資產階級私有制永遠讓資本家可以騎在工人頭上,因為在勞動力市場上,前者可以等待一段長時期以便壓低工資,後者由於沒有生產手段,使他們根本無法等待,非急於出賣勞動力不可。所以,要徹底擺脫剝削,工人階級只能要求廢除資產階級私有制,要求廢除僱佣勞動制,使生產手段由全體工人階級共同佔有,合作生產。只有這樣才是徹底解放。但是這個歷史任務顯然不能由工會負擔,因為工會只是群眾性的職業團體,只是工人階級的初級組織。只有一個社會主義工人政黨才能負擔這個任務。

  這樣一條徹底改造社會的方針自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奮鬥,而眼前的種種爭取改良的努力,自然也不能放棄。但是,即使是爭取改良,也不可能單靠工會就可以做。過去個半世紀的世界工運史說明,任何比較重大的改良,都需要一個以根本改造資本主義為目標的工人政黨去負擔任務。要知道,決定工人生活水平的因素,除了勞動力市場中供求雙方的組織及討價還價能力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間接因素。同過去一切生產方式相比,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最不固定的:經濟週期的不斷循環;資本集中與國際化的不斷進行;全球貿易供需的經常失衡及價格起跌;不斷的技術革新;消費模式的改變;階級關係的變化及國家政策對社會的影響等等,而這一切所引起的某些行業、某些地區、某些工種技術的盛衰都會間接影響工人的生活,而工會作為職業性的群眾團體,根本沒有能力應付這些宏觀的政治經濟問題。這時候需要的是更高級的工人組織,即工人政黨,它能夠對國家種種重大問題提出自己一套綱領並努力實現它。

  其次,工人之所以需要一個黨,又是同工人階級須要參政有直接關係。即使是初時只有工會意識的工人活動家,不久也會明白,單是要求好的勞工立法還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有代表勞工而非代表資本家的國會議員才行;有勞工的國會議員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他們佔據多數才行;最後,這還是不足夠的,還需要多少掌握行政權力,才能確保有利工人的立法能夠抵抗資產階級及官僚的抵制或不合作而貫徹到底。一句話,需要工人階級的代表取得全部或至少部份國家權力。須知道,政治原本不過是集中的經濟而已。資產階級在經濟上能多大程度上剝削工人,同他們壟斷政治權力的程度有直接關係。亞洲工人比歐洲工人受到更大剝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者通過參政而得以在政治上牽制資產階級的政經權力。所以,沒有理由重視經濟抗爭之餘卻原則上拒絕政治抗爭。而從事政治抗爭本身就需要一個黨。

  始終反對工人階級成立工黨或反對工人階級參與政治活動的人會說,那方向正是他們也反對的,因為這樣加入了建制,就一定會受統治階級同化,變成他們的工具,結果工人還是做了轎夫,替別人抬轎而已。

  這樣說也並非全無道理。事實上,世界上大部份工人政黨,在進入議會之後,其表現總是令人失望的多。那些執政的工人政黨的腐化程度也大有趕上資產階級黨的勢頭。不過,凡事都必須拿捏好分寸。上述那番話如果了解得太絕對,認為工人階級有沒有派出代表去爭取國家權力,其結果都絕對相同,那就大錯特錯了。
工人階級參政的利弊

  歐洲工運很早就從經濟性、社會性的運動發展為政治民主運動(最著名又是最早的是英國憲章運動);即令到今天,其成就遠遠達不到最初的想望,甚至由於種種腐化現象而造成很重大的壞處(首要的是令更多人對工人階級解放事業失去信心),可是,工人階級享有同資產階級一樣的(法律上的)政治權利;工人政黨能夠成為國會的大黨甚至執政黨;它們在工人壓力下曾經作過大幅的社會改良等等--這些事實都是有助於保持工人階級的組織能力和信心,有助於工人階級日常地牽制住資產階級的種種進攻。是的,只是牽制,還不是根本消除。可是,即使這樣,從歷史角度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就。過去的被壓迫階級總是在平常時期被貪得無厭的剝削弄到絕對赤貧,被剝奪了一切學習文化的機會,甚至連人的尊嚴也盤剝殆盡。而這又是他們的最後反抗往往歸於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人階級,而且首先是歐洲工人階級,是歷史上第一次由被壓迫的階級,通過日常的組織和參政,能多少成功地抵制統治階級的過份剝削。這不僅有助於保障工人生活免於太急促的惡化,而且對於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意義重大。所以,即使代議民主有無數缺憾,即使那些工人政黨領袖往往變質,可是,也不能把這種形式的工人階級參政說成是只有害處沒有利處,也不能把工人政黨的領袖的變質誇大為整個政黨都完全變成同資產階級政黨一樣壞。所以,即使是堅持工人階級徹底解放的人,即真正的社會主義者,雖然認為資本主義的代議民主遠非人民的民主,雖然認為改良主義的工人政黨之執政,往往不過是「執政而非當權」(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雖然堅持要廢除資產階級私有制和建立工人階級的民主制,可是一天工人還沒有力量立刻實現解放,代議民主仍可以讓工人代表通過參政而多少抵制統治階級的過份剝削。把「變質論」無限誇大只會模糊了工人階級的思想。

怎樣防止工人階級參政的害處

  何況,總不能說凡是參政的工人代表或工人政黨都必然腐化墮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盡力防止它,例如實行充份的工會民主及工黨民主,利用議會講壇來揭露資產階級代議民主的虛偽的地方,而不是變成歌頌它的議會迷;把一切議會活動置於工人群眾的監督之下;議會活動要得到獨立的工人群眾運動的配合並使前者從屬於後者的需要,而不是倒過來,等等。總之,建立強大民間力量,同爭取國家權力,二者並不矛盾。這樣一條真正屬於工人階級的參政路線是可以實現的,過去也不是沒有人成功過。只有擔任資產階級政府的內閣職位,或是同資產階級組織聯合政府,才是不能容許的。反之,拒絕參政,或甚至一般拒絕工運發展為政治運動,那實際上就是把政治權力完全拱手讓與資產階級政客,任由他們利用權力繼續勾結資產階級殘民自肥。
何況,會腐化墮落的,原本就不限於政權與政黨。任何一個群眾性團體,包括工會,都有可能腐化,而且事實上多半都腐化。這種現象本來就是一個建築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社會分工之上的社會的自然產物。社會上所有機構都難免分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盡管現代生力產技術早就可以使這種分工逐步消除。工會也不能完全擺脫這種官僚化的壓力。工會組織越是擴大,全職領袖就日益需要而且日漸增多;隨著他們同群眾的距離日大,他們對超出職務需要的種種權力的追求也會日漸自覺,最後變成為工會官僚。
不要以為大的組織才會有官僚腐化的危險,而小的、分散的團體就不會(如一些半無政府主義者所以為)。在這個階級社會中,團體不論大小,不論官民,都有這個危險。所以,真正要得出的結論,不是反對工人參政,不是反對大組織,而是要進行根本的社會改造,廢除階級社會,逐步建立一個平等社會。也只有具備了這樣最高目標的工人團體,不管是工會或工黨,才能有決心、有辦法去抵制腐化傾向,例如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大膽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堅持一切群眾組織的自主性。
  其實,十九世紀歐洲工人階級當初首次組織政黨的時候,就是懷有上述遠大的目標,而不是像現在的各資本主義國的社會民主黨或共產黨那樣一味只知點滴改良資本主義,甚至倒退到近年只知「緊縮」不知改良的地步。那時候越來越多工人明白到,雖然工會是爭取較「合理」工資的重要工具,可是,對工人階級來說,問題不僅在於確保工人可以較高價格、在勞動力市場上出賣氣力,而是在於根本廢除勞動力商品化,廢除僱佣勞動制,建立生產者自由聯合的社會。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最初目的都是這樣,只是後來第二國際中的各國社會民主黨才紛紛背叛這個工人綱領。

建立社會主義小團體的意義

  那些反對工人組織參政的意見,正正反映他們把「工人權益」只是了解為工會性的權益,而不知道工人的真正權益在於根本廢除資本主義。退一萬步說,即使那個目標陳義過高,即使假定工人階級只能在資本主義下面謀求改良,那同樣不能把工人權益僅僅了解為工會性的權益。國家權力落在誰手;掌權者將推行什麼政策;全盤經濟趨勢將會怎樣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無一不影響到工人權益,無一不需要工人作出回應,無一不呼喚著工人參政和建立一個稱職的工人政黨。
誠然,要在港、台以致大陸建立一個具有正確綱領的工人政黨是一件異常艱鉅的任務。原因倒不是因為工黨只能在工會運動強大起來之後才能著手。法、德、俄、中等許多國的工運史證明是並沒有這種必然的工會工黨的先後次序的。主要原因還是一方面工人群眾一般的覺悟還較低,另一方面許多工運幹部自己在思想上還是比較混亂。看來,要克服這些障礙,還需要一段日子。在這個情況下,有心人應當怎辦呢?

  我們認為,在目前可以首先致力於成立社會主義小團體,從事理論及政治宣傳工作,為將來的工人政黨事先作思想預備。歷史經驗證明,日後的實際鬥爭本身可以很快教會工人從事政治鬥爭;但是如果沒有事先訓練出一大批最有遠見、最能吸取歷史教訓的工人階級宣傳家和鼓動家,能夠及時地提出正確的奮鬥方向,那最大的工人鬥爭都難免為人所用。我們希望,本文也能多少促使人們起來注意這個久被忽略的問題。

先驅第42期, 1997年2月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

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
FNPR/FITUR FNPR / FITUR
FNPR logo.png
Full name全名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Trade Unions of Russia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
Native name本机的名称 Federatsiya Nezavisimykh Profsoyuzov Rossii Federatsiya Nezavisimykh Profsoyuzov Rossii
Founded成立 1990 1990年
Members议员 31.5 million (2002) 31.5万(2002年)
Country国家 Russia 俄罗斯
Affiliation联系 ITUC , GCTU 国际工会联合会工会总联合会
Key people关键人民 Mikhail Shmakov , president总裁米哈伊尔Shmakov
Eugene Sidorov , international secretary 尤金西多罗夫 ,国际司
Office location办公地点 Moscow , Russia 莫斯科 ,俄罗斯
Website网站 www.fnpr.ru www.fnpr.ru
The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Trade Unions of Russia (ФНПР, FNPR, Федерация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Профсоюзов России, Federatsiya Nezavisimykh Profsoyuzov Rossii) is the largest national trade union center in Russia , with a membership estimated between 28 and 31.5 million (down from 70 million at its formation). 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 (ФНПР,FNPR,ФедерацияНезависимыхПрофсоюзовРоссии,Federatsiya Nezavisimykh Profsoyuzov Rossii)是最大的国家工会中心俄罗斯 ,与估计的成员之间的28和31.5亿美元(从70万美元在其形成)。 The FNPR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defacto successor to the Soviet era trade unions system, although the 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GFTC), as the umbrella organization of trade unions in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is technically the equivalent of the former system. FNPR是公认的事实上的继任苏联时代的工会系统, 工会总联合会 (GFTC)作为前苏联各共和国工会的伞式组织,虽然在技术上相当于前者的系统。

 History 历史

The FNPR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one year before the dissolution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FNPR是成立于199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前的一年。 After the breaku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military, the FNPR was one of the few national institutions to retain its power and functions.分手后,随着军队的例外,FNPR几个国家机构之一,以保留其权力和职能。 These abilities included control over the disbursement of social insurance funds, the right to contest and veto dismissal of workers, and automatic deductions, or check-offs , from employee wages.这些能力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竞赛和解雇工人否决的权利,并自动扣除,或支付控制检查,从员工的工资,。
The FNPR continued to operate in a manner similar to soviet era unions. FNPR继续运作方式类似于苏联时期工会。 Members included both workers and management, and often labour unrest was aimed at the government, rather than employers, in an effort to preserve the command market economy, as opposed to a free market system.成员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往往劳工骚乱是针对政府,而不是雇主在努力维护,指挥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制度。
Boris Yeltsin , former President of Russia, set up the Tripartite Commiss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Social and Labour Relations in 1992.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社会及劳资关系条例 “, 成立三方委员会于1992年。 The FNPR was given 9 of the 14 labour seats on the board, and the government soon recognized the union as its primary social partner, elevating its status against that of other trade unions. FNPR是9劳工在董事会的14个席位,政府很快认识到作为其主要的社会合作伙伴联盟,提高其对其他工会地位。
During the Russian political crisis of October 3, 1993 the FNP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Igor Klochkov , called for the defense of the Russian White House in support of Aleksandr Rutskoy and the illegally dissolved Supreme Soviet of Russia and Congress of Soviets . 1993年10月3日,在俄罗斯政治危机FNPR的领导下, 伊戈尔Klochkov ,国防称为俄罗斯白宫亚历山大Rutskoy和非法解散最高苏维埃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支持。 There was little response from workers to this call,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union were swift.有从工人这一呼吁的反应不大,并为联盟的后果是迅速的。 Having passed a motion of their support for Rutskoy on September 28, Yeltsin passed a presidential decree the same day - stripping the union of its right to control and dispense social insurance funds and other benefits.叶利钦在他们Rutskoy的支持,于9月28日通过了一项议案,通过了一项总统令的同一天 - 剥离其控制权和分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他福利联盟。 Following Yeltin's victory in the White House showdown, further threats to end mandatory wage check-offs resulted in the hurried removal of Klochkov from leadership. Yeltin在白宫对决的胜利,进一步威胁到年底的强制性工资检查取舍导致Klochkov从领导急忙拆除。 He was replaced on October 11, by Mikhail Shmakov , who has maintained the post through to the present date.接替他于10月11日, Mikhail Shmakov后,一直保持到当前日期。
Alth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was placed with the Labour Ministry, in reality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to the administration.虽然与劳动部社会保险基金的控制,在现实中有多大改变政府当局。
In 1998 Russia was hit by a severe financial crisis , and the FNPR was again at odds with Yeltsin, calling for his resignation in an open letter. 1998年在俄罗斯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并FNPR是在与叶利钦的赔率再次呼吁,他在一封公开信辞职。 The union preferred Yevgeny Primakov , the dismissed prime minister, and the Otechestvo coalition.该联盟的首选,被解职的总理普里马科夫 Otechestvo联盟。 However, this support appears to have been relatively weak, as regional trade unions had their own positions and interests, and it was Vladimir Putin who was appointed Prime Minister, and then Acting President, four months later.但是,这种支持一直比较薄弱,区域工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这是普京被任命为总理,然后代理主席,四个月后。
In 2001 a new labour code was introduced in the State Duma .在2001年新劳动法是在国家杜马介绍。 It was strongly opposed by all but one of the trade unions.这是所有,但工会的强烈反对。 As well, in a July 9 speech to the Federal Assembly, Putin stated that there was no longer a need for the Trade Unions to perform state functions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benefits.同时,在7月9日向联邦议会的讲话中,普京表示,已不再有一个工会需要执行国家职能,如社会福利的分配。

The union and the AFL-CIO 联盟AFL - CIO

Given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 USSR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little wonder that there was considerable suspicion from western trade unions toward the FNPR.鉴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一点也不奇怪,有相当大的怀疑,从西部走向FNPR工会。 The AFL-CIO , through its Free Trade Union Institute , operated within Russia, running programs to support independent unions that were opposed to the FNPR. AFL - CIO ,通过自由贸易联盟研究所 ,在俄罗斯经营的,正在运行的程序,以支持独立工会反对的FNPR。 These programs wound down with a change of leadership in the AFL-CIO in 1995, and in 1997 Shmakov 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AFL-CIO congress. AFL - CIO的领导在1995年的变化,这些方案的伤口,并于1997年,Shmakov应邀出席(AFL - CIO)大会。

 The Union and ITUC 联盟和ITUC

The FNPR was granted observer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 (now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 in April, 2000, and was accepted as an affiliated member in November of the same year. FNPR是在授予观察员地位的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 (现在的国际工会联合会在2000年4月),并在同年11月的一个附属成员接受。 Since affiliation the FNPR has been active in supporting ITUC in the area, providing facilities for an ITUC regional office. FNPR由于隶属关系一直积极支持在该地区的国际工会联合会,国际工会联合会的区域办事处提供的设施。

 俄罗斯 | 国际工会联合会 工会|工会总联合会|全国联合会工会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仿鲁迅:纪念陈国军君


仿鲁迅:纪念陈国军君
公元2009-7-24日,就是吉林省委作出决定,责成吉林省发改委国资委负责建龙集团第二次重组通化钢铁集团时工人们高喊‘建龙滚出通钢 ’的那一天,已经下岗多年的我独在大街上为下一顿饭没有吃的而犹豫徘徊是否去抢劫的时候,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陈国军君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陈国军君出事前就很关注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写的关于下岗工人如何生活艰难而哀嚎不止的文章,大概是因为言辞太过激烈之故罢,纸质媒体一向是封杀的,而论坛上也一向多遭删帖和屏蔽,能看到的人于是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中,毅然回帖反驳的就有他们;他们总是将我对于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个人财富的质疑痛骂为怀有国有情结的卖国行为。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鼓吹私有化者毫不相干,但在下岗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 “因为私有化而下岗的 人最幸福”的鬼话,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全国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在无助的哭号和国人对于私有化的咒骂声,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所谓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之类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下岗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鼓吹私有化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高声呼喊:‘我要在3年之内让通钢姓陈!’、‘等我上台,所有通钢原来的人一个不留,全滚蛋’……”,敢于拿钱向弱女脸上猛煽,公然说出“我拉一车钱来砸死你!”,敢于说出”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百姓说话;敢于公然给官员发车补房补;敢于公然开胸验肺,草菅人命;敢于哀求杀害我 3500万同胞的 日本鬼子的后代将心比心……。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鼓吹私有化者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生活而且每天遭受下岗的 折磨;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陈国军君被杀也已有一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在众多被私有化的国企厂家之中,吉林通钢原是我的民族产业救国偶像。偶像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它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偶像,是为了那些怀有国有情结的工人为了避免下岗有愤然高声一呼应者云集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 
私有化的名字第一次为我所见,是30年前各种媒体狂轰滥炸的宣传里;然后是厉以宁、张维迎、吴敬琏、樊刚这几个中国私有化理论权威猛烈忽悠当权者的 结果。后来的事情就见怪不怪,很平常了,工人们下岗之后可以做任何事情,男工可以拿起斧头和扳手,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女工下岗不流泪,挺胸走进夜总会。但是这一次通钢的私有化进程竟然遭遇如此之大的阻力,则是中外的 私有化鼓吹者和侵吞国家财产者所没有料到的。工人们起来了,他们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于是论战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建龙集团第二次想侵吞通钢,工厂停工,工人下岗,我才见他们虑及自己企业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25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通钢工人聚众闹事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吉林国资委宣布,鉴于年薪300万的总经理陈国军君已经以身殉职,建龙集团永不再参股通钢集团,通钢集团每月几百元工资的工人获胜了!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陈国军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全体通钢人民的企盼中倒下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的 尸体。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声讨,简直是敲诈,因为已经有人声称要为私有化而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陈君索赔了。 
但有关部门就有令,说通钢工人是“不明真相”“怀有国有情结!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通钢工人是被人挑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它,陈国军君,那时是欣然前往通钢赴任的。自然,私有化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自己的管理地面上倒下了。第一次重组时工人们先是上访,然后是劝回,再然后是建龙见亏损撤出,但是三年后的现在建龙见通钢盈利了,于是在吉林国资委和发改委的无条件合作下,通钢被私有化,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考虑工人的 利益,于是工人们开始闹革命了,于是陈国军君便即倒下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陈国军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他的尸体为证;四川自贡那一对被私有化的 大潮所抛弃的 下岗职工夫妇确实上吊自杀了,有他俩的 尸体为证;但是四川自贡的当权者们硬是不明白,为了掩饰此事而宴请省报记者时,那个女记者为什么嚎啕大哭!当下岗职工们活不下去而上吊自杀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毛泽东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创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新中国解放三十年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创举,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私有化鼓吹者们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企业的倒掉,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千万下岗者正义的呼喊。时值全盘西化、全面私有化改革的最后攻坚时期,来自“极左”势力和大众群氓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精英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只要我们精英继承和发扬了陈国军先生这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难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被我们所克服吗?然而既然有了劣迹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有人说过,“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三餐饭,重上井冈山。”倘若如此,也就无话可说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有关部门”竟会这样地反常留情面,一是下岗工人为了自己的饭碗如此齐心协力,一是鼓吹私有化的无耻之徒竟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鼓吹实施私有化改革者的办事,是始于30年前的,虽然不是全部,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私有化者的勇毅,虽遭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改造,压抑至数十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陈国军君的死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会更加勇猛地实施私有化而置工人于不顾。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陈国军君! 
仿鲁迅:纪念陈国军君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罢工越来越多,中国工人没有真正自主权

 

     中国的"和谐社会"很不和谐,工人为讨薪罢工,冤民为讨说法上访。上周周末,吉林通化钢铁集团又发生了大型"群体事件"。《法兰克福评论报》介绍事件经过时写道:
    "这样的场面使人想起了阶级斗争的时代:中国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人们打死了一名经理,因为他要使企业私有化并要大规模裁员。共产党立即宣布停止兼并,但工人领袖并没有作为无产阶级英雄受到欢迎,而成了刑事犯正遭到追捕。"
    《柏林日报》报道了通化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别注意到"国家媒体把这样的事件称为'群体事件',这一概念被普遍用于未经批准的示威活动,这表明中国政府谴责抗争行动":
    "官方只是简短报道了这一事件,因为北京竭力要把有关中国社会紧张形势的信息控制在最低限度。但互联网论坛上,人们指责说,这一事件代表了中国许多企业的现状。一位博客说,'问题在于制度'。因为中国不存在能起作用的企业职工代表委员会或工会,所以工人只能采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进行反抗。但共产党已不同情这样的阶级斗争了。"
    《南德意志报》指出,"中国钢铁工人愤怒打人致死的残酷做法是令人震惊的个别事件,在中国很少发生。但这样的冲突本身绝非个别案例。在人民共和国,尽管很少出现使用极端暴力的情况,但罢工越来越多。"文章认为,问题在于:
    "共产党领导人不允许独立工会存在。而国家的工会不关心工人,所以只能非法罢工,带头人往往被捕入狱。不久前,北京虽然发布了新劳动法,这可以视为对工人不满做出的反应,但这并没有触及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企业中工人没有真正自主权的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结构改革中出现了系统性错误,通化就是一个例子。中国1200家钢厂中的大多数是亏损的国有企业或所谓的小钢厂。钢铁工业有巩固加强的必要,北京支持这样做,但贪婪的经理和党的干部在此过程中一再牺牲工人利益,自己大发横财。在外国人入股的合资企业中,罢工和示威也越来越频繁。工人感到自己被政府和国家的工会抛弃,起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有时他们会难以自控。"
    《南德意志报》同一天的另一篇文章写道:"1982年,中国删除了宪法中规定的罢工权利。政府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不需要这样的东西。但今天中国的罢工越来越多,工人们也越来越能取得成功。由于害怕抗争成为燎原之势,中国政府对单个事件做出让步,但它拒绝建立一个初期就能化解工潮的有效体制。最近所有冲突中,都看不见唯一能合法代表工人的全国总工会,它只是共产党延伸到企业中的手臂,工会干部关心的是与经理们做赢利的买卖,而不是工人的困苦。"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吉林万人罢工 陈国军被殴致死

 

吉林万人罢工示威抗议国企改制重组通钢集团

新任总经理陈国军被殴致死

2008年,通钢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4位

吉林省通化钢铁公司近日发生逾万工人罢工示威,抗议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被总部设在北京的民企建龙集团收购。

据报道,示威活动一度导致这个拥有3万员工的国企通化钢铁集团停产,而在通钢控股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国军被抗议者群殴致死。

事件起因据报是通钢工人怀疑钢厂被民企建龙恶意收购,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事发后省政府发布公告称,撤销遭到工人强烈反对的由民企参股的国企改制决定。

22日,吉林省长春市通钢集团传来建龙集团再次入主通化钢铁的消息。

23日,吉林省国资委领导、建龙集团高层到通钢召开重组大会时,遭到50名员工家属和100名职工的围攻。

24日上午,近3000名工人及家属在公司办公大楼前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呼口号举行示威集会,示威人群造成通钢7座高炉先后停产停工。

据报道,当天下午,建龙集团委派的新任总经理陈国军带队到焦化厂与中层干部和工人代表对话,双方后来发生口角冲突,并激怒了示威人群。

一群示威人员冲入会议室,将陈国军拖出走廊进行群殴。陈国军于当晚8点不治身亡。

通化当局随后调集公安、武警和保安进驻通钢冶金区,但仍无法控制局势,24日晚19点,通钢冶金区已聚集近万民众。

当晚21点,通钢当局通过电视向工人及家属宣布吉林省政府决定:建龙集团退出通钢,永不再参与通钢重组。近万示威及围观人群才逐渐散去。

署名"通钢工人"的网民在中国工人研究网上声称,这次逾万工人示威活动"是一场自发的、没有任何组织的工人运动","这一切源于对建龙的憎恶,源于对吉林省高层领导决策的不满"。

他说,陈国军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即便他有再多的过失,也不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认为,"他的死是吉林钢铁企业改制失败的恶果,是吉林省高层领导的严重工作失误。"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通钢集团现拥有资产总值268亿元,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

通化钢铁集团与建龙钢铁公司2005年11月签订重组协议,金融危机发生后通钢出现巨额亏损,于是建龙集团与通钢在3月份正式股权分立。

《中国证券报》报道说,建龙与通钢牵手以来,双方一直冲突不断。

该报记者指出,通钢职工对两个公司合作后通钢的巨额亏损表示不能理解。

2009年第一季度,也就是通钢和建龙股权分立前,通钢出现近10亿元的巨额亏损,股权分立后通钢马上大幅减亏,6月份甚至赢利6000万元。

报道说,吉林省国资委7月22日提出再邀请建龙集团入主通钢集团,而且持股比例要从之前的36%提高到50%以上,而吉林省国资委持股比例则降至36%。

那么,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首先是建龙集团重组国企通化集团迷雾重重,让职工疑虑丛生。

早在2005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近12亿元正式收购原通钢集团,组建新通钢集团。在新通钢集团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 46.64%的股权,华融资产经营公司持有14.6%的股权,建龙钢铁公司持有36.19%的股权,通钢集团管理层持有2.57%的股权,实现了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种治理结构并没有给通钢集团员工带来什么利益。去年金融危机下,通钢集团连续亏损,一再限产,员工工资也减到每月人均300元。今年年初,建龙集团决定与通钢集团进行股权分立。

这就是说,无论前期重组的目的是什么,重组结果并不好。企业效益下滑,职工利益受损。但随着4万亿政策投资的拉动,今年6 月通钢首次扭亏实现盈利6000余万元。但在这个时候,建龙又回来了,要控股整个通钢集团。企业亏损的时候撂挑子,而国企走出阴霾又回来了,这个结局哪个国企职工会接受?人们一定会想,建龙集团为何马力这么大,竟能在企业不行的时候撂挑子,在企业好转之后回来"摘桃子"。这种合作不能不令人疑虑重重,感觉蹊跷。企业合作,是为双赢,但过去许多民营企业与国企合作的历史,往往和侵吞国有资产相关联。建龙与通化集团的合作是不是产生了这种结果,不得而知。但这种令人蹊跷的合作没有实现双赢却是肯定的。通钢职工有切肤之痛,他们反对,并非全无道理。

其二,民企与国企合作,国企职工的利益不应当受损。

企业合作,目的是双赢,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但在此过程中,应当尽量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光投资人要受益,企业员工也应当受益,不能为了合作就损害职工合法权益。就国企来讲,国企许多员工家庭都是几代人同在国企,国企兴亡牵系着几代人的利益和情感。那么,在改制和重组的时候,更应当考虑这类因素。以往国企改制或重组,常常发生侵害国企职工权益的事,这正是矛盾突发的根源所在。

陈国军总经理被围殴致死,他死于民企与国企合作之中的矛盾中,死于不透明的合作机制中。他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应当说,职工用打死管理者的方式来表达诉求,这种做法非常错误。但也应当看到,职工表达利益的机制并不完善和畅通,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视,从而让双方的矛盾变得难以调和。这种国企与民企合作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其他许多群体性事件一样,都是大众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的结果。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反思。无论国企改制也罢,企业重组也罢,如果总是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群体性事件将难以避免,殴死总经理的悲剧将难以避免。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数千人竟然用残暴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另一方的流血来表达利益诉求,这样的悲剧显得格外沉痛。国企职工打死企业管理者,体现社会断裂的加剧和非理性情绪的漫延,还有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社会应当认真分析这种暴烈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弥合社会的伤口,消除悲剧发生的土壤。

吉林万人罢工 陈国军被殴致死 2009年07月26日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吉林通化钢铁集团职工大规模抗议,打死经理

 

吉林省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日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事件是由于建龙集团收购通化钢铁公司引起的。到目前为止,愈有万人参加了此次抗议事件,并最终演变成流血事件,建龙集团职业经理人陈某被愤怒的抗议群众打伤致死。通钢人释放了一些鞭炮,庆祝他的死亡,吉林省国资委下发文件,宣布终止建龙的收购。(boxun.com)
     7月23日上午,吉林省国资委部分领导、建龙集团部分高管到通化钢铁召开重组大会。遭到近50名员工家属、100名在职员工的包围冲击。当天下午,通化市公安部门开始向通化钢铁各单位质询具体情况。7月24日上午,近3000名在职员工及员工家属在通化钢铁办公大楼前集会,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进行示威集会。上午9时左右,示威人群向通化钢铁冶金区进发,并对1、2、3号高炉铁路运输线进行封堵。不久,通化钢铁1、2、3号高炉先后修风停产。中午,示威人群没人散去,而是集中在冶金区各铁路沿线,至使4、5、6号高炉先后修风停产。直至下午,通化钢铁7号高炉修风停产。至此,通化钢铁整体生产停滞,各主体、辅助单位陆续减产、停机。 (博讯 boxun.com)
     7月24日当天,在通钢宾馆某房间内,刚上任的通钢集团总经理、建龙人李某坐镇,分别与通化钢铁各分厂主管领导谈话。通化钢铁各主管经理分别下到各分厂与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对话,要求做好员工队伍稳定工作。而刚刚上任的通化钢铁总经理、建龙人陈某带队到焦化厂与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对话。此时,不知何故,部分示威人群得知此事,并迅速聚集到焦化厂,对召开会议的办公楼进行包围。据说当时陈某与示威人员发生了口角冲突,并激怒了示威人群,一群示威人员冲入会议室,把陈某拖进走廊进行群殴。消息传开后,各区域示威人群大量向焦化厂集中。此期间,通化市调集了大量警力,由公安、交警、武警组成的大批治安人员进驻通钢冶金区,对通钢冶金区进行封锁管控,吉林省及通化市相关领导陆续赶到现场,但依然无法控制局势。至晚19时,通钢冶金区已聚集近万人。(博讯记者云舒报道)
省政府决定:建龙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重组
[记者 钟雪灵] 为深化企业改革,吉林省国资委曾决定由建龙集团重组通钢集团,并控股经营。方案公布以来,通钢绝大多数干部员工及离退休人员坚决反对并表现出群情激愤的情绪。今日,上千名员工自发组织示威,致使通钢主体生产单位无法正常运营,暴怒的工人打伤了前去对话的建龙领导,前来救护的车辆也无法靠前,以至了人命.暴怒的工人仍不肯散去.他们要对一些事情讨个说法.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和恶果,吉林省国资委经认真研究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不再实施。
附通化电视台播发的公告及相关文件精神
公告
钢城广大员工和家属:
根据广大职工愿望,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希望广大职工保持克制,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尽快撤离。
关于终止建龙集团
增资扩股通钢集团的通知
吉国资发直改[2009]105号
通钢集团:
为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省国资委经与多方战略投资者商谈,曾确定由建龙集团重组通钢集团,并控股经营。方案公布以来,很多干部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不理解、不赞成。经认真研究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不再实施。希望通钢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接此通知后,从维护通钢稳定、维护通钢广大员工根本利益出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努力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促进通钢集团发展。
吉林省国资委
2009年7月24日
省国资委正式文件明天送达。
请公司广大员工通知您的家属,尽快撤离现场,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国内网文摘录
打开电脑,真的不知如何下笔。心中如台风刮过的海面,久久不能平静。
通钢今天(7月25日)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无法说它是好事、幸事,还是坏事、悲事,所以只能说是一件大事。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无数个工人的铁拳下丧升了,而这个人竞是建龙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刚刚上任的通化钢铁公司总经理陈某。
夜已经很深了,可窗外还有零星的鞭炮声在响起,我没法去评价这到底代表着什么。对于通钢员工,也许代表着胜利;对于吉林政府,也许象征着嘲讽;对于陈某,也许是为他送行的悲歌。
事情还要从7月22日说起。这天,从设立在吉林省长春市的通钢集团传来消息,建龙集团再次入主通钢,控有新通钢集团的50%以上的股权,吉林省国资委仅占有34%的股权。也就是说,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将被民企建龙集团吃掉,成为民企资本的一部分。
就在消息传来的当天,通钢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也就是通钢集团的前身通化钢铁全员沸腾。空气中弥散了咒骂、惊谔、不解与沮丧。因为,这距离建龙与通钢第一次重组后的股权分立仅仅只有三个月。2005年10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运作下,全国最大型的钢铁投资公司建龙集团与吉林省唯一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通钢集团连姻。建龙以资本注入形式入主通钢,占有通钢近40%的股份。虽占有股份不是最多,但通钢集团及通化钢铁的总经理、财务主管却在很短时间内都换成了建龙人,美其名日“引入民营机制”。于是,一场所有人都看不清的运作开始了。从那时起,通钢管理体制完全走样,国不国、民不民,高层拿着高薪、口里却声声喊着代表党和国家。员工则被裁员、减薪。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新通钢也一样没有逃出这个圈子,在钢铁行业低迷的大气候下,通钢连续亏损,通化钢铁一再限产,员工工资减到每月人均300元。而此时,作为以抵压通钢老区贷款而兴建的吉林新区却正常生产,员工收入未有任何损失(正常生产时,吉林钢铁员工的收入也高于通化钢铁员工)。同企不同待遇,只因出资者或是重组之前所有者不同,使通化钢铁员工意见很大。这其间,通钢员工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反映新通钢存在的不正常问题,而这一切却总是石沉大海,就连全国知名的百度、新浪、天涯等网站论坛对反映通钢的贴子也是一封了之。也是在2008年,通化钢铁炼轧厂出现了一起因为管理矛盾而引发的命案,死者是炼轧厂的主管厂长。在短短的3年间,通化钢铁的干群关系急转直下,各类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经过2008年的连续亏损,建龙在2009年初决定与通钢股权分立。经协商,建龙集团对吉林钢铁占有所有权,并控股通钢原有的矿山,其目的不言而喻。2009年3月,通钢与建龙正式股权分立。公告下达的当天,通化钢铁居民区的鞭炮声响彻了整个夜空。
在建龙与通钢股权未分立之前,仅2009年一季度,通化钢铁就亏损了近10亿元,吉林新区却仅亏损2亿左右。而在股权分立后,4月份,通化钢铁仅亏损了近1亿;5月份,微亏;6月份,已经盈利了6000余万元,全体通钢人欢欣鼓舞。7月份,全通钢都在憋着劲要再打个漂亮仗。而恰恰在此时,建龙再次入股通钢,而这次是对通钢绝对控股。面对国有企业如此被民企收并,面对通钢人如此被建龙人玩弄,通化钢铁所有员工及家属群情激奋、怒不可竭。
作为股份制国企,在企业大的问题上应该有一定的办事原则。首先,有共产党及工会组织,企业有大的变更,应及时召开职代会通报消息,并征求员工意见,因为通钢毕竟还是国企,应该按照国企工作程序推进革新;其次,员工也是通钢的股东,虽然人均持股量较少,但近2万人的员工队伍,其股金总量也是不低的,企业有变更应该召开股东大会予以提前公布。而直到两个企业决定再次重组,连通钢的很多高层都不知晓。而关于企业重组的宣传材料,在公布重组的第二天才发到员工手中。吉林省国资委关于通钢重组的决定下发后,通钢有几位总经理当即集体辞职,而通化钢铁的工人运动也全面展开。
这是一场自发的,没有任何组织的工人运动。这一切源于对建龙的憎恶,源于对吉林省高层领导决策的不满。7月23日上午,吉林省国资委部分领导、建龙集团部分高管到通化钢铁召开重组大会。遭到近50名员工家属、100名在职员工的包围冲击。当天下午,通化市公安部门开始向通化钢铁各单位质询具体情况。7月24日上午,近3000名在职员工及员工家属在通化钢铁办公大楼前集会,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进行示威集会。上午9时左右,示威人群向通化钢铁冶金区进发,并对1、2、3号高炉铁路运输线进行封堵。不久,通化钢铁1、2、3号高炉先后修风停产。中午,示威人群没人散去,而是集中在冶金区各铁路沿线,至使4、5、6号高炉先后修风停产。直至下午,通化钢铁7号高炉修风停产。至此,通化钢铁整体生产停滞,各主体、辅助单位陆续减产、停机。
7月24日当天,在通钢宾馆某房间内,刚上任的通钢集团总经理、建龙人李某坐镇,分别与通化钢铁各分厂主管领导谈话。通化钢铁各主管经理分别下到各分厂与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对话,要求做好员工队伍稳定工作。而刚刚上任的通化钢铁总经理、建龙人陈某带队到焦化厂与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对话。此时,不知何故,部分示威人群得知此事,并迅速聚集到焦化厂,对召开会议的办公楼进行包围。据说当时陈某与示威人员发生了口角冲突,并激怒了示威人群,一群示威人员冲入会议室,把陈某拖进走廊进行群殴。消息传开后,各区域示威人群大量向焦化厂集中。此期间,通化市调集了大量警力,由公安、交警、武警组成的大批治安人员进驻通钢冶金区,对通钢冶金区进行封锁管控,吉林省及通化市相关领导陆续赶到现场,但依然无法控制局势。至晚19时,通钢冶金区已聚集近万人。据说,当时陈某已被群殴多次,并有说社会人员参与了对其殴斗,陈某已经死亡,死状凄惨。但大量员工依然聚集,不允许政府部门人员进入。晚21时左右,通化钢铁通过电视台向通钢员工及家属发布公告,宣称省政府决定建龙退出,永不再参与通钢重组。晚22时左右,示威及围观人群才纷纷散去。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而且事态规模太庞大,出乎所有人的想像。直至零晨,我依然不敢相信发生的一切。陈某我见过,一个公开场合讲话都会手脚发抖的职业经理人。我所知,通钢没人评价他是个合格的总经理,但有人满意,因为他听话。应该说,他的结局是个悲哀,即便他有再多的过失,也不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的死是吉林钢铁企业改制失败的恶果,是吉林省高层领导的严重工作失误,是建龙人投机倒把的罪有应得。通钢人,一群血性的汉子,面对自己祖辈用50余年建立起来的基业,无法释怀一切会被别人收并,特别是在企业正在走出困境,全面谋求发展的时刻,在得不到上级支持与理解的时候,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建龙集团,一群资本运作的高手,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企业,但他们作梦也不会想到,这次跟斗栽大了。东北人真的勇武到这种程度,矛盾真的能发展到如此不可调和。通钢领导,除几名实干派之外,一群泛泛之辈,而且官本位思想、利已主义思想严重,心中无大局无大志,有的只是眼中的铜臭及私利。
事件的结局是个悲剧,虽然窗外还响着鞭炮声,但在我听着,那却是来自地狱的嘲笑声。我在深深的悲怆中看着时针,那是对吉林省高层急功近利的悲怆、对社会发展畸变的悲怆、对通钢人粗蛮盲目的悲怆、对建龙人无尽贪欲的悲怆、对死者家属痛失亲人的悲怆……
由此,我联想起了几件吉林省发生的事。长春市委副书记米凤君腐败案件、吉粮高管腐败案件、松原市高考舞弊案、通化市公安局涉黑案、吉林钢铁企业体制改革失败、吉林人参产业衰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是吉林病了,而且病的很重。作为一农粮大省,吉林省应该是一个培育质朴和真诚的基地,而不应该是一块滋生贪婪与利欲的土壤。通钢的问题所反映的不应该仅仅是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矛盾问题,而更应该是深层次的东西。难道非要以人命为代价才能换来关注吗?到底谁能来救救吉林。
恭贺吉林通钢事件阶段性胜利
通钢子弟文/小弟是吉林通化钢铁公司的一名子弟,本来蒸蒸日上的通钢,因为省领导的指示,“建龙”集团加入了通钢集团,开始侵吞我们通钢人50年积累的财产,工人工资一降再降,小弟的父亲作为一名27年工龄的中层干部每个月只有200元工资!通钢陷入严重危机!2008年秋,通钢全面停产,2008-2009年冬,厂区及职工家属乃至整个通化市二道江区的供暖都无法供应,10余万人只能过一个寒冷的冬天,无奈之下通钢集团恢复了与供暖有关的生产项目,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生产。通钢急剧缩水,建龙集团见无利可图,便退出了通钢集团。后来,钢材市场回暖,直至2009年6月整个通钢集团只盈利3200万,2009年7月预计盈利8000万到1亿左右,这时,看见通钢又有盈利,建龙又回来继续霸占我们的血汗!!!!!!!
2009.7.23,各单位骨干开晨会,居然从各位厂长的口中听到了如下令人震惊的消息:“建龙集团控股通钢!65%!”!之前,建龙集团主席陈国军曾放出过许多狠话:“我要在3年之内让通钢姓陈!”“等我上台,所有通钢原来的人一个不留,全滚蛋!”这次,通钢人真的愤怒了!
7.24早,3000余退休老职工打着“建龙滚出通钢”的标语向厂区进发,大批警察开始出现,群众队伍越来越大,途经的各个工厂陆续开始停产,至中午左右,通钢全面停产;下午,部分建龙高层开始出现在厂区,在劝阻队伍时大多被暴打,到了傍晚,陈国军出现在一个厂,色厉内荏的命令复工,愤怒的人群失去控制,陈国军被多人围殴,防暴警察以及救护车都被人群阻拦。到晚上9时左右,传出了陈国军死亡的消息,整个二道江区开始了密集的鞭炮燃放,厂区里,工人,警察,群众,上万人挤在一起,场面并没有继续混乱,人群开始陆续撤退。
吉林国资委23日宣布建龙重新入股,通钢人都绝望了!24日就发生这事,24日晚吉林国资委宣布建龙永不参股通钢!

吉林通化钢铁集团职工大规模抗议,打死经理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威廉·福斯特:罢工策略(中文全文)

文章标题 : 威廉·福斯特:罢工策略(中文全文)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已全文上载

罢工策略
威廉•Z•福斯特
翻译:龚义哲
根据工会教育同盟1926年出版的同名小册子翻译
英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编辑注:工会教育同盟(Trade Union Education League)是美国劳工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内的一个反对派,于1920年由共产党员威廉•Z•福斯特创立,它的目的是建立产业工会、以阶级斗争纲领来同老板们做斗争、由工会会员来控制工会,以及建立一个工人政党。在它成立之前,双重工会主义(Dual Unionism)在美国工人运动积极分子中占据统治地位,而正是由于工会教育同盟发挥的关键作用,才让工运积极分子从双重工会主义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
前言
工会的反动当局正在不停地向右转。他们通过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1)、工会资本主义等种种手段,贯彻同老板们“合作”的政策,连最后一丝向老板们进行斗争的遮羞布都不要了。他们不但拒绝把罢工作为武器,还谴责罢工。因此,工人群众抛弃了旧的领导层,工人群众不得不进一步向工会内的左翼力量求助,让左翼力量来担任领导,进行不可避免的、争取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斗争。
一系列罢工(帕塞克[*2]罢工、国际妇女服装工会[*3]罢工等)和工会内部的反对运动(如机械工人工会、矿工工会等)都说明了这个倾向。所以,掌握罢工策略中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掌握如何使工会进行有效斗争的科学,便成了左翼当前的要务。
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人关注过罢工策略的总问题,只是到了几年前赤色工会国际(*4)成立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重视。此前工会的改良主义领导人只关心跟老板订协议,不重视同老板进行有效的斗争,对于发展一套科学的罢工策略漠不关心。实际上,直到赤色工会国际1924年大会(*5)上,世界各国工人才得以齐聚一堂,头一次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
在美国,左翼在讨论罢工策略时,多年来只强调要克服行业工会和行业罢工,只强调建立产业工会和产业罢工的极端重要性,而关于罢工策略的其他方面则几乎全都被忽略了,没有从罢工的经验中认真总结出一套明确、清晰的罢工策略。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外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很少。我写了一本书,叫《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这本小册子就是它的姐妹篇,我谦恭地希望它能开个头,带动我国更多的人来研究罢工策略问题,我希望后来者能对这个问题有更精确、更详尽的研究。
在赤色工会国际1924年大会上,洛佐夫斯基(*6)给政策(policy)、策略(strategy)和战术(tactics)做了如下定义:
“政策,是在纲领(program)的范围之内,指导阶级强化其战斗力、指导阶级做好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准备的基本方针。策略则规定了行动的方向;要达成既定目标,该对哪里发动进攻,也由策略来决定。而如何指导战线上的某一局部地段的斗争,则属于战术的范畴。”
在现有的文章中并未对这三个词加以严格的区分,在关于罢工策略的文章里,这三个词都被笼统地包括在了“罢工策略”(strike strategy)里。本书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了左翼工会运动纲领的许多方面,但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罢工”这个中心问题来写的。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罢工策略。其特殊性,是由一定环境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级斗争的尖锐程度来决定的。在处于革命危机中的国家里所必需的罢工策略就和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国家里的罢工策略有本质上的区别。本书中所勾勒的罢工策略,是最适于在美国当今环境下,捍卫和拓展工人阶级利益的策略。
当前美国的资本主义很强大,而且仍在发展。它还能够给群众提供工作;为了使技术工人——工人阶级的上层安于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它还能向技术工人作出一些让步。但是这个时期就要结束了。英国资本主义曾经强大无比,它现在还能对技术工人作出一些让步,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就跟英国资本主义一样,美国资本主义也是如此,不管它现在多么强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分配之间与生俱来的矛盾,它将来总是要走上这条下坡路的。
工业将会停业,大量工人群众将长期失业,他们的生活标准将会降低;他们以前通过斗争从老板手里赢得的一些让步,都将像美丽的肥皂泡一般消失。工人将被迫起来反抗资本主义,他们将把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全新的无产阶级社会秩序。
在那个无法避免的时代里,在艰苦的斗争中,工人需要的罢工策略将跟今日的很不一样,而那个时代的工人的战斗性和进攻性,也将远远强于现在,那时候的罢工策略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那个关键时期中的罢工策略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但本书可以为现在的罢工斗争指出一条实际的道路。
芝加哥,1926年10月20日
*1: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Baltimore and Ohio Plan),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修建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时,资方和工会达成的一个劳资“合作”协议,根据这个协议,铁路各行业工会放弃了斗争,而恭顺地为资本家效劳。
*2:帕塞克(Passaic)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城市,1926年,当地纺织工人为了抗议资方削减工资,举行了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十一个月,最终以工人的胜利告终。这是工会教育同盟在纺织工人中间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也是美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群众罢工运动。
*3:国际妇女服装工会(International Ladies’ Garment Workers’ Union)由纽约的七个地方工会于1900年成立。1926年7月1日,该工会内的左翼力量组成的纽约联合委员会(New York Joint Board)为了反对工会反动领导与政府当局达成的不利于工人的协议,举行了罢工。最后罢工以失败告终。
*4:赤色工会国际(Red International of Labor Unions)成立于1921年7月,是共产国际领导的各国进步工会的联合组织。1937年12月解散。
*5:即1924年7月举行的赤色工会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工人运动统一委员会,负责进行争取工人运动统一的工作。
*6:所罗门•阿布拉莫维奇•洛佐夫斯基(Соломон Абрамович Лозовский,1878—1952),1921—1937年间担任赤色工会国际总书记。

第一章 罢工
哪怕是一场规模小、力量弱的罢工,都能促使工人同资本主义决裂。罢工生动地驳斥了那句腐朽的、保守的工会口号“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罢工是工人与老板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体现,这种矛盾存在于任何一个行当里。罢工是大规模阶级战争中的小规模遭遇战,它们是消灭资本主义的最后的斗争的前兆。
在罢工中,工人的情绪是很特殊的,他们被好斗的、反叛的氛围笼罩着。此时他们很能接受革命思想。此时,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斗争的全部意义,是最重要的事。在罢工策略中,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永远都是唤醒工人的阶级觉悟、让他们理解阶级斗争、掌握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罢工有多种类型、每种都各有其特点。洛佐夫斯基列出了13种:自发(spontaneous)罢工、有组织(organized)罢工、进攻性(offensive)罢工、防御性(defensive)罢工、团结(solidarity)罢工、间歇(intermittent)罢工、局部(local)罢工、区域(district)罢工、产业(industrial)罢工、总(general)罢工、国际(international)罢工、经济性(economic)罢工、政治性(political)罢工。可能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在某一国家或某一时期,罢工的特点是由该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状态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类罢工值得一提。第一类是由一系列绝望的、不顾一切的骚动形成的,推动罢工的目标是模糊的,这种罢工一般发生在资本主义刚开始发展的国家里,比如英国的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法国早期的罢工,以及现代殖民地国家里的罢工等。
第二类就是有组织的行业或产业罢工,一般发生在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的时期里(比如一战以前的欧洲和现在的美国),在这一时期里,工人所进行的罢工,只是为了满足他们微不足道的要求。他们还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幻想,以为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永久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三类就是革命性的群众罢工,一般发生在衰落中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比如一战后德国所发生的罢工和英国总罢工,此时工人都或多或少地清楚,要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社会秩序。第一个时期里产生了半革命的工会,第二个时期里产生了改良主义的工会,第三个时期里就产生了革命的工会。
1、经济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
马克思说过:“每一次经济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这话真是对得不能再对了。因为哪怕是最小的罢工都会有其政治原因及政治结果。不过每次罢工的政治程度都不一样。在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罢工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比如卡普叛乱*2时期中的德国总罢工);而美国现在的罢工尽管都有种种政治色彩,但主要还是经济性的。
老板们对罢工的政治性质越来越重视(*3),当关键性的产业中发生罢工时,以及老板们的政权处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动用国家政权的所有部门来对付工人时更是如此。因此,在我们的罢工策略之中,必须把在斗争中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增强工人的政治行动,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罢工策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把目前分散、盲目的罢工中所提出的目的提纯出来,使罢工的目的超出单纯的经济要求,然后把罢工联合成为一个广泛的政治攻势,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发起进攻。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斗争,同旧的资产阶级政党决裂,利用每一次罢工,把建立群众性工人政党——工人党——的运动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与保守的工会官僚阶层发生激烈冲突,他们拒绝承认罢工的政治性质越来越强;并且还要为了这场斗争,以必要的觉悟和政治组织来武装工人群众。工会右翼领导的政策,是把罢工局限于经济性质,这种政策解除了工人的武装,这种政策指导下的斗争是必败无疑的。
在英国总罢工(*4)中,工会领导顽固地拒绝承认罢工的政治性,甚至当资本家利用整个政府的力量来对付工人时仍是冥顽不化,这个教训已经充分地显示了这种政策的危险,并说明了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政治行动和组织水平的必要性。
2、总罢工
最近这次英国总罢工的苦涩教训,使得工人群众再次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中,总罢工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无耻地出卖了英国总罢工的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说总罢工是没用的,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是无法有效地使用的。
但这些理由都是骗人的鬼话。这帮改良主义者反对直接向资本主义进攻的原则,他们一直拒绝使用总罢工这个强大的武器,不惜用最微不足道的借口来污蔑总罢工。其实总罢工是工人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但这件武器必须要明智、勇敢地使用。
要想正确使用这件武器,首先得理解它的彻底革命性。当某个处于深刻危机中的国家——比如英国——里的工人宣布进行在一切产业中进行总罢工时,他们就等于向统治阶级及其政权发出了直截了当的挑战。统治阶级肯定会利用其一切武装力量——军队、警察和法西斯组织等——来对付工人,这是不可避免的。
总罢工的领导者必须预先认识到:资本家将会使用一切暴力手段来对付罢工,所以他们必须动员起工人的全部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做好对付这些手段的准备。他们尤其应当设法战胜军队,或使军队保持中立。
总罢工中的危险(*5)
改良主义工会领袖们拒绝承认总罢工的政治性,而工团主义幻想家们又以为只要罢工工人停下手来不干活,总罢工就能胜利,要是让这两类人来领导总罢工,那就太可悲了,资本家将彻底粉碎罢工,把工人打得落花流水。总罢工不是玩具,它是最最重要的革命武器。
工人阶级的战略家们,包括最勇敢的战略家在内,都应该学会理智、慎重地使用总罢工这个武器。由保守派来领导总罢工的危险在于:他们起初会尽量把总罢工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当总罢工超出他们的控制时,他们就会出卖总罢工;当左翼领导人使用总罢工这个武器时,危险在于:他们太想同资本主义战斗了,结果在工人群众还不能理解迫在眉睫的问题时,或是当工人群众还没做好战斗到底的准备时,就号召工人起来战斗。
关于第二种倾向,有许多教训值得一提。比方说,在法国工团主义运动的鼎盛时期(1910年至1914年),各独立工会之间为了彼此支援,曾举行过多次总罢工。起初工人罢工非常积极,他们不单单是出于遵守纪律才举行罢工的,但反复几次之后,他们变得“罢工疲劳”了,拒绝响应进行周期性总罢工的号召,结果对各工会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在美国,世界产业工会(*6)也犯了相同的错误——他们号召工人群众去支持那些群众自己还不理解或兴趣不大的要求。
左翼犯的另外一种错误,是在应该举行期限固定的罢工时,却号召举行无限期总罢工。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西雅图总罢工(*7)和争取释放汤姆•穆尼(*8)的全国罢工。这两次罢工中,如果只举行期限固定的抗议性或示威性总罢工,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但错就错在(罢工领袖)号召举行无限期罢工,而工人群众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进行持久斗争,结果罢工垮了。
3、行业罢工和产业罢工
在罢工策略中,有一个方面特别需要多加考虑,那就是拓宽罢工与工会的范围,把传统的行业罢工发展成产业罢工,把传统的行业工会发展成产业工会。应该把工人(斗争)从纯经济性的、机会主义的斗争,提升到政治性的、革命性的斗争上来,即使是从这个概念出发,工人的组织和斗争都必须进一步扩大、深入发展下去。
行业工会主义与行业罢工已经对付不了美国资本主义了。工人斗争的战线,必须扩展到整个产业,或整个产业群。1922年铁路车间机械工罢工中,十六个铁路行业工会中,竟然有九个仍然上工,甚至还帮助(资本家)破坏其他七个工会的罢工,这种行为,是对工人阶级的犯罪。
当产业内部的竞争性比较强时,工人既可以、也能有效地利用行业罢工,至少在那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里是这样的。但随着资本和产业的集中,工人技术水平的提升(*9),行业罢工就失灵了,就连熟练工人的利益都保护不好。根据产业把工人组织起来——非熟练工人和尚未参加工会的工人正越来越迫切地向工会提出这个要求——已经是燃眉之急,无论对熟练工人还是非熟练工人来说都是如此。在美国工业中,行业罢工已经几乎没用了。美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老板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老板们的拳头越来越硬,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行业罢工的无能。
在成衣行业里,竞争性仍然很强;在建筑和印刷之类的区域性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当场完成,这个特点使得这些行业的工会具有了特殊的优势,(这些行业里的)行业罢工有时还是有点用的。但在这些产业中,行业罢工很快也会失效。当各产业的规模都发展得很大、各产业的组织度都已经很高的时候,行业罢工就几乎是个古董了。
现代化的、有效的罢工,就是全国性产业罢工。就连保守的工会领袖,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至少是部分地承认),他们也会以拼凑几个联合会的方式,来组织某种形式的产业性工会组织。最近的几次全国性产业罢工的例子,就有1919年钢铁工人罢工、1920年和1922年的矿工罢工,和1921年的罐头工人罢工。许多铁路罢工和涨工资运动中也显示出了这一倾向。
这种广泛的斗争方式,取代了以前在各自产业中占据主流的狭隘的、区域性的罢工。在所有产业中,老板们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全国性产业罢工的倾向,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动员各行业、尽可能多地发动工人,号召他们参加统一的、反抗老板的斗争,以此打退老板们的进攻。
围绕着工会教育同盟组织起来的左翼,必须坚决地深入发展这个倾向,反动的工会领袖正企图用他们那套阶级合作、不同老板作斗争的纲领来阻碍这个倾向的发展。消除行业罢工,发展全国性产业罢工,是我们的罢工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工会从行业工会发展成产业工会,还需要把千百万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动员他们组建和参加工会。在美国目前的条件下,得先实现左翼的两个口号——“联合起来”和“把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才谈得上成功的罢工策略。
*1:未能查明具体出处。
*2:卡普叛乱(Kapp Putsch):1920年3月,东普鲁士长官、极端民族主义者沃尔夫冈•卡普(Wolfgang Kapp)伙同瓦尔特•冯•吕特维茨(Walther von Luettwitz)将军发动政变,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复辟帝制。德国工人举行总罢工,反对这次叛乱,总罢工获得了全国广泛支持,极大地打击了叛乱分子。3月17日,叛乱被镇压下去。
*3:原文直译为:老板们对罢工赋予越来越多的政治性质。
*4:即1926年5月3日至5月13日的英国总罢工。1925年7月1日,英国煤矿资本家强迫矿工工会接受减少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条件,7月4日,大不列颠矿工联合会(Miners’Federation of Great Britain)宣布拒绝接受资本家的条件,7月17日,煤矿、铁路、运输、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工会组成“四业工会同盟”,7月26日,铁路工人工会和运输工人工会宣布支持矿工的斗争。7月30日,被保守的工会官僚控制的英国工会大会总理事会(General Council of Trade Union Congress)也不得不宣布支持矿工的斗争。1926年5月3日,工会大会总理事会宣布总罢工。5月13日,工会大会总理事会背着工人群众同资产阶级政府妥协,宣布停止总罢工,至此总罢工失败了。矿工的罢工则继续坚持到了1926年11月。
*5:原文中这一小节前面没有序号。
*6:世界产业工会(Industrial Workers of World),简称IWW,又称Wobblies。1905年6月成立于美国芝加哥。它的目标是建立产业工会,反对主宰美国劳联的行业工会主义。世界产业工会长期受工团主义影响,主张建立革命性的产业工会,通过总罢工来推翻资本主义。在它的巅峰时期(1923年前后),它曾经拥有十万名会员和三十万支持者。如今它只有约九百名的积极分子。
*7:即1919年西雅图(Seattle)总罢工。1919年2月6日,六万五千名西雅图工人为了提高工资发动总罢工,使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罢工的领导机关——总罢工委员会——发挥了政权的作用,形成了工人政权的雏形,形成了双重政权状态。美国政府急忙动用大批军警准备镇压,总罢工委员会害怕遭到武力镇压,于2月11日投票通过了停止罢工的决定,罢工就此结束。
*8:汤姆•穆尼(Tom Mooney),全名托马斯•约瑟夫•穆尼(Thomas Joseph Mooney,1882年12月8日——1942年3月6日),美国工人运动领袖。1916年7月22日,旧金山举行了备战节(The Preparedness Day)游行,游行中发生炸弹爆炸,十人死亡 ,四十人受伤。汤姆•穆尼和另一位工人运动领袖沃伦•比林斯(Warren Billings)被诬告策划和实施了这次爆炸案,后被判绞刑。1918年两人被改判为终生监禁。1939年,伪证被推翻后,两人终于获释。
*9:原文直译为“熟练工人的消失”。

第二章 团结的问题
在制定罢工策略时,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反抗老板们的特定行动中,促进工人之间的联合与团结。工人群众中蕴含着强大的潜在力量。两千六百多万的有组织工人一旦联合起来,就没有谁能打败他们。他们将最终摧毁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阻挠工人团结的障碍却有许多,而且根深蒂固。这不单是把群众组织进工会、发动他们进行罢工的问题。工人内部还有许多障碍需要推平。工人阶级还远不是一个均匀一致的整体。它仍被种族、民族、肤色、宗教、年龄、性别、技术熟练程度等樊篱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些樊篱给工人阶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工人阶级不能完全联合起来,共同反抗老板。而老板们又非常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樊篱来挑拨是非、在工人群众中制造分裂,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更糟的是,当老板利用这些手段分裂工人时,他们还能得到反动的工会官僚的帮助,工会官僚通过发展行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出卖非技术工人、挑动某一民族的工人反对另一民族的工人、排斥黑人、年轻工人和妇女等手段,把工人阶级分割得七零八碎。这些倾向对罢工造成了致命的危害。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认真分析、仔细准备,阻止所有此类分裂倾向的出现,一旦出现,要立即消除这种倾向,还要把所有的工人都团结起来,不论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肤色、民族、技术熟练程度等,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无产阶级。为此,我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简述如下:
(1)教育:在罢工群众、或预期将要进行罢工的群众当中,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教育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和相信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还要让他们理解这一点: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要团结一致反抗老板;(2)组织:我们必须坚持提倡这样的工人组织——它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要能把所有参加斗争的工人阶级的各个群体都包容进来;(3)在斗争中,我们的策略必须代表所有参加斗争的群体的利益,决不允许为了其他群体的利益而牺牲其中某个群体的利益。
1、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
老板们非常善于挑动技术工人来反对非技术工人。如今美帝国主义正处于繁荣时期,老板们从全世界人民身上榨取了数之不尽的超额利润,所以他们能够、也愿意从这笔利润中拿出一点点来收买技术工人,让技术工人出卖非技术工人。
反动的工会领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老板的走狗,忠实地执行这个策略。他们这帮人的传统政策,就是牺牲广大的非技术工人群众的利益,来维护一小撮有技术的工人贵族的利益。他们这个方针始终贯穿于罢工前后。他们拒绝让非技术工人组建自己的工会,也不吸收非技术工人加入工会;他们拒绝在罢工中支持非技术工人的要求;在谈判桌上,他们有系统地出卖非技术工人,以维持技术工人的既得利益。这套组织精妙的叛卖制度,正是行业工会主义的本质。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左翼工会领袖,必须以非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为基础,制定自己的罢工策略。
在罢工斗争中的各个阶段,技术工人出卖非技术工人(以及技术工人中的某一群体出卖其他人),是时常会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非常致命的危害性。要同这种现象作斗争,必须采用上述的三阶段方针,即教育、组织和捍卫共同利益。
必须教育技术工人,让他们了解到自己这种短视的政策是极端有害的,因为美国工人运动史已经证明了: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最终也会危害到技术工人本身的利益。必须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利益同非技术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不管右翼的工会官僚如何反对,都要让广大的非技术工人参加工会。必须忠实地捍卫非技术工人的利益。
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必须能满足所有(参加罢工的)群体的需要,要不惜代价来拥护这些要求。我们的罢工策略中最重大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在当前的美国工业条件下,把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联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罢工集体。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而且只要通过系统地使用上述原则,它就一定能完成。
2、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
在美国工业中,有许多工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种种民族偏见,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处于迷惑、混乱的状态之中,如何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敢于造反的无产者群体,是罢工策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把在美国出生的工人和在美国国外出生的移民工人团结起来(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把在美国出生的工人、较早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工人,同那些较晚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工人团结起来)。
美国工人大多是技术工人。他们一般都能得到最好的工作,老板们通常也比较喜欢雇佣他们。他们是被帝国主义收买得最厉害的群体。他们很难被组织起来,要让他们参加罢工是很难的,但他们却很容易被老板们收买去当工贼。在还没有工会组织的基础产业里,他们在斗争中的作用,就是无耻地出卖富有战斗性的移民工人。纺织、橡胶、钢铁、食品加工等产业中多次大罢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工人以民族主义的侮辱来给自己的阶级叛卖行为涂脂抹粉,他们指责移民工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老板们不遗余力地煽动民族主义狂潮,为这种工贼行为涂上一层“爱国”的油彩,而爱国爱到天荒地老的工会官僚们则跟在老板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但随着移民工人数量的增加,它的严重性在减小。移民工人和本国工人之间的樊篱正在倒塌。实际上美国已经差不多停止了移民,少数新来的移民工人正在进入工业。他们正在学习语言,慢慢获得技术工人的岗位。而在许多例子里,美国工人正在进入各个产业,他们都是作为非技术工人进入产业的。更重要的是,移民的孩子正在长大,他们将来也要进入工业。移民的孩子在彻底美国化之后,他们会成为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之间真正的桥梁。
但这个问题依然很难解决。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大胆地、果断地解决它。要想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方针政策就必须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并忠实地捍卫说各种语言的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只要利用一切技术性的手段(比如用他们的语言来进行演讲、公开宣传等)来满足参加罢工的各民族工人的特殊需求、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就一定能无情地打败各种民族主义煽动;整个罢工过程中,都应该充满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能够击败所有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并能在罢工目标的范围内,在意识形态上把所有的罢工工人团结在一起。
左翼领导的劳伦斯(Lawrence,*1)、佩特森(Paterson,*2)、帕塞克等多次罢工中体现出的光辉的国际主义精神,证明了语言和民族的隔阂是能够克服的。
罢工策略的指定者必须非常了解,青年工人在当代美国工业中的重大斗争里所能发挥的作用。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青年工人是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之间的桥梁。在群众性罢工中,他们一定会继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在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和纽约毛皮工人罢工中,他们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考虑到了系统地把青年发展为罢工领袖的策略,才能算是一套成功的罢工策略。
3、白人与黑人
我们罢工策略中的一项当务之急,就是把黑人工人和白人工人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反抗老板。工业中黑人工人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包装业中,黑人工人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其他许多产业里他们的数量也正在迅速增加。
老板们盘算着把黑人发展成工贼预备军,专门用来破坏罢工。在许多产业和行业里,老板们拒绝雇佣黑人,除非黑人同意帮助老板破坏罢工。老板们强迫黑人接受最低的工资和最差的工作条件。为了逼迫黑人去当工贼,老板们绞尽脑汁激化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矛盾。在多次大罢工中,这招都得逞了,比如在1919年钢铁业罢工(*3)期间,就有五万名黑人工人进厂工作。
黑人知识分子也跟老板们一鼻孔出气,他们为这种策略摇旗呐喊。反动的工会领导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不让黑人工人参加工会、不让黑人工人在产业中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迎合白人的种族偏见等做法,正合老板们的意,帮助老板逼迫黑人工人当工贼。
罢工策略的制定者们必须无情地同老板的阴谋诡计作斗争。要不惜任何代价把黑人工人和白人工人团结起来,要让他们共同反抗剥削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消除工会中的种族对抗、忠实地捍卫黑人工人的利益。要做到这两点,可要比说起来困难得多。
白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所以,在被反动的工会领导无数次出卖之后、遭受着白人在各方面的压迫的黑人工人,是不会一下子接受哪怕是最真诚的白人工会领袖的,要让他们聆听白人工会领袖的话,得慢慢来才行,这是很自然的。但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的。认识到工会组织的必要性的黑人工人越来越多了。不久前铁路行李搬运工兄弟会(Brotherhood of Railway Porters)的成立,只是许多这方面的征兆之一。只要白人工会给予黑人工人哪怕是一半的机会,让黑人工人参加工会,黑人工人也能成为优秀的罢工斗士,这一点已经被矿工工会和其他工会一再证实。如果白人工会拒绝接受黑人工人,那么就应该组建独立的黑人工会。
只有当所有工会都愿意接受黑人工人时,只有当有组织的白人工人取消一切限制黑人工人获得更好的工作的规定时,只有当白人工人真心地把黑人工人当作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斗争中的忠诚的无产阶级同志时,把黑人工人牢固地和白人工人团结在一起的问题才算是解决了。罢工策略的制定者必须时刻牢记美国工业中黑人工人的问题。
4、失业工人与在业工人
把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团结起来的问题,对于制定出成功的罢工策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工业严重衰退的时期更是如此。在这方面,老板们的政策是非常简单、也非常残忍的。老板们企图在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之间制造分裂,当在业工人发动罢工,保护自己的生存条件时,老板们就利用饥寒交迫的失业工人来取代在业工人。
而那帮反动的工会领袖的传统政策,就是抛弃失业工人,让他们听天由命。这种政策跟往常一样,帮了老板大忙,逼得失业工人给老板当枪使,反对在业工人。许多罢工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的。
罢工策略的制定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团结起来,共同反抗老板。但就跟罢工策略中的许多问题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罢工爆发之前,老早就做好准备,甚至在经济危机制造出一支失业大军之前就要进行准备。工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必须对在业工人的利益及失业工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争取消灭失业,比如缩短每周工作日数和每日工作小时数、平等分配工作等。
工会永远不能停止为失业工人争取救济的斗争。当经济危机到来、出现大量失业时,必须把失业工人组织起来,组织他们进行争取救济的斗争。必须在他们的组织里贯彻“不当工贼”的信念。工会必须同失业工人组织保持最密切的合作,要参加他们的示威游行,并为他们的要求而斗争。
英国工人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如何利用这套方针政策,把失业工人的斗争和在业工人的斗争结合起来,让失业工人大军不受当工贼的诱惑,所以老板们抢走了这件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美国的罢工策略制定者们绝不能忽视这一宝贵的经验教训。
5、宗教偏见
为了在工人中间制造分裂,老板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宗教偏见都用得不亦乐乎。他们挑动天主教徒斗清教徒、挑动犹太人斗非犹太人。这种做法虽然很少会直接破坏罢工,但还是削弱了工人的战斗力。反动的工会领袖们积极地支持老板的这套诡计。三K党徒(*4)和哥伦布骑士团(*5)团员把他们的纷争带进了工会里。美国没有成立过按照宗教信仰组织的工会,主要就是因为工会领袖们跟着老板和多家教会的屁股走,利用工人的宗教信仰的不同制造分裂的缘故。
老板们不光利用工人之间的宗教对抗来分裂工人,还利用教会来制造分裂。在所有重大罢工中,老板们都会用这招来对付罢工工人,不过手段多少有点差异就是了。当教会在罢工中摆出“中立”甚至“友善”的态度时,教会才是最阴险的,因为这时候工人很难看穿教会想帮老板的阴谋。但当教会直截了当地反对罢工时——他们往往都这么做——就连最虔诚信教的移民工人都会造教会的反。许多罢工都体现了这一点。在罢工中,左翼必须学会明确地、毫不妥协地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工人的团结高于一切宗教方面的考虑,无论这些考虑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
*1:1912年1月1日,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女工每周最长工时为56小时,童工每周最长工时为54小时。1月11日,许多老板们借此降低了工资。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市的艾夫雷特纺纱厂(Everett Cotton Mills)的波兰女工率先发动罢工,反对降低工资。一周之内,全市就有两万多名工人参加了罢工。在世界产业工会的领导下,罢工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取得胜利。
*2:1913年2月1日,新泽西州(New Jersey)佩特森市的丝绸工人在世界产业工会领导下进行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中有大约1850名罢工工人被捕。这次罢工持续了半年,最后于7月28日以失败告终。
*3:1919年9月22日,美国铁业、钢铁业和锡业工人联合会(Amalgamated Association of Iron, Steel and Tin Workers)发动总罢工,1920年1月8日,罢工失败了。
*4:三K党(Ku Klux Klan),美国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
*5:哥伦布骑士团(Knights of Columbus),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徒互助及服务组织,成立于1882年。

第三章 富有战斗性的领导层
要使罢工成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会领导层。工人渴求一个坚定、勇敢的领导层,正如沙漠中的旅人渴求水一样。工人反资斗争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斗争中必须要有集中,要有纪律,而这种斗争的现状也提出了对集中和纪律的要求,对集中和纪律的要求也包括把巨大的权力交给工会领导。(因为)不可能先让全体工人开会投票表决之后,再决定进行阶级战争。
工人的组织就跟军队一样,要由一个能干的总参谋部来领导。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会用种种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爱国主义的、宗教的骗局来蒙蔽工人,这些骗局对工人具有致命的危害,它们能通过种种方式误导工人,使工人沦为悲惨的牺牲品。因此,非常需要建立一个诚实的、能与工人群众密切结合的、十分能干的领导层,这个领导层必须能够在罢工期间给工人提供思想上的和组织上的正确指导。
领导层的问题分两方面来讲,这个问题中的主要方面,是集体领导的问题,次要方面则是个人领导的问题。我们下面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1、个人领导
当代工会领导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他们无色无味、无精打采,终日庸碌无为,都是一帮迂腐无趣的无能官僚。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一丝理想主义的影子,更看不到真正的无产阶级战斗精神。他们无法从群众中得到一点启发、激励和鼓舞。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不配领导美国工人阶级进行当前的伟大斗争的。因为他们已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事实上已经沦为工人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他们贪污腐化,浑身上下散发着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的臭气。
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得把这种只会把工人引上绝路的领导赶走,培养出一批奋勇争先、敢于斗争的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必须具有鼓动群众、发扬群众的斗争精神的能力。他们得是真诚、勇敢、足智多谋的人,尤其要真诚、勇敢。再没有谁能比忠诚、勇敢的领袖更能鼓舞、激励工人了。记住,为什么亚历山大•霍瓦特(*1)那么受矿工拥戴?就是因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地维护矿工的利益,尽管这样的领袖也可能会犯许多错误,但工人群众仍然愿意相信他们、追随他们。
可是培养富有战斗性的战士的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左翼工会领导人很容易迷失在日常琐碎工作里,而忽视了接受理论训练的必要性。必须不惜代价来纠正这种倾向。只有能理解和运用马列主义原则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工会领袖。
在未来,左翼肩负着许多重大的任务,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把现在还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发动起来,领导他们参加反抗老板的战斗。而要在未参加工会的群众中开展工作,其关键就在于个人领导。领导参加工会组织很久的、训练有素的工人进行罢工,跟领导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进行罢工,是很不一样的。
在前一种情况下,工人更希望由组织、而不是个人领导来进行罢工(尽管最近本•戈尔德[*2]在纽约皮毛工人中间声名鹊起,再次说明了即使在死板守旧的工会里,富有斗争精神的、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也能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未参加工会的工人进行罢工时,因为他们没受过罢工的训练,也没有罢工的经验,所以他们更希望能从运动的领袖那里获得鼓励和指导,而不是去向他们弱小的工会小组寻求鼓励和指导。
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往往会把希望、热情和斗争精神都寄托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帕塞克罢工中的维斯波德(*3),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如果那个领导运动的人并不具备当一个真正领袖的能力的话,悲剧就会发生。在(领导)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的斗争时,必须时刻记住这种倾向。
左翼必须谨慎地培养强大、积极的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要具有在斗争中激励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群众的能力。对于培养最优秀的此类个人领导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密切关注。
2、集体领导
行之有效的罢工策略中,不光要有强有力的个人领导,更要有一个坚定的、组织得当的领导集体。无论是正在进行某一具体罢工的左翼,或是试图对某次罢工的总过程发挥影响的、处于少数派地位的左翼,都必须同工会教育同盟或其他各种左翼组织联合起来,为罢工提供救济,保护罢工,并且要同所有富有斗争精神的群体联合组成一个有效的领导集体,这样才能组织一次真正的斗争。
当然,这需要在罢工之前就建立起初步的组织。有组织的左翼必须成为罢工的中坚力量。在罢工斗争中,左翼肩负着教育、激励、鼓动群众的工作,肩负着同一切内外敌人斗争的工作,还要承担大量的具体琐碎工作。
有组织的左翼,必须对罢工的领导层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学会运用罢工领导层。必须仔细地研究每一次群众性罢工或其他工人运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左翼提出的罢工政策,应当是勇敢的、富有战斗性的、灵活机动的。左翼必须学会如何在罢工前、罢工中、罢工后为夺取工会的领导权而斗争。应该持续不懈地进行工作,争取建立一个富有活力的、能干的工会领导层,这个领导层一方面要能剔除那些只想在工会办公室里混饭吃的机会主义者,另一方面也要抵御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工会干部都当成寄生虫和贪污犯的极左倾向。
世界产业工会编出了一套谬论,胡说什么工人不需要领导,工会干部最多只能干一届,必须要同这类无政府主义思想作斗争,这类思想极大地妨碍了真正的工会领导层的培养。许多产业和工厂都已经到了罢工的前夜,但它们还没有产生出有能力领导即将来临的罢工的领导人,必须把战士部署到那些地方去。
必须学会实施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罢工中,既要保持对罢工的牢固控制,维持铁的纪律,同时又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群众对每个决定的支持。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有组织左翼领导层,就能像一个真正的总参谋部那样工作,考虑和解决它面临的各种问题。
3、与右翼作斗争
从思想方面和组织方面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工会领导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集团,一台控制工人运动的保守机器。他们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执行富有进攻性的、行之有效的罢工策略。他们是一帮腐败无能的反动派。他们脑子里想的,不是把工会建设成战斗的组织,而是根据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及类似的计划,把工会缩减成驱使工人加快劳动,帮资本家们多赚利润的工具。而社会党的工会领袖们也只比古板的冈帕斯(*4)派略好那么一点。(工会内的)官僚阶层是倾向于放弃罢工这件武器的。
反动的工会领导层正越来越多地证明自己无力领导工人斗争。他们不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不能成功地组织罢工。他们叛卖了每一次真正反抗老板的斗争。在他们领导下,工会运动输掉了一次又一次罢工,工会的会员减少了、士气低落了,而在老板们步步紧逼之下,工人一退再退。
真正的罢工策略,必须要能成功地击败这帮无耻又无能的领导,换上富有战斗性的左翼领导。这就意味着:有组织的左翼,必须在罢工前、罢工中、罢工后,都要同有组织的右翼进行争夺一切控制权的斗争。这种斗争的形式是混乱而又模糊的,它的困难是最大的。关于如何进行这种斗争,得在左翼的整个罢工策略中用上整整一章来讨论。在这里,我们只简短地谈谈在罢工中如何进行这种斗争。
一种危险的错误观点
首先,我们要抛弃那种认为在罢工中左翼既不能也不该同右翼斗争的错误观点。左翼里有些人声称“工人不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他们已经成了这种错误认识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就是说同时反对老板和右翼,因此当同老板作斗争时,他们拒绝同反动的工会官僚作斗争,而当同反动的官僚作斗争时,他们就拒绝同老板作斗争。
这些工人犯了严重的错误,错就错在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同敢于造反的工人群众及有组织的左翼斗争时,老板和右翼官僚其实是一伙的。如果要说工人同老板和右翼官僚的斗争是两线作战的话,那么两线的战斗其实都是在跟老板打。比方说,在纺织行业里,当左翼同反动的工会干部发生暴力冲突时,反动干部肯定会叫老板来帮他们,把那些敢于斗争的工人列入黑名单。
矿工工会、机械工会和其他许多工会里的官僚阶层用的是同一套战术。出于同样的原因,当罢工发生时,老板们总是要依靠右翼工会官僚的积极支持,官僚反对群众的“无理”要求。在罢工中,右翼官僚的叛卖确实是最大的危险,所以要最巧妙、最坚决地同他们作斗争。托马斯(*5)在英国总罢工中的背叛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罢工中,同右翼的斗争一失败,就意味着给右翼背叛工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罢工中,左翼必须时刻提防右翼,要谨慎、巧妙地揭露右翼的阴谋诡计。在目前的纽约衣帽工人罢工中,非常需要做到这一点,因为右翼正在进行一套虚伪的计划,他们用革命的语句对群众进行宣传,并提出了远比正在控制罢工的左翼更加激进的要求,另一方面却偷偷地削弱罢工、并企图达成叛卖性的协议。“不能两线作战”的看法是一种危险的错误观点,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中绝不能有这种观点的容身之地。
右翼的策略,就是瓦解所有针对老板的、富有战斗性的攻势,把这些攻势削减到阶级合作的范围内。左翼的策略必须不顾右翼的反对,使斗争变得更有战斗性。
右翼分子对罢工的破坏,可以通过多种迹象看出来。首先,我们先看看,对那些由左翼控制的独立工会领导的罢工,他们持什么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背叛的。就拿世界产业工会领导的劳伦斯罢工来说吧,在这场历史性的斗争中,纺织工人联合会(United Textile Workers)的头目们没有半点犹豫,就把工贼派给老板,帮助老板破坏罢工。再拿最近的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来说吧,这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艰苦的罢工。但是美国劳联的头目们公开占到老板们一边痛斥罢工,以“双重工会主义”为借口指责这次罢工。他们在为罢工募集救济款的工作中搞破坏,还企图打击罢工工人的士气。
在这种情况下,左翼必须谨慎地使用策略,不给别人留下“双重工会主义”的口实,办法就是加入劳联。在帕塞克罢工中,领导罢工的工会在斗争中加入了劳联,迫使劳联不得不公开支持这次罢工,而在此之前的七个月里,劳联一直在无耻地破坏这次罢工。但在进行加入劳联的工作时,左翼必须小心地维持自己对罢工群众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控制,并提防右翼的叛卖阴谋,因为如果阴谋得逞,左翼是要对工人负责的。如果能有一个机智灵活、坚决果断的左翼领导层的话,这是能做到的。
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会里,处于少数派地位的左翼,或对工会机关的控制比较弱的左翼,同右翼的斗争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右翼工会领导层的总方针,就是要利用自己对工会的控制,来削弱工人的斗志,在谈判桌上出卖工人。因此,在有组织的工会里,左翼在罢工中的方针,就必须要鼓舞群众去斗争,还要通过发动群众反抗反动领导层的办法,阻止反动领导层在谈判协议中出卖群众。
在1922年的全国烟煤矿工罢工中,这一方针在伊利诺伊州被证明是成功的。当时工会正在绝望地战斗,争取达成全国性协议。就在这个紧急罐头,当罢工命悬一线的时候,伊利诺伊州工会主席法林顿(Farrington)——他后来公开为矿主效劳——宣称他将为伊利诺伊州矿工达成州协议。
如果他得逞了,罢工就会被破坏。但左翼在整个州召开了一系列罢工群众大会,唤醒了工会会员,使得法林顿的叛卖没有得逞。这一举动,把工会从覆没的危险中拯救了出来。假如伊利诺伊州矿工中的左翼信奉“不能两线作战”理论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发动会员群众
在最近的纽约毛皮工人罢工中,左翼挫败了右翼的叛卖阴谋,就是成功发动工会会员群众的一个例子。实际上领导这次罢工的当地联合委员会,是由以本•戈尔德为首的左翼控制着,但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的机关却被右翼控制着(*6)。罢工从头到尾都遭到了国际妇女服装工会头目沙克特曼(Schactman)的破坏。沙克特曼最后以为发出致命一击的时候到了,就跟劳联主席格林(Green)密切合作,同老板们达成了临时协议,即著名的“八点协议”。
但左翼领导层拒绝接受这个协议,他们发动罢工工人反对这个协议,并继续进行斗争,直到达成更好的协议。这是大反动派格林的重大失败。在劳联高级官僚内,有一些人是格林的强劲对手,他们利用这一事件反对格林,宣称格林严重危害了劳联,因为他竟然如此拙劣地被共产党工会领袖戈尔德击败了。
如果(右翼领导同老板)达成叛卖性的协议的危险已经非常明显,非常严重,那么左翼的战略家们就必须坚决地保卫罢工,坚定地同右翼斗争;而当群众已经群情激愤、右翼领导却拒绝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时,左翼也必须同右翼斗争。
与之相关的有两个失败的例子:1922年铁路工人兄弟会的领导没有成功发动他们的群众响应铁路车间机械工的罢工;还有在1925年,路易斯(*7)没能成功号召烟煤矿工起来支援无烟煤矿工的罢工。这两次失败都是灾难性的,总的来说都是对工人的背叛。在前者中,伟大的车间工人罢工失败了,而铁路工会运动的脊梁骨也被打断了;在后者中,由于矿工工会烟煤矿工分部的瓦解,使得矿工工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逼迫右翼采取行动
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中,左翼战略家必须找出方法和手段,通过发动会员群众反对右翼领导,来迫使右翼领导采取行动。这是对我们的罢工策略的真正考验,当左翼仅仅是一个小组织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过去,碰上这种情况时,人们往往求助于未获授权的罢工(又叫“非法”罢工),或向双重工会主义求助。
有时候,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经过仔细考虑状况之后,未获授权的群众罢工也有可能成功,但在美国工人运动史上,这种罢工绝大多数都失败了。每当罢工群众的情绪沸腾到足以号召发动一次有效的非法罢工时,这种沸腾的情绪都应该被更好地利用,引导群众通过正规的工会内途径,迫使工会组织采取行动。
有个与此相关的例子,就是1920年铁路扳道工的所谓“非法”罢工,这次罢工让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铁路运输彻底瘫痪。这次不幸的全国性斗争中,工人的造反情绪极度高涨,如果能得到左翼的机智灵活的指导,这次运动是有可能迫使铁路工人兄弟会正式投入行动、并有可能赶走一大批官僚的。但领导这次“非法”罢工的人,却受到了双重工会主义乌托邦的错误影响,结果这次伟大的运动遭到了致命的失败。
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左翼反对矿工工会中的右翼的策略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左翼的任务,将是迫使路易斯向所有烟煤矿工发出号召,然后迫使他们坚持到达成胜利的协议、并使这个协议得到确保为止。在斗争中的每一步,左翼都必须击败约翰•路易斯手下的工会机关,他手下的机关是美国工人运动中最残忍、最腐朽的官僚机构。
*1:亚历山大•霍瓦特(Alexander Howat),1876年生于苏格兰,三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他长期担任美国矿工联合会(United Mine Workers of America)第十四区分会主席。
*2:本•戈尔德(Ben Gold),全名本杰明•戈尔德(Benjamin Gold, 1898年9月8日——1985年7月24日),青年时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19年当选为纽约毛皮工人联合委员会(New York Furriers’ Joint Board)委员,同年九月加入共产主义工人党(Communist Labor Party,该党后来与美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America]合并)。1926年时他积极领导了多次纽约毛皮工人罢工。1937年至1955年间任国际毛皮与皮革工会(International Fur and Leather Workers Union)主席。
*3:阿尔伯特•维斯波德(Albert Weisbord,1900——1977),工人运动组织者,1926年曾领导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早年曾加入美国共产党(American Communist Party),1931年退党,组建共产主义斗争同盟(Communist League of Struggle),这个组织自称赞同国际左翼反对派的政策,但却从未加入过第四国际。二战爆发后,他支持美国参战。
*4:塞缪尔•冈帕斯(Samuel Gompers,1850年1月27日——1924年12月13日),美国工人运动活动家,美国劳联的创建者,1886年至1894年间及1895年至1924年间任美国劳联主席。他鼓吹行业工会主义、鼓吹劳资和谐,反对建立产业工会,在一战期间积极支持美国政府参战,并协助政府扑灭罢工。他是美国劳联的保守官僚的总代表。
*5:詹姆斯•亨利•托马斯(James Henry Thomas,1874年10月3日——1949年1月21日),英国工会官僚,1926年英国总罢工中担任工会大会总理事会委员,负责与政府谈判,他在谈判中无耻地出卖了罢工。
*6:这次罢工名义上是由国际妇女服装工会领导的,但实际上领导这次罢工的是隶属于该工会的纽约联合委员会。
*7:约翰•卢埃林•路易斯(John Llewellyn Lewis,1880年2月12日——1969年6月11日),美国工人运动活动家,1920年至1960年间任美国矿工联合会(United Mine Workers of America)主席,三十年代中期组建了产业组织大会(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简称产联)。

第四章 把还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
我们罢工策略中最重要的步骤,跟广大还没有参加工会组织的群众有关。在未来,伟大的斗争将由这些工人来发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被吸收进各工会中去。这将对工会运动产生意义最深远的影响,将使工会运动无产阶级化和革命化,将使工会的领导层急剧向左转,将把工会运动重心从技术工人和轻工业转到非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和基础工业上去,将使老板失去他们反抗工会运动的重要武器——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群众,使得工会的地位提升。因此,在制定我们的罢工策略时,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的问题,是最最重要、最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我的小册子《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由工会教育同盟出版]里,我已经谈过了与组织未参加工会的群众有关的许多问题和方面)。
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的工作,是工人运动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左翼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这项工作。在工会中,没有哪个集团比左翼更理解这项基础工作的意义,也没有哪个集团能像左翼那么积极地去进行这项工作。右翼代表着技术工人的利益,他们是反对把未参加工会的非技术工人群众吸收进工会组织里去的,而所谓的“进步派”尽管也会把吸收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必要性挂在嘴边,但他们却太软弱、太动摇了,没有在这方面做什么实际工作,除非由富有战斗性的左翼来领导他们、刺激他们,他们才肯干点实事。
1、斗争的先兆
左翼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最敏锐地认识到:组织活动就是罢工的准备阶段。在目前情况下,在美国工业中进行组织活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开向老板宣战,也意味着工人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开始为隐约可见的更大的罢工斗争夺取有利阵地了。
大工业的老板们绝不会允许工人们和平地组织起来,然后再跟他们进行有关工会协议的谈判。他们肯定会用尽一切手段来阻挠建立工会的工作,并逼迫工人认输。因此,当左翼开始在大工业中进行组织活动时,无论是否得到劳联或其他独立工会的帮助,都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罢工做好准备,制定好罢工策略,把组织活动当作罢工策略中的一个步骤。
2、如何进行罢工?什么时候进行罢工?
一场重大的组织活动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将开始一场艰苦的罢工,所以左翼在进行组织活动之前,必须首先对以下事项进行仔细的调查:(1)产业的情况;(2)敌人力量有多大、敌人是怎么部署这些力量的;(3)总的政治局势。简单来说,左翼必须对整个问题,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做了这些调查,才能对关键性的战略问题作出回答,这些战略问题就是:如何打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敌人在什么时候是最难以承受这些打击的?
(1)如今的时代,是有史以来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想让罢工获得成功,就必须搞明白产业的情况。这意味着,对于生产的情况,以及(该产业)在不久的将来的前景,我们必须时刻都有准确的认识。当老板们预见到罢工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他们往往会用这么一手:逼迫工人在淡季罢工。老板和烟煤矿工达成的协议,就是其具体表现,这协议是四月到期的,而那时煤矿的市场需求量正好比较少,老板可以做足了准备来对付罢工。当(工会的)组织活动正在进行时,老板也会用这招,他们会恐吓和解雇工人,迫使工人在淡季、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发动罢工。
左翼的罢工策略家们必须懂得如何挫败老板的这种诡计,并在旺季发动罢工。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用猛烈的刺激手段来加快组织活动,如果有必要这么做、以便赶上旺季的话;或是放慢组织工作的步子,以避免在时机不好的时候进行斗争。后面一种方法(放慢组织工作)往往要求领导人付出最巨大的勇气、并要求正遭到老板威逼利诱的工人作出最巨大的牺牲。但左翼策略家们必须尽力去贯彻它。他们必须避免在不利的时候战斗。他们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的。老板们往往能不顾一切地在对工人不利的时候逼迫工人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那么左翼就必须接受这个挑战,要积极主动地迎战。
(2)工人们必须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敌人是谁。这涉及对老板的各种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某个具体产业的托拉斯化程度如何、各家公司彼此之间关系如何、与其他产业的各种联合组织关系如何、公司财政状况如何,等等。搞明白了这些问题,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家们就能衡量敌人的力量大小,了解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击敌人,能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打击,还能了解在罢工过程中,老板的力量是不是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工人必须通过独立组织等手段,来对该产业的资本家的联合组织进行多次侧翼攻击,但他们也必须知道,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对敌人的心脏发动真正的打击。老板们是很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这种致命打击的,他们会在工人队伍中制造分裂,在一系列孤立的遭遇战中消耗工人的力量,而且他们还能得到信奉行业工会主义及地方主义的反动行业工会头目的帮助。
从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大罢工中找个例子看看吧,当时坎布里亚钢铁公司(Cambria Steel Company)企图迫使其在约翰斯顿(Johnstown)的工人罢工(这一手肯定得到了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的密切合作),他们野蛮地解雇了三千名参加了工会的工人。当地工会领导(事后证明,领导层里混入了公司的奸细)下的两万两千多名工人举行表决,几乎以全票通过了罢工的决定。
但工会的全国领导层知道约翰斯顿的罢工肯定会失败,而且这个失败将会毁掉全国罢工的全盘计划。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真正要击败的敌人,应该是美国钢铁公司,所以战斗应该在美国钢铁公司遍布全国的厂房里进行。因此,我们没有在约翰斯顿捡起决斗的手套(*1)。我们命令约翰斯顿的工人忍受公司的打击,不惜代价坚守阵地几个月,直到我们能够发动全国钢铁工人为止(当时钢铁工人正在迅速地组织起来)。
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里,面对着最凶恶的敌人,顶住了敌人的打击。所以我们的战线才能免遭突破,不久之后,我们终于能把整支大军动员起来,向我们真正的敌人——美国钢铁公司,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3)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家必须时刻把当前的、或预期的总体与局部政局牢记牢记在心。在罢工中,这些因素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工人阶级运动总体上来说是在前进的,当工人的政治化倾向开始深入发展、当工人逐步开始反抗老板们时,左翼必须敏锐地利用这种有利局面,坚决、积极地推动组织活动和罢工运动。
举行全国性选举的时候,通常都是有利的时机,切不可错过。在这种时候,老板企图用种种政治欺骗、诱导的办法,来动员工人群众去投老板支持的候选人,帮助老板彻底控制政府。所以,资本主义政客们会打出向工人献媚的口号,会多少减轻一点国家对工人的压力,企图用这种伎俩来缓和一下阶级斗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运动能够得到积极、主动、富有进攻性的指导,那么当运动达到最后阶段时,就能得到相对有利的战斗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说,选举结束之后,政客们暂时不用惦记着群众的选票了,资本家对付罢工工人也就特别残忍了。政治局势是复杂多变的,一套聪明的罢工策略必须充分认清政治局势,并充分利用政局来加深工人反资斗争。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只能简单地谈一下。
3、要求的问题
组织活动与罢工必须围绕着工人的基础要求而进行。只有工人中最先进的部分才能彻底理解组织本身的价值,而对于广大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群众来说,他们对工会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能够通过工会从老板手中得到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一组织起来,就会立即要求罢工。保守的工会组织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许多战斗都是为了适应他们而不得不削足适履。所以他们的组织活动大都陷于抽象和空泛,缺乏生命力。在需要迅速建立起一个工会的骨架的情况下、以及发动罢工的早期阶段中,他们浪费了大量精力,把精力都用在修补组织的小处,想把组织变得完美无暇,然后再去发动斗争。他们过分看重了组织本身,而对于“工人的组织是用来进行斗争、保卫工人利益的”这件事认识不够。这是从我的小册子《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摘录出来的。
将来,基于工人要求的、反抗老板的斗争将进入高潮,在这个高潮中,将诞生出把各产业中广大尚未参加组织的群众组织起来的工会。任何一次组织活动,只要它不为工人的要求代言、不为捍卫工人的要求做好斗争的准备,那么它就注定要失败。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要求方面的纲领,必须是简练的,要用简单易懂的口号来表达这些要求,这些要求必须能体现出产业内工人生活中的愤恨不平、以及生活中所急需的事物。这些要求,对于组织工作来说,具有巨大的力量,也能极大地鼓舞工人的意志,比方说,生动、关键的两个口号:八小时工作制与每周五天工作制,就具有这样的力量。正如我们在讨论总罢工时说过的,工人群众——尤其是落后的美国工人阶级——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为那些他们还不理解、或没有实际地认识的长远要求而斗争的。
可实现的要求
要时刻记住:工人都是现实的。尽管他们会明白最终彻底剥夺资本家的必要性,尽管他们将欣然接受彻底剥夺资本家的主意,优秀的领导层仍然不该把当前条件下不可能达成的要求,当作当前要求提出来。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工会中的掌权派,或是正在争夺工会领导权的少数派,如果它提出的当前要求,是目前条件下明显不能实现的,那它向工人群众发出号召、请求工人支持它的时候,工人是不会认真地支持它的。
工人提出的要求的性质,要根据工业生产的状况、老板们的力量、工人组织的力量、工人群众的情绪、工人思想进步的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在工业生产比较活跃的时期里,工人一般多少都会有点进攻性,他们会要求更多的工资、更短的工作时间、更好的劳动条件,以及进行组织的权利等。但在生产的淡季,他们往往不得不面对老板们的攻势,此时他们的战斗主要是为了保住现有的标准而进行的——为了减少工资下降的幅度、阻止延长每日劳动时间、以及保住工会等。
在美国目前的条件下,由于最终的资本主义危机还比较远,工人们得为了保住目前的各种标准而进行最艰苦的战斗。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拼命的罢工,都是为了反抗降低工资、为了保住各种标准而进行的。争取更高标准的罢工,通常不那么富有斗争性。
对官僚提出的要求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工人不但应该向老板提出要求,还应该向控制工会的反动官僚提出要求。这点非常重要,罢工策略家们必须记住。当各工会准备投入一场巨大的斗争、或已经开始了斗争时,它们的弱点是很明显的,此时如果提出通过加强团结、让非技术工人参加斗争、民主化、驱逐腐败份子等方法来强化组织的要求,这些要求就会显得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说,就在1922年伟大的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爆发前夕,工会教育同盟就提出过要求,建议加强十六个铁路工会之间的团结。此时工人正面临着公司的凶猛进攻,加强团结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群众一下子理解了这一点。要求团结的呼声,在铁路工人中间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加强团结也成了整个工人运动中的重大议题。这次运动的失败,完全是由于官僚对工会的独裁专制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1918年,24家工会发动了组织钢铁工人的伟大行动,当时要把他们团结成一个巨大的联合组织是很容易的,通过多种方法,甚至确实可以把这个运动引上建立一个金属工人的产业工会的道路。在这个运动中,加强工会的要求与实际斗争联系得非常密切,使得它非常有力。目前发生在纺织行业中的斗争也应该用来促进该行业各工会的团结。
在这伟大斗争的时代中,真正的罢工策略家们必须要坚持向官僚提出把工会建设成真正的战斗组织的要求。只有这样做,他们提出的要求才能在群众中拥有最大的号召力,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尽量削弱反动官僚的抵抗力。
4、初步的组织工作
罢工策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目前还未有工人组织的产业中,要在仓促举行罢工之前,进行起初步的组织工作。这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工人的自发性?在工人能够有效地参加反抗老板的行动之前,我们能把他们鼓动到什么程度?我们能把他们组织到什么水平?要使工人能够有效地反抗老板,我们必须把他们鼓动到什么程度?我们必须把他们组织到什么水平才行?
罢工策略家在发动群众反抗剥削时,他越是不依靠群众的自发性,就越是要依靠具体的初步组织工作和深思熟虑的计划,并要像执行军事战略一样地执行计划。在过去十五年里,美国老板们在阻止工人自发造反这方面,已是技巧娴熟。为此他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武器,这批武器可以归结为三类:给点小甜头、欺骗和恐怖主义。
今天,老板们仍是强大的,他们看到了工人中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扩散的自发罢工及积极的组织活动证明了这一点)对他们是危险的,便用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手段,给工人一点小恩小惠,企图以此来阻止工人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由于帝国主义过去掠夺了惊人的超额利润,他们现在还能给工人一点小恩小惠。但再过几年,老板们就会没钱来继续收买工人、使工人运动处于停滞状态了,因此工人运动将向大斗争的方向发展。
老板们是怎样同罢工作对的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大罢工期间,钢铁托拉斯的做法,是这个新倾向中的典型案例。钢铁托拉斯这个庞大的公司发现工人的组织工作正在获得成功,便在工资和八小时工作制两个问题上作出了四项重大让步,企图阻止组织活动进一步发展。“独立的”钢铁公司也有样学样。这自然使得组织工作变得无比的困难。工人的自发性被削弱了。
当热火朝天的组织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罢工。在那些工厂里——比如美国钢铁公司的德卢斯(Duluth)工厂和琼斯与拉夫林公司(Jones & Laughlin Co.)的阿利奎帕(Aliquipa)工厂,无法进行任何宣传和组织工作,尽管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全国性运动,在那些工厂里也没有发生罢工。
欺骗和恐怖主义。在过去,老板要想突然减少劳动成本,他会公开地、蛮横地这么搞,往往就只宣布一个具体日期,到了那天就大幅削减工资。后果嘛,总是工人的不满、普遍的抗议,并往往会引发艰苦的罢工。但现在老板们削减劳动成本的方法越来越狡猾了。他们通常是用驱使工人加速工作的方法来代替削减工资的做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业条件中很容易做到。而到了确实要削减工资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一点一点地减少工资,而不像以前那样一下子减掉很多工资。他们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先减这个部门的工资,再减那个部门的工资,最后把所有部门的工资减掉。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老板突然解雇一批工人,然后再按削减后的工资把他们雇回来。
这些办法减弱了工人的不满情绪。在一战以前,大幅削减工资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工人的不满情绪的大爆发,并使得工人的阶级团结猛烈加强,而这些办法则避免了这些后果。除了这些欺骗和给点甜头的办法之外,老板还会对一切敢于抗议的工人使用赤裸裸的恐怖手段,老板会解雇他们,把他们列入黑名单。
利用一切优势
过去几年里各产业一直比较景气,至少为工人提供了一点工作,再加上老板们的给甜头、欺骗及恐怖主义等手段,使得工人的自发性削弱了。此时更加需要坚定的、组织得当的工作,尽管自发性罢工有时仍会爆发。因此,在我们的罢工策略中,必须慎重地、全面地做好富有战斗性的、进攻性的组织活动的计划,要谨慎地策划、巧妙地执行。
在我的小册子《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里,我曾详细地阐述过,在那些工会可以公开活动的产业中,以及在那些老板禁止初步存在的工会公开活动的、并采用咄咄逼人的“开放制度”(*2)的“封闭”的产业中,如何通过各种“公开”的手段(利用工人俱乐部、车间委员会、工人党车间支部、公司工会[*3]等)来进行组织活动。
公司工会这个优势必须加以利用。老板们设立公司工会,是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阻止工人的阶级觉悟的提高、阻止工会运动的发展。然而工人对组织和斗争的渴望,仍然能在这些被老板控制的组织内体现出来。我们必须通过种种手段来刺激这一倾向,比如在公司工会委员会上突然提出工人的要求、在公司工会选举时,要求把忠于工会的人列入候选人名单等。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粉碎公司工会,建立起真正的工会,为此,要在公司工会内外脚踏实地地工作。老练的领导层必须学会利用公司工会来发动有效的罢工。
要组织多少工人?
在以前未组织过工会的的产业中,如何才能确认工人已经初步组织起来?在具体条件下,如何确定发动罢工之前至少要组织多少工人?这些问题都是罢工策略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以前没参加组织的工人要开始罢工时,保守的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高估组织的重要性、低估工人群众的自发性。他们会忙着去建立一大批并非必要的机构,用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来窒息工人的斗争精神。而在另一方面,左翼领袖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那就是低估进行一定程度的初步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过分依赖工人的自发性。这会导致罢工半途而废。世界产业工会的历史里就充满了这类错误。
我们的问题就是:要明白如何把自发性和组织工作结合起来;要学会当工人的情绪处于最高点、工人已经有了可以有效发动工人进行罢工的组织时发动罢工。
*1:西方风俗,当一人要求同另一人决斗时,要将手套丢到对方脚下,对方如果愿意应战,就要捡起挑战者的手套。
*2:开放制度(open shop),指老板既可雇佣工会会员也可雇佣非工会会员的制度。
*3:这里的公司工会(company union)指的是由公司控制的黄色工会。

第五章 在罢工斗争中
在美国目前情况下,罢工是阶级斗争的最主要手段。罢工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公开的、严酷的战斗。在罢工中最能明显地体现出两个阶级的利益是彼此冲突的。老板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即使目前的利润率已经是前所未有的高,他们还是要进一步压榨工人,他们要摧毁工人的斗志,迫使工人按照老板开出的条件工作。为此,老板们准备了一整套可怕的武器:饥饿、恐怖主义、欺骗,以及欺骗性的小恩小惠。
而工人手上也有一件强大的武器,这就是不让老板获得劳动力。工人打算通过关闭工厂,等到老板对利润的贪婪、或其他急需这个老板的产品的资本家的压力,来迫使老板妥协。但要成功,工人必须做到:在面对所有老板的多次公开或不公开的攻击时,都能保持牢不可破的团结。在斗争公开化、白热化时,维持团结就是罢工策略的主要目标。
1、士气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战斗是由人来进行的,那么士气问题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军事统帅对此了解得很透彻。他们明白,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只取决于人数,也不单只取决于有利的战略形势。部队中的战斗意志——即士气——有多高,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战争中,战略家始终要对士气问题保持最密切的关注。
没有什么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战中,某些会战之所以要进行,就是出于鼓舞本军、本国国民的士气、打击敌军和敌国国民士气的特殊考虑,更不用说当时炮制了海量的宣传品。斗志一旦瓦解了,战争就输定了,领袖们都了解这一点。
罢工策略正如军事策略一样,要对士气问题予以密切关注。这是罢工就跟战役一样,也是对其参加者的勇气和韧性的考验(尽管程度比战役要弱一些)。罢工的防御力、坚持时间、纪律和整体效果都有赖于罢工工人的士气。罢工工人的抵抗力,就跟军队的战斗力一样,很大程度上由士气来决定。
当在没有斗争经验、没有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开展罢工斗争时,士气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参加过工会,缺乏纪律。在有组织的行业里,保守派工会领袖指导的罢工中,工人的士气很低,他们主要是出于对组织的信任感才团结在一起罢工的,要是在广大的、没有参加过工会的非技术工人中间开展这种“没精打采”的罢工,绝对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因此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士气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基础问题之一。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鼓舞起工人的士气?如何维持工人的士气?这决定了我们罢工策略的性质。光靠宣传鼓动是不够的。宣传鼓动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给予工人希望、鼓舞起工人的斗志、提高工人的觉悟。但除了宣传鼓动之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制定罢工策略时,一定要缜密筹划,要使罢工策略能激起工人的勇气,要使工人能拥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任何有助于罢工的东西,也都能提升罢工工人的斗志。高涨的士气不是自己产生的,只有对罢工进行整体的、成功的指导,才能产生高涨的士气。
2、以进攻的姿态战斗
为了使罢工工人拥有高涨的士气,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就要以进攻的姿态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攻击,最起码也得是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战争,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阶级战争。工人就跟士兵一样(他们都是人,都遵守同样的心理学法则),在进攻时打得最好。在进攻时,他们能会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是强大的、能取胜的;而防御性战斗则会削弱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染上失败主义。优秀的罢工领导人,就像优秀的将军一样,在制定策略时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最基础的问题来考虑。
上文中说过,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玩命的罢工,都是抵御老板攻击的防御性罢工,这并不跟“工人在进攻时打得最好”相矛盾。战争或罢工的总目标可能是防御性的,比如保卫祖国或是反对降低工资的时候(此时士兵或工人的战斗力都是最强的),但是在战斗的层次上,制定战术时仍然要以进攻为基础。
保守派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遵循错误的策略,他们在老板的进攻之前拱手交出主动权,然后临阵脱逃。他们的斗争是立足于防守之上的。在英国总罢工中,他们怯懦地撤退了,这就是这种无能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真正有效的罢工策略必须立足于进攻之上。当老板们从我们手中夺去主动权之后,我们就得发动反攻,夺回主动。如果老板想把闭厂(*1)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得报之以罢工,提出反要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
进攻并不是要工人去没头没脑地蛮干,而是要有计划地加快我们的战斗步伐,并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予猛烈打击。可以采用许多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布置更严密的纠察线(*2)、通过更有进攻性、规模更大的公开动员,从工人运动中获得更强大的支持、在矿业罢工中号召维护人员参加罢工等,采用什么手段,要根据手上掌握有哪些手段、当前时机如何来决定。
在罢工中,进攻的性质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现在仍在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帕塞克罢工中,在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斗争之后,工人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此时他们发动的进攻,就跟开头那几个月的进攻很不一样,那时他们掌握有全部的资源。但是以进攻的姿态作战的原则,在帕塞克依然有效,就跟以前一样。
有时我们的力量被削弱得实在太厉害,不得不接受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3)式的城下之盟。但我们必须理解,列宁当时这么做,是为了争取到喘息的机会,是为了重整被打散的部队,发动下一次进攻。
第一击要狠
一次斗争,如果它开始时就出现了将会变得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迹象,那么罢工策略家们就更要学会在斗争早期就运用好进攻的战术。必须学会成功地开始罢工。罢工就跟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战斗中,又狠又准的第一击,往往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定罢工策略时,要将一开始就发动毁灭性的进攻作为基础问题来考虑。
当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准备进行罢工时,渴望罢工的热潮会从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势不可挡的造反精神和阶级团结精神,使他们激动得忘我。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罢工是很热情的。在重大斗争(比如铁路车间工人罢工、劳伦斯和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等)的早期阶段,也会产生类似的事情,团结的热浪会席卷许多并未直接参加斗争的行业里的工人。这种活生生的斗争发生在他们的产业里,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负罪感,激励他们去参加斗争,去为蒙受种种不公的自己、去跟同样蒙受种种不公的、已经投入战斗的阶级兄弟并肩奋战。罢工是会传染的,工人的造反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不断传播的造反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知道如何在那个时候把这些活跃的预备队发动起来,投入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有组织的工人(比如1922年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期间的铁路工人)中间,我们就得把相关的各产业的工会都拉入罢工浪潮中,把他们的要求凝聚起来,反抗公司,击败保守派工人领导的抵抗。
当造反的浪潮在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翻腾起来时,它传播得飞快,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工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一直传到整个产业或干脆是多个产业中。这并不是说所有行业中的工人群众都得在没有组织好的情况下匆忙参加斗争。在具体的、已经进行得很深入的斗争中,这也许是必须的,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记住分析罢工中各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记住要向我们的具体目标施加真正的压力。(相关工会的罢工会产生许多困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研究,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也要记住这点。比如说,纽约的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罢工,在一个方面上削弱了帕塞克罢工,因为纽约的罢工造成了服装市场的关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帕塞克的纺织品制造商头上的压力。)
当工人中出现这种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工人领袖——包括左翼在内——认识不到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结果错失了让群众投入反抗老板的总攻势的良机。当造反的第一个浪潮起来时,工人必须坚决、积极地投入到斗争中,必须坚定地忠于工人的团结,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让他们参加罢工。
他们一投入罢工,就会忠诚地去战斗。但如果不能立即发动他们参加罢工斗争,他们的热情就会冷却下来,他们对行动的渴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最后他们就会拒绝罢工。当某个行业中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出现这种心理剧变时,左翼工会领袖(当然也有反动的工会领袖)一次又一次地没能成功加以利用,没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投入反抗老板的初次的、致命的进攻中去。因此,当罢工进行到后来阶段时,他们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3、奇袭的要素
立足于进攻之上的罢工策略,使得工人能利用奇袭这个要素。军事战略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了奇袭敌人的价值。他们始终在寻找机会,等着敌人稍有松懈,便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罢工策略家们也要记住这个原则,因为阶级斗争会给工人很多机会,让工人能出其不意地打击老板。比如说,罢工会迅速蔓延起来,造成的社会剧变往往远远超过老板的预料。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罢工中的组织活动,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给老板来个出其不意。长期以来,加里(*4)一直瞧不起劳联领袖们在钢铁业中的组织能力(他确实是有道理的),因此当另一次组织活动于1918年开始时,他并没怎么在意。但这次组织活动是根据新路线进行的,加里完全低估了这次组织活动的影响。
这次组织活动原本打算要在所有钢铁业中心同时发起迅速的组织工作。活动刚进行了几周,就有大量的钢铁工人参加,让加里大吃一惊,当他认识到这种新战术的威力时,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来破坏组织活动了。
可是工会领袖们却拒绝发起一场迅猛的全国性攻势来反抗老板,而他们当时是完全有能力这么做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出于无知,部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反对把钢铁工人组织起来。他们把组织活动局限于芝加哥一带。在那里,这种组织活动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两周之内,群众们不是参加了工会,就是处于工会的直接影响之下。在芝加哥发生过的一切,本来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如果没有工会的反动领袖阻挠的话。
加里看到了芝加哥发生的一切之后,迅速醒悟过来。他的公司向工人许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阻止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我们丧失了奇袭的优势,本来在这次运动中,奇袭是能给工人带来决定性的优势的。真正的工人阶级罢工策略家,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时刻把奇袭问题考虑好。
4、要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在美国今日条件下,一套好的罢工策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把罢工和组织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在未参加组织的工人中开展工作时更要如此,他们认为有声有色的罢工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点算不上大错。要使斗争轰轰烈烈,有许多办法,比如组织针对警察恐怖的群众性纠察队、集体违反当局禁令、进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像堪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矿工那样进行游行示威、揭露工人和老板之间触目惊心的贫富差距、以武力反抗老板的武力、把罢工工人的孩子从罢工区域转移出去、在全国发起募集救济款的活动、组织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抗议大会、要求州政府进行调查、组织游行示威和街头募捐等等。
要想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就得立足于进攻之上,制定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有1892年的霍姆斯泰德罢工(*5)、科罗拉多矿工罢工(*6)和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工人罢工,以及现在的帕塞克罢工。
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在罢工和组织活动中都同样有效。要把斗争搞大,使斗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权宜之计,进行大张旗鼓的活动,让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工会工作,工会的一些工作本来是没有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戏剧性效果的,这些工作原本都通过委员会来处理,不用很长的时间就能轻易解决,比如拟定要求、选举谈判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是否罢工等。
比如在1918至1919年间的钢铁业斗争中,我们曾出过一招妙棋,就是在匹茨堡举行了全国钢铁工人大会,在会上充分说明了产业内的紧急形势。在这次大会上要进行的各项立法性的议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关注它们的话,那只要选举一个委员会,十分钟就能解决。但我们事先为这次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所有产业的工人都非常关注这次大会,这样就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这个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组织效果。
同样的,当我们要对罢工中的问题作出决定时,哪怕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委员会来解决的,我们也要通过全国性的投票,搞得热热闹闹的,把这个过程搞得轰轰烈烈。这使得钢铁工人能很好地了解到事情的进展,并很好地吸引了他们参加到斗争中去。
1917年组织罐头工人的活动,是这方面的又一个例子。这次活动在早期阶段曾不得不中止。它差点就垮了下来。工人们长年遭受着压迫,工会又没有正确地领导他们,所以用普通的组织办法在工人中间开展活动时,工人拒绝响应。我们得发出明确的信息,证明我们是有力量的、有本事解决问题的,他们才会响应我们。
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作为回应,便宣布不久将召开全国罐头包装工人大会,以总结出要求,交给罐头工人商量。资产阶级传媒对此大惊小怪,简直以为这是在产业内进行全国总罢工的预兆。这招妙棋对工人产生了触电般的效果。他们成千上万地蜂拥进工会。这一手促成了转折,使得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活动取得了成功。这也是有效的进攻战术的一个好例子。
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只要能巧妙地进行,而且并不只是为了向资本家挑衅、激起资本家回击的话,就能在多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它能极大地鼓舞罢工工人的士气,能吸引其他工人在精神上、经济上和其他方面支援罢工,让斗争的阶级色彩更加鲜明。老板们都喜欢偷偷摸摸地挫败工人的造反,如果没有最强大的资本家联合组织撑腰的话,他们一般不敢在光天化日下这么干,所以把罢工的声势搞大,往往能挫败老板们的进攻。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一定要有罢工搞得轰轰烈烈这一条。
5、罢工的组织体系
本书并不打算详细地讨论为了成功地进行罢工,要组织什么样的、独特的组织结构,不过还是应该谈一下组织体系的一些总原则,并指出一些最关键的要点。
不管罢工委员会是一个常设的执行委员会还是一个特殊机构,罢工委员会都是罢工的总参谋部,因此必须要组织好罢工委员会,这样才能使它能有效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应下设一些分部,执行各种任务。如果罢工是全国性的,那么罢工委员会就应下设多个部门,负责财政、募捐、法律事务、公关等工作。地区性罢工的罢工委员会应下设分管政策、纠察、公关、辩护、集会、演说和财政等工作的小委员会。
在组织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罢工时,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向建立一个工会组织的真正基础而努力。在未参加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中,唯一的群众组织往往就只有罢工大会,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这是错误的。应该引导群众参加积极的罢工工作。这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并让他们觉得罢工确实是他们自己的罢工。为了吸引他们参加工作,就应该建立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委员会,在指导罢工时,也可以利用工会教育同盟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最有活力的那部分工人吸引进来。
在绝大多数产业里,纠察委员会是罢工的核心。它是工人组织的利刃。它是防御与进攻的第一道战线。必须把纠察委员会发展成最有战斗性、最有效率的组织。纠察委员会应该由工人中最优秀的战士组成。左翼在组织纠察工作时,一定要做好纠察工作,千万不要用职业黑帮分子担任纠察队员。右翼工会领袖一直这么做,结果弄得臭名昭著。黑帮不但会打入工会,在罢工结束之后企图控制工会,他们在工会中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工会造成毒化。黑帮会不断地腐蚀工会,使工会腐化堕落。
法律委员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左翼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一定要把律师控制住。律师都有一种非常要命的习惯,一旦他们参加进来,就想把罢工当成他们自己的法律事务所来搞。他们要是成功了,就会使罢工彻底失去战斗性,把罢工局限在法律条文的框架内,企图通过虚弱无力的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在谈判中,律师都是软弱无力的,这点早已是臭名昭著了。
公关委员会也是非常关键的。罢工新闻的发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但是为了通过发布有关工人的信息来获取支援,也是为了维持罢工工人本身的团结。但是在过去的几乎每一次罢工里,无论罢工是由右翼还是左翼领导的,公关工作都安排得很差,手段很原始,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6、纪律
无论在打仗时还是在罢工中,良好的纪律都是必需的。维持纪律,是罢工委员会的任务。为此,罢工委员会必须坚决果断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不但要密切关注总策略,也要密切关注各种琐碎的具体事务。对于违反命令和失职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一旦发现有人腐败无能、胆怯退缩,就要立刻把他们赶出罢工委员会。
整个罢工组织内,都要贯彻坚决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应当毫不含糊地让老板、罢工工人、工贼、以及其他所有直接间接地跟罢工相关的人明白,他们是在跟一个由真正的战士组成的机构打交道。然后就能在罢工工人之间推行必要的纪律。工人才会尊重他们的领袖,并在斗争中追随领袖的领导。
7、把预备队发动起来
军事战略家会把军队分为积极的作战部队和各类预备队,在重要的罢工中,罢工策略家也要把劳动力大军分为积极作战部队和预备队。罢工策略家应该把时刻使积极作战部队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充分利用广大的预备队作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罢工预备队分成几类。第一类,是积极的预备队,也就是在经济上同罢工工人最接近的那些工人,通常可以直接发动他们参加斗争。我们在前面对于如何动员这类预备队、让他们积极参战已经谈了不少,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其次是广大的另一类预备队,他们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可靠,他们就是广大的已经参加组织的和还没有参加组织的工人,在经济上,他们同罢工工人关系并不太密切,通常无法让他们立即参加斗争,但他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罢工。
罢工策略家必须知道如何把这批重要的罢工预备队发动起来,让他们全部投入战斗。他可以通过在这批预备队中间进行募捐、召开抗议大会、号召进行抵制等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如果罢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或是具有很浓的国际色彩,比如水手和矿工的罢工,他同样可以从世界工人运动中吸取力量。左翼必须理解,要时刻广泛利用工人运动中的这些要求,在群众中间建立自己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威信。
罢工预备队中,有一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把她们的力量利用到极致,她们就是妇女。保守的工会领袖一般对妇女不太注意,甚至干脆无视她们。但左翼必须让妇女参加斗争。在罢工中,妇女有可能帮上很多忙,但也可能会成为障碍。罢工工人的妻子如果对斗争缺少同情、不了解斗争的重要性的话,就会毁了罢工。但她们如果能成为斗争的有力支持者,就会成为罢工的顶梁柱。
因此,在一切罢工中,我们制定的罢工策略,都要以能获得妇女的合作和积极参与为目标。必须把妇女吸收进罢工机关里,让她们参加总罢工的活动;必须把妇女组织进家庭主妇工会里。妇女中会产生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能使罢工工人不可战胜。矿工和纺织工人的无数次罢工都证明了她们强大的战斗力。任何罢工都不能失去这支重要的预备队。
应该把合作社也当作罢工预备队来利用。在欧洲国家里,有很多合作社,它们规模很大,力量也很强。他们往往是罢工工人的重要补给站。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合作社运动却很虚弱,也很保守。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应该利用合作社来支援罢工。同样的,尽管工人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当工会被围困时,还是应该向工人银行贷款,以支持罢工。
8、公众舆论及其局限性
最后,在中产阶级的下层里,还有一批罢工预备队: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小商贩等等,他们不应该被忽视。在美国当前条件下,这些群体对有组织工人、以及有组织工人的斗争,是有点瞧不起的。他们往往会支持老板们的“开放制度”活动。但是当斗争进行得艰苦卓绝、声势浩大时,尤其是当罢工工人极端困苦、老板们又粗暴地践踏所谓公民自由时,或是当斗争与那些规模庞大、民愤很大的托拉斯有关时,他们那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遵纪守法精神、竞争精神会受到一点触动,此时他们往往会对罢工工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即使在这些罢工里,他们的支持也不大,也不积极。他们对罢工的主要贡献就是能制造一种对罢工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总是过分高估这种同情性的公众舆论。为了确保公众舆论同情罢工,他们往往会用阉割罢工来迎合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左翼绝不能犯这种错误。左翼一方面要认识到:有利的公众舆论是很能起很大作用的,要巧妙地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公众舆论;另一方面也要记住:只有通过成功的斗争策略,罢工才能胜利。绝不能牺牲罢工的实际内容——真正的斗争,来迎合虚像——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渴求“公众舆论”这种虚的东西,为了得到有利的公众舆论,他们总是迷信法律,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甚至往往还跟资本家及被资本家控制的媒体狼狈为奸,攻击工人无视老板的财产权。但是早已在罢工中觉醒起来、参加了斗争的工人,才不理睬老板们编出来的什么鸟法律“权利”呢,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罢工工人采取富有战斗性的行动的实例随处可见。自从美国工人开始了他们同老板的艰苦斗争以来,美国工人在罢工中进行的破坏工作,说不定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呢。
*1:闭厂(lockout,又叫shutout)是指老板为了破坏罢工而强行关闭工厂的行为。
*2:罢工时,工人要组织罢工纠察队,阻止工贼进厂干活,并维持工厂纪律,为此纠察队要在工厂周围布置纠察线,不让工贼和其他破坏份子进入。
*3: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停止,苏维埃俄国为了退出战争,便于1917年12月3日开始,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德国在谈判中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引发了苏维埃政府内的严重分歧。列宁主张:为了争取到喘息之机,要接受德国的条件;布哈林则反对签约,主张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1918年2月10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苏维埃俄国立即签约。苏俄代表团拒绝签约,德军遂于2月18日大举进攻。2月24日,苏俄同德国重新开始谈判,德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但苏俄只能接受。3月3日,苏俄被迫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割让了大片土地。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
*4:艾尔伯特•亨利•加里(Elbert Henry Gary,1846年10月8日——1927年8月15日),美国律师,1901年至1927年间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
*5:1892年,宾夕法尼亚州霍姆斯泰德(Homestead)镇的卡耐基钢铁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当地工厂中的工人在合同即将到期之前,同老板进行谈判,要求增加工资,资方则以大幅削减工资回击,最终谈判破裂,工会于6月30日发动罢工。资方雇用了平克顿国民侦探公司(Pin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gency)的密探,企图于7月5日晚上让他们护送工贼进厂。7月6日,罢工工人同密探激战,击毙三名密探,自己也有九人牺牲。7月10日,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命令八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包围工厂,进行镇压。罢工最终于1892年11月20日以失败告终。
*6:1913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在科罗拉多矿工中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组织工作之后,向资方提出要求,要求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资方拒绝答应这些要求。美国矿工联合会随即发动罢工,罢工在坚持了十四个月之后终告失败。在这次罢工期间,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曾于1914年4月20日对拉德洛(Ludlow)镇的一个罢工工人营地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二十人死亡,其中有两人是妇女,十一人是儿童。这次罢工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血腥的罢工之一。

第六章 在罢工斗争中(续)
1、反饥饿斗争
资本家反对罢工的最强大的武器,就是饥饿。他们企图让工人及工人的老婆孩子挨饿,切断工人的最基本生存必需品的供给,以此打垮工人的斗志,挫败工人的斗争,逼迫工人接受资本家的条件回去干活。这是冷酷残忍的,然而这不过是资本家用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剥削工人的无数野蛮方法中的一种。在罢工中,饥饿会打击罢工工人的士气,会促成工贼的产生。
工贼有好几种,对每种工贼都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对付。有的工贼是职业化的,有的工贼只是因为害怕丢掉好工作才去上工,有的工贼是出于怯懦,他们纯粹是因为没有参加斗争的勇气和才智才当工贼的。但是最有威胁、最可怕的工贼,是那些被饥饿所迫的工贼,他们本来也是真诚的工人,但他们实在太饿了,再继续参加斗争,他们就活不下去了,他们是万般无奈之下才不得不回去上工的。
工贼行为就是这样破坏罢工的,当在未参加工会的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中间开展罢工时,工贼行为的破坏就更加严重,罢工策略家必须绞尽脑汁避免这种危险出现。为此,罢工策略家就必须财政这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这里我只简单讲一下有关的总原则。
2、资金问题
上文中的问题,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问题:工人的资金在罢工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往往是以这些方式提出来的:工人能靠金钱赢得罢工吗?工人的钱那么少、资本家的钱又那么多,工人怎么能打败资本家?右翼工会领袖的政策在实际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非常依赖高额的罢工资金和大额的罢工津贴(*1)。而极左派——以世界产业工会为典型代表——则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们组织罢工时,对工人们提供的财政援助报以冷笑。他们不去筹集罢工资金,也不为发放罢工津贴做准备。
这两种政策都错了。大量的教训告诉我们:光靠钱是不能让罢工胜利的(在少数技术水平很高、组织得很彻底的行业中例外),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富可敌国、力量十分强大,光靠钱就更不可能打败它。当广大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群众参加罢工时,要靠罢工资金来赢得罢工就更加不可能。比如说,四十万钢铁工人举行了罢工,这时谁能拿出这么多津贴来?一周就可能要花几百万块呢。再想想,如果矿工和铁路工人发动全国总罢工呢?很显然这些罢工只能依靠他们对产业体系造成的致命打击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来获胜。而另一方面,极左的世界产业工会则干脆拒绝发放罢工津贴,完全低估金钱在斗争中的重要性,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右翼是太依赖钱,他们是太低估了钱。
问题并不在于钱和斗争精神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右翼认为钱是斗争的根本,极左派则认为斗争精神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得正确地把斗争精神和钱结合起来。许多技术工人工会中征收的会员费实在是过高了,进行罢工和其他活动也要收很多费,这阻碍了团结,阻碍了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组织工作,并在工会内造成了很浓重的保守气氛。此外,在未来的反资斗争中,他们也没有提供什么特别的保护。
另一方面,世界产业工会和其他激进的独立工会的会费又太低,财政体制也不健全,结果搞得这些组织非常穷困,实际上帮不上什么忙。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光靠斗争精神,是无法满足工人运动的所有需求的。左翼必须根据各类工人的经济能力,制定出高一些的收费标准。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会里,必须事先筹备好罢工资金,当罢工即将进行之时,更要在几个月之内进行筹款活动,准备好罢工资金。
实际的筹款工作
为早已参加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筹款,跟为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筹款,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的规模不太大时,很可能要按时发放一定的津贴,尤其是当罢工工人已经习惯了接受津贴时更是如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罢工就可能会垮掉。另一方面,当广大非技术工人群众参加罢工时,是无法给他们发放津贴的,他们也不会习惯于把自己的处境看得非常艰难。
所以我们就需要制定政策,照顾好最贫苦的那部分工人,可以照顾他们一点现金,同时建立起小卖部体系,给其余的工人提供食物。在工人力量足够强大的地方,应该推行“不付租金”制度,直到罢工结束为止。在目前情况下,技术工人、以及其他参加组织很久的工人,对小卖部不怎么感兴趣,除非他们的罢工已经达到了兵临绝境、不得不拼死一搏的时候,这种情况在矿工罢工中很常见。技术工人几乎总是要求、并且坚持要求得到现金。当几个工会联合起来共同反抗老板时,我们应该始终为所有参加斗争的工会共同储备资金和补贴,并让参加斗争的工会都能利用这笔钱。在罢工中,一部分工人能定期得到大额罢工津贴,而其他工人只能得到一点点、甚至干脆得不到,没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打击罢工工人的士气了。
无论如何,不管左翼是在有组织工人还是无组织工人中间开展罢工,肯定都会需要大量的钱。因此,我们制定的罢工策略,必须找出最有效的法子,发动工人为支援罢工做好资金储备工作。这涉及到宣传、扩大罢工的声势、在当地和全国工人运动中间建立广泛的救济委员会网络、让其他工会定期为罢工募捐、吸收普通会员的罢工捐款等各种问题。
对左翼来说,罢工救济工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让左翼在工会内部建立组织,提高左翼在工会内的声望,因此,左翼必须进行巧妙的、透彻的宣传,来让工人理解斗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性,唤醒工人的阶级觉悟,以此来配合罢工救济工作。通常来说,罢工救济委员会最好是由罢工工人的工会或是涉及罢工的工人运动当地支部来组织。在美国的几次罢工中,国际工人救济总会(*2)干得就很好。
3、抗击恐怖活动
老板们会用许多手段来打击罢工:饥饿、挫伤工人士气的宣传、挑动工人斗工人、贿赂工会领袖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利用赤裸裸的恐怖主义。他们会用纯粹的暴力来打垮工人队伍,迫使工人回去干活。他们总是豢养着一支由流氓和奸细组成的私人军队,用这支军队来对罢工工人施行有系统的恐怖。但他们最大的靠山还是国家。
国家是资产阶级的拳头,资产阶级利益最忠实的卫士。资产阶级控制着国家,主宰着国家,从头到尾,巨细无遗。国家永远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国家利用反工人的法律、只会给工人下禁令的法庭、军队、警察和治安官等等来为资产阶级服务。老板们如何利用这架庞大的、合法的暴力机器,要看他们的形势有多紧急而定。
如果罢工规模小,老板们也许只会动用他们豢养的打手和当地警察来进行暗杀。如果罢工规模再大些,他们就要叫法庭来帮忙了,他们会让法庭动用一系列禁令、监禁等工具。如果罢工规模再大些,达到了能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的话,他们为了打垮罢工,就要出动军队了。只要老板需要,他们就总是能让国家来镇压工人。只要他们想动用武装力量,就有军队派给他们用,区别仅在于需不需要,需要多少而已。
工人在罢工和其他工人斗争中完全阻止资本家动用国家权力的问题,带出了整个工人运动的核心问题——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只要资本家还控制着国家,他们就会动用国家的各种武力来对付工人,保护他们的制度,保证他们能继续赚取利润。因此,工人要想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挣脱资产阶级的控制,建立工人自己的国家。这就要不可避免地引发两个阶级争夺政权的艰苦斗争。但要对这个基本问题进行原则性的讨论,就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因为本书的范围只限于阐述当前条件下可行的罢工策略(工人学生如果想学习国家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可以去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尽管只有等到工人夺取政权之后,才能彻底阻止老板利用国家和私人军队来破坏工人斗争,我们在目前条件下,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避开、反击、预防和削弱老板利用国家和私人军队对工人进行的打击。罢工策略家要学会在最关键、最紧急的环境中勇敢机智地行动。工人在老板的疯狂进攻面前,背水一战,发起顽强的反击的例子,在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比比皆是,比如霍姆斯泰德罢工、科罗拉多矿工罢工、西弗吉尼亚矿工罢工(*3)、麦基斯山罢工(*4)、赫林罢工(*5)。
在面对这种公开的暴力时,左翼必须向整个工人运动发出号召,要求工人运动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援,从精神上、财政上、工业上、政治上来帮助工人抵御老板的进攻。如果能成功,资本家往往会觉得为了野蛮镇压一小批工人,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引发一场代价高昂的剧变,这样子是得不偿失的。在美国当前条件下,巧妙地引导“公众舆论”也会对这种情况有帮助。自由派组织能帮助创造这种公众舆论。比如帕塞克的罢工工人就明白了:警察使用催泪弹和警棍的野蛮行径被彻底曝光后,工人采取进攻性的态度,以及坚定的罢工领导层,都不会对罢工有害,相反只会增加罢工的生命力。
4、禁令与反罢工的法律
当遭到当局对罢工权利的粗暴干涉,比如发布禁令、召开劳资法庭颁布反罢工法案等,工人可以用展示自己斗争信念的方法来击败它们。它们就像荨麻,你轻轻地碰它们一下,就会被扎得很疼,但用力握紧它们,它们就蔫了。
保守派在碰到这种问题时,就会拖拖拉拉犹豫不决,这种做法只会增加敌人的力量。碰到反罢工法令时,应该组织群众一起来违反这些法令。禁止组织罢工纠察队的法令,在坚定顽强的纠察队员面前不过是张废纸。霍瓦特的矿工不理堪萨斯州劳资法庭的禁令,坚持罢工,结果堪萨斯州劳资法庭就垮台了,这件事很有代表性,它显示了当粗暴的法律碰上富有战斗性的工人运动时,下场是怎么样的。在这方面还有一个例子,纽约衣帽工人进行了集体违反禁令的斗争,有几千人被捕,但他们的斗争使得禁令成了一纸空文。
以前,劳联曾正式宣称:当遭到禁令时,就要采取这种进攻性的战术。但在今天这个加强阶级合作的时代里,官僚的策略变得软弱无力。如今他们对禁令的反抗,仅仅是进行伤感的抗议,劝说两个老党(*6)中的“工人之友”在发生劳资纠纷时投票反对法庭下禁令而已,这种做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5、为言论自由而斗争
同样,在罢工或组织活动期间,当公司通过他们在市政府内的代理人企图禁止言论自由、阻止召开公众集会时,也可以用富有战斗性的战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要做的就是不顾一切召开集会,如果有必要,就坐牢。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只要组织得当,就不会失败。在1918至1919年间的组织活动期间,不光是宾夕法尼亚州的钢铁产地(那里的市镇官员往往就是公司职员或公司股东)禁止我们举行集会,他们还在霍姆斯泰德、布莱多克(Braddock)、郎金(Rankin)、麦基斯波特(McKeesport)、杜克森(duquesne)等几个城市禁止举行集会。但我们每次都不顾官方的禁令,走上街头,就这么击败了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能使工人联合起来,能激起工人的斗志,可以用来引导工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跟工资斗争直接相关的,对组织活动很有帮助。要注意:在工人认识到危险之前,不要轻率地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发动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不然工人是不会提供支持的。
老板们敏锐地认识到富有战斗性的工人阶级领袖在斗争中的重要性。因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除掉这些战士。美国老板们很喜欢用草率定罪的法子来关押这些工人阶级战士。为此,他们会利用阴谋诡计,事先安排好陪审团人选。汤姆•穆尼、沃伦•K•比林斯、萨科、范泽蒂(*7)、克莱因和兰杰尔(*8)只是无数阴谋的受害者中的一小部分,总有一天要为他们报仇。
老板们企图粉碎我们的领导层,绝不能让他们得逞。在目前条件下,如果他们被捕了,最好的保护他们的办法,就是进行广泛的、艰苦的战斗,唤起工人阶级起来保卫他们。在他们最终获释之前,绝不能让这种宣传鼓动偃旗息鼓。粗暴的逮捕和关押会在工人中间激起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常常能迫使资本家放慢甚至放弃他们的迫害计划。工人运动必须积极主动地保卫他们富有战斗性的领袖。应该坚定地把保卫工作进行到底。最适合执行这个工作的组织是国际工人保卫组织(*9)。
6、奸细
美国老板广泛地在工厂里安插奸细,其他国家的资本家没这么广泛地利用奸细。他们在工人中间安插了大量密探和奸细,用来出卖、击败工人。在所有的重大组织活动与罢工中,这些奸细构成了真正的威胁。罢工策略中,必须包含有揭露这帮叛徒、击败他们阴谋诡计的办法。
在工人运动的任何部分中,奸细都会造成致命的危害,但他们在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新组织起来的工会中造成的危害最大。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会里,老板要想控制群众,主要得依靠腐化、保守的工会官僚。但在新成立的工会和组织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运动中,老板没有反动官僚可以依靠,就只能把奸细派进去,让奸细控制整个工会和运动了。
在美国工业中,所有重大的、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的运动中,奸细们都挖空心思想钻进领导委员会里。工会领导层里往往充斥着叛徒。有些时候,比如十二年前世界产业工会领导的阿克隆(Akron)橡胶工人罢工中,奸细居然在工会的领导委员会中占了多数。哪里有新成立的群众性工会,老板就肯定要把密探和间谍派到哪里去。
奸细会阻挠工会的工作、干扰工会的业务、破坏工会的活动、把工会的情报偷偷告诉老板。许多混入新工会内的奸细,可能会同时进行所有这类活动,但他们往往都会只专门干一项,他们具体要干哪项工作,由运动的情况来决定。老板们会细心地调整车间内的政策,使其同工会内的奸细活动保持一致。
扼杀罢工
当组织活动刚刚开始,力量不大时,奸细们往往会悄悄地进行阻挠。然后老板们可能会发现,悄悄地扼杀运动,要比在公开斗争中击败运动更为可取。所以,他们就会让已经窃据关键性位置的、组织良好的密探们实行系统地阻挠运动的政策。这帮密探就会反对诚实的领袖,在工人中间散播失败主义情绪,对每一个有利于运动的措施横加阻挠。许多罢工本来是很有前途的,都这样被扼杀了。
老板如果想悄悄地扼杀运动,他们不会直接解雇或用其他手段来对付带头的工人,因为老板害怕这么做会激起所有工人投入斗争。此时,左翼必须谨慎分析局势,勇敢地揭露密探们有害的战术。必须为领导委员会的民主化而战。在普通工会会员召开群众集会之前,要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打击可疑分子,挫败他们的反革命策略。当工会的领导委员会被奸细控制时(这是经常发生的),必须团结工会内的真诚的力量,把奸细赶走,或逐步建立起一个领导机关,代替原先的领导委员会。
在条件不成熟时煽动罢工
当运动向前发展,扼杀政策不能奏效时,老板可能会迫使工会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发动罢工,然后摧毁工会。这时奸细们就要进行煽动,老板会配合奸细,故意解雇一些工人,或是制造一些冲突向工人挑衅,然后奸细就会开始煽动,要求进行罢工。此时的奸细是非常危险的,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普通会员的守护神。但左翼必须学会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让工人仓促上阵,进行没有希望的罢工。
当组织活动形势大好时,就像1917—1919年间在罐头工人和钢铁工人中间进行的组织活动那样时,奸细就要充当奸细和告密者了。奸细们会假装参与运动,好窃据关键性的职位,在工人中间赢得一点声望。在罐头工人和钢铁工人中间的组织活动中,有些最有效的组织者后来被查出是密探。在钢铁工人的组织活动中,二百个组织者中工作最突出的,是维灵(Wheeling)区的杰克•皮特斯(Jack Peters),可是后来人们发现,他当密探已经有二十二年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在罢工中,尤其是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所进行的罢工中,奸细们的主要工作是干扰和叛卖。当斗争进行到比较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主要干起叛卖工作来。然后他们就会在工人中间散播失败主义毒素。
他们会带头搞“复工”运动,挑起暴力冲突,好让工人领袖入狱,或给罢工抹黑,他们还会用无数种手段来搞垮工人队伍。在工人组织内部,有组织的奸细会随时改变策略,但他们的策略,总是要为在当前条件下挫败运动这个目的服务的。
左翼领袖必须学会如何同奸细战斗。同奸细战斗,不能用发动疑神疑鬼、杯弓蛇影的反间谍运动的方式进行,有些工会就这么搞过。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谨慎分析具体形势,系统地把那些明显带着老板给予的奸细任务的可疑人物隔离开来,做到这种程度,就可以让这些叛徒们发挥不了作用,通常就能揭露他们,把他们赶出工会了。
在罢工中,优秀的领导层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在面临着各种分裂倾向时,能成功地引导斗争,建立和维护罢工工人的团结。老板对付工人的招数,可以用那句历史悠久的、被所有战略家尊崇的格言来表达:“分而胜之”。他们有许多分裂、削弱工人的手段,这些办法都很狡猾、难以击败。
在前面,我们已经揭露了这些手段,并给出了一些挫败它们的方法。老板们挑动技术工人斗非技术工人、挑动本土出生的工人斗移民工人、挑动黑人斗白人、挑动失业工人斗在业工人、挑动成年工人斗青年工人、挑动男工斗女工。他们在利用这些伎俩时,都能在实际中得到现在的工会官僚的反动政策的帮助。
老板企图在工人队伍中注入爱国主义的毒素,撒播宗教偏见,以此来巧妙地打击工人的士气。老板让罢工工人及其老婆孩子挨饿;老板用法庭、军队、警察和自己豢养的恶棍来恐吓工人。此外他们还会用给工人领袖付现金工资的方式来行贿,用小恩小惠来欺骗工人,比如公司工会、福利制度、临时涨工资等。他们在工人中间安插密探和破坏分子,来误导和叛卖工人。老板想用“公民委员会”、“复工”组织来迫使工人回去干活。他们的无党派政客和调停人泽企图用上百种阴险的办法来毒化罢工工人的意志。老板们准备了许多致命的毒箭,随时准备射进工人队伍里。
老板会用饥饿、恐吓、宣传、行贿等办法,在各种工人之间一步步地打入楔子,制造分裂,要击败他们的阴谋,要不顾一切攻击维持罢工工人的紧密的、牢不可破的团结,是工人阶级罢工策略的主要任务。这是赢得罢工的必要条件。只要巧妙地、忠实地运用上面所述的总原则,就能赢得罢工。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是很强大,但工人能通过正确的策略和无产阶级的决心来推翻它。资本家剥削的压力,迫使工人不顾一切障碍联合起来。他们会试着忘记自己之间的差异,看清强大的敌人——要击败这个敌人,只能通过联合行动。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种联合的倾向加速发展,帮助工人,使工人能不受他们之间的各种差异和弱点的影响。这是一场争取联合的战斗,必须打赢这场战斗。
*1:罢工津贴(strike benefit):在罢工期间,工会要向罢工工人发放津贴,以维持工人的生活。
*2:国际工人救济总会(International Worker’s Aid,又叫International Worker’s Relief)是共产国际下属的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21年8月21日,目的是给工人提供各种救济。
*3:1912年,西弗吉尼亚州南部的矿工向老板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等要求,遭到老板拒绝,工人便于1912年4月18日发动罢工,这次罢工持续到了1913年,其间工人同老板招募的打手多次爆发武装冲突,至少有五十人在武装冲突中死亡,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矿工比这个数更多。这次罢工被称为“第一次西弗吉尼亚矿业大战”。
*4:1909年7月14日,宾夕法尼亚州麦基斯山(McKees Rocks)的普列斯德钢铁汽车公司(Pressed Steel Car Company)中的移民非技术工人在世界产业工会的帮助下举行罢工,8月22日,罢工工人与州警察及工贼发生激烈冲突,十一人死亡。公司作出让步之后,罢工工人于9月8日进行投票表决,几乎一致同意立即复工。
*5:1922年4月1日,美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全国罢工,到了六月时,矿物价格上涨,南部伊利诺伊煤矿公司(Southern Illinois Coal Company)老板W•J•莱斯特(W.J.Lester)手上囤积了大量煤矿,急于脱手,但这批矿物集中在赫林(Herrin)矿,为此他召集了矿上打手和五十个工贼,准备把工贼运入矿里把存货运出。6月21日至6月22日间,罢工工人与工贼激战,打死十九个工贼,两位工会会员乔迪•亨德森(Jordie Henderson)和乔•皮特凯维丘斯(Joe Pitkewicius)牺牲。
*6:指民主党和共和党。
*7:尼古拉•萨科(Nicola Sacco,1891年4月22日——1927年8月23日)和巴托洛缪•范泽蒂(Bartolomero Vanzetti,1888年6月11日——1927年8月23日)都是意大利工人,无政府主义者,后来移居美国。1920年,马萨诸塞州布雷恩特里(Braintree)镇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萨科和范泽蒂被诬告为罪犯,1927年8月23日两人被处决。
*8:基瑟斯•M•兰杰尔(Jesus M. Rangel)和查尔斯•克莱因(Charles Cline)都是世界产业工会会员,他们准备参加墨西哥革命,在经过德克萨斯时与一队武装分子发生战斗,后来有一名警察死亡,为此兰杰尔和克莱因和其他十二人被捕并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9:国际工人保护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Defense)是美国的一个法律辩护组织,它是国际红色救助会(International Red Aid)的美国支部。它积极参加了民权运动和反私刑运动。它成立于1925年,1946年并入民权大会(Civil rights Congress)。

第七章 论结束罢工
  老板和工人争夺劳动产品的阶级战争是一刻也不会停息的,工资运动中的“协议”,不管它是不是通过罢工达成的,最多也不过是这场永不结束的斗争中的休战;它只不过是个转折点,斗争从此将以新的形式进行。老板仍然会继续设法降低工人的生活标准,摧毁工会;工人仍然会继续建立工会,进一步增进自己的利益。组织活动、罢工、协议及其结果,都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的不同阶段。
  在制定罢工协议时,必须时刻记住这个关键的事实。制定协议时要把这当成是为阶级战争中的新战役做准备。右翼反动派对整个劳资冲突的概念是错误的,他们以为老板和工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应该是和谐无间的,把罢工当成是悲哀的误会。因此他们以为罢工协议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所以,当协议签订之后,当激烈的斗争仍然在以各种方式继续进行时,他们却解除了工人的武装。
1、解决罢工的政策
  一套全面的罢工策略不仅要包含有进行罢工的有效方法,也要有解决罢工的有效方法。左翼要学会在什么时候、如何结束罢工,这是很基础的东西,就跟在什么时候、如何进行罢工一样。解决罢工的过程,不管它是在罢工运动之前还是之后发生的,都会产生真正的危险,是对领导层真正的考验。老板会趁机加紧进行分裂工人队伍的活动;此时他们会最密切地同右翼工人领袖合作。
  左翼的解决罢工策略是与右翼的策略针锋相对的。右翼想的是迎合老板,让产业内太平无事,这也就意味着要让工人放弃斗争。但左翼在解决罢工的谈判中,必须采取措施,巩固较好的阵地,以便在这些阵地上更勇猛地把阶级战争打下去。
  左翼必须精通谈判策略。在军事斗争上,在工人斗争中,有许多仗本来都已经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可是在谈判桌上,却被外行的、腐败的、怯懦的谈判代表输掉了。成功的谈判策略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准确掌握各方力量的对比。工人的代表,必须明白老板和工人双方组织及资源的确切情况。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工人总是要面对这个实际的问题:“我们的罢工能成功吗?要不要停止罢工?”只有洞穿老板们精心构筑的欺骗,掌握真正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策略之后,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关键问题。在斗争中,要准确地把握力量对比,这一点是策略的基础,无论在谈判中还是在罢工中都一样。
2、谈判策略
  工人的谈判代表,必须是真诚的人,他们要见多识广、消息灵通,他们得经验丰富,坚决果断,他们还得懂得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他们必须时刻注意各种危险,还得做好利用任何可能的优势的准备。他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要求和老板的要求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相对价值。他们得明白在具体形势中哪些要求是“用来讨价还价”的,哪些要求是不能让步的基本原则。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通过牺牲非原则性的要求来帮助达成主要要求,以及学会如何防止老板们也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避免同老板进行秘密谈判、达成秘密协定,这种谈判和协定等于当着普通工人的面,把普通工人出卖给老板,同老板妥协。在谈判过程中,他们必须要使群众充满信心。
  在被右翼把持的地方,左翼必须坚持进行公开谈判,将谈判过程和结果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公布。当反动派企图在谈判中出卖工人时(当1922年矿工罢工结束时,路易斯就在谈判中出卖了英勇的康奈尔斯维尔[Connellsville]矿工),必须通过全体投票公决、召开抗议集会等手段,把群众发动起来,反对这种解决方案,阻止其签署。当老板企图通过公司工会把强行达成罢工协议时(食品加工厂老板在1920年就是这么干的),左翼自然就要与之战斗到底。
  在通过谈判结束罢工时,要提防来自右翼的危险,即高估老板的力量、放弃斗争的倾向,也要当心来自极左派的危险,即高估工人的力量、带领工人进行没有获胜希望的斗争,结果输掉了本来有可能通过协议解决的斗争。
  后者可能造成“二次”罢工(second strike),这是非常危险的。当通过谈判正式结束罢工之后,可能就会立即爆发二次罢工。二次罢工通常是由于误解了谈判、突然遭到老板的挑衅性攻击、或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罢工工人造成的。这类“二次”罢工很难得到工人群众的真心支持,它们几乎都以失败告终。1904年全国罐头工厂罢工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老板们非常了解这种罢工的弱点,有时他们会有意挑衅,激起二次罢工。
3、通过协议结束部分罢工
  与解决罢工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是否应该跟部分老板达成解决罢工的协议,也就是说,同那些愿意“签字”的部分老板达成协议结束罢工,是不是一个好策略。多年来左翼对这个问题一直用绝对的“不”来回答。左翼提倡过这么一种策略:要么一次过跟所有老板达成协议结束罢工,要么就不签订协议。左翼认为同部分老板达成协议结束罢工,是有组织的工贼行为。
  左翼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主要理由如下:(1)反动的工会领袖教唆一个行业的工人背叛其他行业工人的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在高度托拉斯化的产业中,几乎不可能达成部分结束罢工的协议,而左翼的政策主要是建立在这些产业上的,这个事实使得左翼拒绝部分结束罢工。
  但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达成部分结束罢工的协议”这个总结论是错的,这是极左的观点。在具体情况下,工人会发现部分结束罢工的好处。问题就在于: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部分结束罢工才是合适的。
部分结束罢工的影响
  当部分结束罢工这个方法,能服务于分裂老板队伍、使工人能挑动老板斗老板这个战略总目标时,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在战术上是可取的。这时,用这种方法就能使部分资本家当资产阶级行列中的“工贼”。但当部分结束罢工会削弱或分裂工人队伍时,或要牺牲总罢工的政治目的时,就必须坚决抛弃这种做法。
  在那些竞争很激烈的产业,比如服装、建筑、印刷业里,可以利用部分结束罢工这个方法。在这些产业中,通过同个别老板、独立协会、或从主要的老板组织中分裂出来的那部分老板签订协议结束罢工,会使得其他老板出于害怕搞砸买卖、丢掉永久市场的恐惧,而放弃抵抗。
  在竞争激烈的产业里,在关键时刻部分结束罢工,有时也能吓住大部分老板,分裂他们的队伍。出于同样原因,继续罢工的工人在看见老板的阵营发生分裂、并得到已经结束罢工的工人的财政援助之后,往往会大受鼓舞,继续奋战。
  但部分结束罢工的做法,也会带来许多危险,对此要小心提防。这些危险有:在已经结束罢工的车间里,不顾任何警告上工,构成了工贼行为;大部分老板们还没被击败时,他们会进行闭厂,不让罢工工人进入;提供了市场上急需的产品,让老板们得以摆脱头上最沉重的压力;使纠察委员会很难搞清楚哪些老板已经屈服、哪些还没有,削弱了纠察委员会的工作;损伤了罢工的群众性,挫伤了罢工工人的团结精神;使复工工人的利益和仍在罢工的工人的利益形成了冲突。
  但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产业里,由于老板们的力量从总体上来说变得越来越强,部分结束罢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因此,把老板们整个儿地打败的做法,将越来越必要,这也一直是左翼的主要目标。
  在那些已经彻底托拉斯化、或被几个大资本联合体所主宰的产业,比如钢铁、食品加工、橡胶、纺织、汽车等产业里,部分结束罢工已经完全失效了。事实上,(在这些产业里,)要想让一部分老板去反对另外一部分老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们已经在财政上和产业上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工人得整个地击败他们,可以在局部范围之内,也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全国范围内整个地打败他们。
  有一种部分结束罢工的做法,是绝不能容许的,这种做法通常发生在矿业里,部分反动的工会官僚同某几个公司下属的矿井签订协议,把其他矿工丢下不管,不吸收他们参加工会。这极大地助长了反工会情绪,并给了老板们一件可怕的、用来对付工人组织的武器。在淡季或其他向工人积极进攻的时期里,老板要想打败工会,只要把生产从那些已经有工会的矿转移到没有工会的矿上就可以了。老板们曾经多次这么干过,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绝不能容许的部分结束罢工
  同样的,当基础性、关键性产业中的工人发动大罢工时,比如铁路工人罢工、矿工罢工时,部分结束罢工的做法通常是不明智的,而且常常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这种做法会摧毁此类罢工的政治影响。部分结束罢工,等于承认自己是软弱无力的,无法达成罢工的真正目的——击败政府或整个资本家组织。
  我们在上面曾提到过法林顿,1922年罢工期间,如果他那个单独在伊利诺伊州范围内签订协议结束罢工的计划得逞了,那这次伟大的斗争就完蛋了。这不仅是因为,(如果他得逞了,)伊利诺伊州的矿石将像潮水般涌向市场,更是因为部分结束罢工将意味着工会无法控制整个关键性的中心地带。老板们非常看好法林顿的叛卖计划。通常在范围广阔的、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罢工中,只有当罢工遭到严重失败,为了拯救少数工人时,部分结束罢工的做法才能勉强被接受。
  老板们特别中意一种基于行业工会原则的部分结束罢工的方式。这种部分结束罢工的方式,能使老板们在技术工人之间制造分裂,也能使老板们挑动技术工人斗非技术工人。右翼工会领袖惯于进行这种性质的部分结束罢工。左翼必须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对工人运动的成熟和发展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4、工会的协议
  在美国当前条件下,罢工策略中必须包含有指导工会签订协议的明确政策。多年以来,以世界产业工会为代表的极左派一直在原则上坚决反对签署任何工会协议。他们坚持认为,这种协议等于让工人在协议有效期内放弃阶级斗争。他们主张只达成口头协议。
  这种错误态度是极左思潮的多种形式之一,正是这种错误态度阻碍了世界产业工会的发展,它是对右翼工会领袖在制定工会协议时的错误政策的反弹。右翼工会领袖从阶级合作的思想出发,认为这种协议能在事实上一劳永逸地结束斗争。他们把工会协议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们签订协议,把多个行业中的合同延长到不同的日期,以此作为破坏其他工会罢工的借口。因此,世界产业工会在原则上,是倾向于怀疑工会协议的。
  但是,不应该根据世界产业工会这种肤浅的怀疑来判断罢工策略。工会协议既没有、也不可能结束阶级斗争,哪怕连让它停上一小会儿都做不到。签订协议之后,工人和老板之间的斗争仍在进行,尽管用的不是罢工这种形式。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并学会在协议签订之后有效地进行斗争。在目前条件下,要维持有组织工人同老板的关系,在技术上需要有工会协议。
  在范围广阔、结构复杂的产业里,比如铁路、矿业和其他许多行业里,要是只想达成口头协议,那是很愚蠢的。左翼必须学会如何避免工会协议通常会带来的一些坏处,并学会在同老板签订契约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地同老板斗争的方法。
  劳联上层官僚把工会协议当成神来崇拜。他们老是喋喋不休地强调工人负有小心翼翼遵守合同的庄严义务。当工人遭到老板的挑衅,忍无可忍地在协议正式到期之前举行罢工时,劳联上层官僚从来不会停止公开的破坏罢工行为。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卑劣无耻的几次叛卖就是这么发生的。最近这种叛卖的例子有:当纽约印刷工人工会进行罢工时,贝瑞(Berry)提供劳动力代替罢工工人;当不列颠帝国钢铁公司(British Empire Steel Corporation)的钢铁工人举行罢工时,路易斯下达了背叛性的命令,命令新斯科舍(Nova Scotia)矿工复工,破坏钢铁工人的罢工。
老板们的现实视角
  反动的工会领袖在合同谈判时的策略,是直接为老板服务的。老板一有机会,就会破坏工会协议,而此时工会协议却束缚了工人的手脚。老板们冷漠地把工会协议当作一个权宜之计。他们根本不会被那些所谓合同的神圣性的废话所动摇,而我们那些保守的工会领袖却总是强调合同的神圣性。
  当老板们发现履行协议中的条款是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履行条款。如果无利可图,他们就会破坏协议,如果有可能,他们还要摧毁工会。老板们现在正在烟煤矿区广泛地违反所谓的杰克森维尔(Jacksonville)协议,正是一个典型例子。过去几年来,矿业危机一直在加深,矿主们发现是摆脱杰克森维尔协议、除掉矿工工会的时候了,便厚颜无耻地这么做了。路易斯发表了冗长而软弱的恳求,请求老板们遵守他们以前对工会许下的庄严承诺,而老板们则完全无动于衷。
  在对待工会协议的态度上,工人也要变得同样“实际”起来,并要认识到: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工人组织来迫使老板履行这些协议,那么协议不过是写着几行条文的废纸而已。至于合同的“神圣性”,工人应该向老板学习,当合同有碍于发展自己的利益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它抛开。永远不能允许以合同为借口,强迫工人留在岗位上工作,破坏其他工人的罢工;也绝不能允许利用合同为借口,逼迫罢工工人复工。
提供发挥的余地
  左翼在签订工会协议时,必须始终坚持留下一些发挥余地,要坚持各种“不当工贼”的条款。无论有多少个工会参加罢工,我们都应该要求达成联合协议,至少也要把所有的协议期满时间定在同一天。英国总罢工中,各个群体的工人不顾协议奋起罢工,证明了战斗的工人阶级在时机有利时,是决不会让自己被老板同自己达成的虚弱条约束手束脚的。
  至于“应该签订长期协议还是短期协议”这个问题,老板和工人有着不同的利益,(所以双方的看法都不相同)。一般来说,当老板同强大的工会进行谈判时,老板会建议签订长期协议(三五年或更长),除非由于产业衰退,工资暴跌近在眼前时。
  老板之所以喜欢长期协议,有几个原因。长期协议能使产业“和谐”,并阻碍工人发动进攻、阻碍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长期协议还能使老板进一步地核算成本,在下一轮工资运动之前,能让老板更好地做好准备来击败工人。对工人来说,短期协议(一两年左右)是最好的。短期协议有利于工人斗争,有利于发展工人的阶级意识,有利于加强工会。短期协议也有利于让老板作出更多的让步。
  反动的工会领袖们总是想避免斗争,支持老板们提出的签订长期协议的要求。矿工联合会抛弃了以前的战斗性策略——签订为期一年的协议、在无烟煤和烟煤矿区接受长期协议,是对矿主的投降。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征兆,反映了美国矿工联合会的深层危机。
  在同老板进行有关协议的谈判时,左翼必须时刻为可能获得的最佳条款而斗争,但永远不能依赖这些纸。必须永远依靠具有富有洞察力和战斗性的领导层的强大工会。只有这样的工会,才是工人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这样的工会,才能让迫使老板们履行协议。
5、仲裁
  罢工策略必须处理好仲裁问题。在罢工中,仲裁几乎总是成为老板反对工人的武器。只有在种族案例中,工人才能有效利用仲裁。仲裁是阶级合作总体系的一块基石。仲裁是基于反工人阶级的原则之上的,这个原则就是阶级和平、调和被剥削者和剥削者的利益。仲裁会扼杀工人的斗争精神,它只有利于老板。在公开的罢工斗争中,当老板就要放弃时,仲裁会拯救老板,使老板免于作出让步。
  老板们用一些几乎可以说是离奇的理由控制了仲裁委员会里的“附加”委员或关键委员。保守的工会领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之友”塞进仲裁委员会里,结果这些“工人之友”都转过身去帮老板了。道理很简单,这些“工人之友”要么就是中产阶级,要么就是资产阶级(因为老板是不会让工人进入仲裁委员会的),他们的阶级利益和个人利益都同资本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同工人的利益结合的程度。因此,在仲裁中,他们当然会支持那些跟自己利益攸关的人,也就是老板们。
  这个过程是不断进行的,仲裁委员会里的“工人之友”总是让反动的工会领袖们大失所望,然而反动工会领袖们的希望总是会涌出来。铁路业中的情况就很典型,工人领袖们接受埃德加·E·克拉克[1]作为两个“怪人”(odd man)之一(另一个“怪人”是个资本家)参加仲裁委员会,对东部铁路的乘务员和铁路工人的要求进行仲裁。克拉克以前曾当过铁路乘务员骑士团[2]的大乘务长(Grand Senior Conductor),但他现在给铁路公司当律师。铁路工会领袖认为克拉克是自己的“朋友”,但铁路公司官员却知道克拉克是为公司效劳的。
  仲裁的结果总是对公司有利。对“怪人”的稳固控制(无论他们是根据保守工会领袖的同意而当选的,或是由政府指定的),使得老板热情地鼓吹自愿仲裁和强制仲裁。
  老板们经常向关键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强力工会提出仲裁要求,而当他们认为能在罢工中击败工会时,他们就会拒绝仲裁。能让老板们提出仲裁要求,总是有关工会具有强大力量的证明。
  一些产业,比如矿业、铁路业的老板对于进行仲裁总是感到非常焦虑,那些工人已经成立了良好的工会的产业里的老板更是如此。这些占据了战略要地的工会能够给予老板沉重打击,所以老板们会谨慎地用仲裁来躲避这些打击。这种情况下,仲裁委员会里的“怪人”就会积极可靠地保护老板们的利益,不过这些“怪人”都会说自己是在维护全社会的利益。
右翼与仲裁
  右翼工会领袖一般都会支持老板把仲裁强加给工人的政策。他们把这种政策当成阶级合作总计划中的关键部分。但仲裁在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的记录实在太糟糕了,仲裁遭到了工人的广泛反对,所以右翼领袖们对公开支持仲裁持谨慎态度。
  在印刷、建筑等产业里,工会力量很强大,罢工通常没有太突出的政治性质,反动派们常常会做秀一番,表示自己反对仲裁,但暗地里却用曲折迂回的方式来接受仲裁。但在基础产业里,反动派就会积极地鼓吹仲裁,他们鼓吹仲裁的理由几乎跟老板的一模一样。路易斯同矿主合作,逼迫无烟煤矿工接受关于他们目前协议的仲裁结果,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官僚在这方面进行叛卖活动的最新例子,是沃森—帕克铁路法案(Watson-Parker railroad law),正是由于官僚公开同铁路大亨们合作,才使得这个法案得以通过。这个法案实际上逼迫铁路工人接受强制仲裁,是对整个美国工人运动的一大威胁。
左翼的仲裁对策
  左翼在原则上和实践中都反对仲裁。左翼坚持同老板进行公开谈判的对策。这种对策能最好地澄清相关问题,因为左翼能确保从老板手中夺回来的最实质性让步、能最大程度地鼓动工人起来斗争,能最好地、整体地发展工会运动。
  在某些案例中,就连左翼都觉得仲裁是个(不得不接受的)权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已经贫弱不堪(这有时会打动“怪人”们),或工会太虚弱,被占据绝对优势的老板们的组织包围着,做着绝望的斗争,只能拼命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了。在罢工刚开始,工会还有强大力量时,左翼可能会拒绝老板提出的仲裁要求;但罢工快结束,工会在事实上已被击败时,接受仲裁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也许有时能通过仲裁挽回一些局面。
  在进行仲裁时,要设法让双方事先同意一些基础要点(比如承认工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可以拿来仲裁。
6、有组织地撤退
  在制定军事战略时,如果只考虑胜利的要素,那是没用的。必须也考虑到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同样要考虑到这一点。列宁说过:
  “你们必须明白如何撤退。必须理解这一点,革命阶级是通过自己苦涩的教训来学会这一点的,从这些教训中我们明白了:不懂得前进、不懂得小心地撤退,就不可能获胜。”[3]
  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当一个产业中的工会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并被老板们打垮之后,保守的工会领袖们一般就会绝望地逃离战场。他们丢下了那些曾经忠诚地支持罢工的工人,使得这些工人彻底疏远了工会,对工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左翼必须避免这种草率无耻的撤退。在敌人实在太强大,自己不得不撤退时,必须尽量争取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撤退。只有这样做才能尽快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中止失败的罢工
  反动派的一个普遍的错误,就是当罢工失败时,却不正式中止罢工。他们总是让罢工无限地拖下去,拖到罢工已经不能对老板施加真正的压力之后很久(才结束)。结果许多在罢工期间曾为了最微弱的一丝希望而拼死奋战的忠实工人,在遭到了无耻的叛卖之后,被迫带着对叛卖的深深厌恶回去上工。然后,他们就大量离开了工会运动。
  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趁罢工已经很明显地失败时,正式中止罢工,让被打散的部队带着荣誉感复工。在1919年钢铁罢工结束时,我们就曾朝这个方向努力做过。这会极大地促进工人重整旗鼓。在进行有组织的撤退时,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当罢工遭到失败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照顾好伤员,也就是那些遭到关押的、上了黑名单的、忍饥挨饿的工人。要给在斗争中被捕的战士提供法律方面的和其他方面的援助;要帮那些因忠于罢工而失业的工人找工作;要继续给最需要的工人提供救济。拥有三百五十万会员的工会运动,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些事情。
  比如说,在1919年钢铁罢工正式中止之后,为了照顾几万名忍饥挨饿和没有工作的罢工工人,我们让供给体系继续运转了三个星期。这一简单的团结行动(它遭到了保守派的嘲笑和反对),几乎比罢工中发生的一切都更能加强了移民工人对工会的亲近感。
保住根基
  1919年钢铁罢工失败之后,被击败了的、饱受痛苦的罢工工人对另一件事给予了高度赞赏,这件事就是向所有在这场艰苦斗争中从开始坚持到最后的罢工工人颁发“荣誉卡”。这些荣誉卡是在罢工之后的一系列乐观的大型群众集会上颁发的,群众不顾钢铁托拉斯的恐怖主义举行了这些集会。
  在这种灾难关头,要拯救任何形式的工人组织,包括各工会的残余部分、各种政治组织、保卫组织和工会教育同盟的残余部分,要拯救任何在罢工之前或罢工之中成立的组织,最基本的是要在组织撤退的过程中,同被击败的罢工工人保持有组织的思想联系。
  为了组织撤退,我们精心策划了大型宣传活动,为的是在钢铁罢工悲惨地失败之后,保持同前罢工工人的联系,继续对前罢工工人施加影响。活动的计划是每周出版一份公报,每期要印十五万份,还要把公布传播给工人,为此我们让十二个组织者继续留在重要的钢铁中心。拨给这个活动的资金足够维持至少三年,这笔资金是从罢工基金中拨出的。
  这些计划被通过之后,宣传活动开始了。但反动派故意破坏了负责该活动的委员会,扼杀了这项活动。如果规模如此巨大的宣传活动能有效开展的话,钢铁工人就会认识到工会并没有抛弃斗争,工人中的星星之火仍在燃烧,经过一两年系统的努力之后,星星之火最终将发展成为有组织抵抗的燎原之势。
7、巩固胜利
  罢工取得胜利之后,就要巩固胜利,巩固胜利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罢工失败后进行有组织撤退的重要性。只是在最终谈判中逼迫老板同意有利的条款,这是不够的。除非罢工工人能彻底组织起来,系统地利用胜利果实去鼓动更多的工人群众参加行动,光否则有这些条款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左翼曾多次在赢得重大罢工后,却发现不久之后这些胜利都渐渐变成了得不偿失的胜利。过了几个月之后,除了胜利的记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胜利果实能保留下来。
  世界产业工会领导的1912年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市罢工,就是没能最好地利用胜利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罢工中,工人英勇地进行了战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新英格兰[4]的几十万工人深受这次胜利的鼓舞,已经做好了行动的准备。但却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让他们参加反抗老板的罢工。确实,就连劳伦斯工人都没有牢固地组织进一个工会里。结果,尽管世界产业工会取得了大胜,但没过多久,它就失去了劳伦斯里的小组织,还失去了在新英格兰的影响。大好的机会就这么让它溜走了。
进攻的必要性
  我们的罢工策略必须做好准备,避免发生这种灾难性的虎头蛇尾的事。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系统地采用进攻来做到这一点。在大规模斗争(特别是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斗争)中,有两个特殊时期能提供吸引群众参加斗争的大好时机。这两个特殊时期就是:大罢工刚开始时,此时各地工人都受到了斗争的鼓舞;另一个就是刚刚赢得大胜时。左翼必须明白如何彻底利用这两个有利时机。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发动积极的攻势、向老板进攻的时机了。
  在具体罢工中,巩固胜利的第一项要素,就是要牢固地把所有参加罢工的工人组织进工会里。这个任务通常是很艰难的,因为非技术工人、缺乏经验的工人对永久性的工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可是,仍然要不惜任何代价,成立工会,并把工会维持下去,否则就肯定会遭到灭顶之灾。罢工期间必须积极地建设工会。无论罢工多艰苦多困难,都不能忽视这项基本工作。
  下一项要素就是要在工人中稳固地建立各种左翼组织,这些组织对于工人在思想、政治、产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必需的。要想通过在同一产业或相邻产业中发动大规模组织活动,系统地利用胜利的话,这些组织都是必要的。
  通过采用进攻的方式来巩固胜利的例子, 是1917年至1919年间的肉类罐头业和钢铁业中的大型组织活动。这个运动是从罐头业中开始的。在那里我们赢得了重大胜利,赢得了八小时工作制,并大幅增加了工资。富有的罐头托拉斯的失败,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有组织工人和未参加工会的工人。
乘胜追击
  在整个罐头业里,我们是通过在全国(不局限于芝加哥)各大小罐头业中心稳固地组织工会的方法,来系统地扩大战果的。接下来,在罐头业的辅助产业,比如屠宰业、肥皂业、人造奶油业、肥料业中,组织工人的活动也取得了成功。
  然后我们又向钢铁业发动进攻,把胜利从罐头业扩大到钢铁业。我们在钢铁业中发动了大规模的组织活动。我们在罐头业中获得的成功,极大地帮助了钢铁业中的组织活动。钢铁工人受到了胜利的鼓舞,投入了战斗;进步的工会活动家也觉得:既然能打败罐头业托拉斯,为什么就不能打败钢铁托拉斯呢?
  那时曾有一个计划:假如钢铁罢工胜利了,就立刻利用这次胜利,成立大型的组织委员会,发动全国性的组织活动,把所有产业中的工人都组织进工会里。钢铁业中的胜利,将会极大地振奋工人阶级的每个部分,将给这次规模巨大的组织活动注入生命力,使它成功。
  军事战略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当敌人已被打败、组织混乱时,一定要乘胜追击,彻底歼灭敌人。历史上的伟大将军们,都精通这种积极主动进攻的策略。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家们,必须也学会在阶级斗争中利用这一原则,在这方面,列宁就是一个好榜样。总有一天,美国工人将对极度虚弱、士气涣散的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采用这种策略,通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迈出走向(自我)解放的、重要的第一步。

--------------------------------------------------------------------------------
[1]:埃德加·埃拉斯特斯·克拉克(Edgar Erastus Clark,1856年2月18日——1930年12月1日),1872年起在铁路上当司闸员,1888年被选为铁路乘务员骑士团的大乘务长。1890年至1906年间任铁路乘务员骑士团的最高乘务长(Grand Chief Conductor)。1906年至1921年间在州际贸易委员会(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里任职,并曾两度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原文中把他的名字错写为Edgar C. Clark。
[2]:铁路乘务员骑士团(Order of Railway Conductors,原文中错写为Order of Railroad Conductors)于1868年成立于伊利诺伊州的安波伊(Amboy),最初名叫乘务员工会(Conductors Union),1878年改名为铁路乘务员骑士团。在1890年以前,铁路乘务员骑士团一直是一个兄弟会式的互助组织。1942年,卧车乘务员骑士团(Order of Sleeping Car Conductors)并入铁路乘务员骑士团。铁路乘务员骑士团于1954年改名为美国铁路乘务员骑士团(Order of Railway Conductors of America)。1969年,美国铁路乘务员骑士团同机车司炉和司机兄弟会(Brotherhood of Locomotive Firemen and Enginemen)、铁路工人兄弟会(Brotherhood of Railroad Trainmen)、北美扳道工工会(Switchmen’s Union of North America)合并,组成运输联合工会(United Transportation Union)。
[3]:未能查明出处。
[4]:新英格兰(New England),指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带,包括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