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來 著
劉建洲 譯
勞動力 出版
文:覃
零.前言:有關英雄的憤慨
2011年,當我還在使用臉書的時候,曾收到一則消息。一名南韓造船廠女工人金珍淑(譯音),獨自在釜山造船廠高達三十五米的巨型起重機頂靜坐抗議超過二百餘天(最後的數字為309天),為四百名遭裁員工人請命。由吃飯到大小二便,均只能在高空那狹小的空間裡進行,期間經歷的種種,實不足為外人道。這段新聞在我的友儕圈子裡瘋狂傳著。閱畢以後,我感到非常不快。「是不是只有這種慘烈的英雄主義,才能獲得大家毫無代價可言的讚與分享?」我近乎發洩的寫下了類似的話語。
撇開一些反精英的情緒,筆者的厭憎在於我們消費英雄事蹟的心態,獵奇驚嘆以後,就再沒有甚麼以後。整件事是如此的廉價。事實是,我們不願行動,才出現了英雄們不斷慘烈的犧牲。我們忽視了這些英雄們背後所付出的到底有多沉痛。他們所承受的熔鍊,不只是因為造化陰陽與社會制度,我們也是責無旁貸。而最後他們所獲得的,就是我們不到一分鐘的關注。
誠然,在這些犧牲之中,我們的確看到了意志的巨大能量,以及人性高貴的一面。如果你確認你真正需要一個英雄,那麼本書之中的全泰壹,他就在這裡等著你。
一.全泰壹簡述
全泰壹是誰?他是一個生於五十年代的韓國工人,與二十二歲時候,為了控訴既有制度對勞工的壓榨,自焚而死。縱觀其短促的一生,全泰壹盡在坎坷之中。他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悲慘童年,十六歲步入工廠,十數小時地工作著。直至死去為止他並沒有過任何傳統意義底下的幸福。流離、飢餓、困苦、不忿是他一生永恆的主題。但在這彷如煉獄的環境之中,全泰壹卻始終在掙扎著。他對身邊的人展現出無比的同情 ,他總為著不公思考著、反抗著。這些本應都為在生存面前讓路的奢侈,在全泰壹面前卻反過來是生存本身。
在他死前數年開始,他都寫有大量的日記。作者趙英來得以寫成《星星之火——全泰壹評傳》(下稱評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日記的存在。作為一本夾敘夾議的傳記,此書的直接引用部份非常多,但亦因為如此,我們得以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這高貴得恐怖的偉大心靈。
因篇幅所限,我只能在這裡選取部份介紹。要窺全貌,也實在唯有閱畢全書。
二.地獄人間
我說過全泰壹一生極其坎坷,但這樣的一個簡單詞彙實在無法公允地描述他的慘況。
在六歲的時候,他舉家來到漢城(今首爾)。父親全相洙總是找不到工作,於是好一段時間他整家人都是生活在橋底以下,逐家逐戶乞討。貧困總是製造無窮的問題。因為長期受生計問題困擾,全相洙重度酗酒,經常打罵母親李小仙。憤怒、無助、恐懼,全泰壹的所謂家庭,就是圍繞著這些情緒。然後他母親也深受打擊,患上了精神疾病。
其後,母親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別人家處當女傭(當時是一個相當低賤的職業,要承受相當的社會屈辱)。全泰壹執意離家,帶著妹妹去尋找母親。那時全泰壹不過是一個少年,只能賣報、刷鞋、搬運、拾煙頭維生。全泰壹每天都要工作非常多小時——一個少年根本無有這些體力——而且他還要與抽時間與妹妹一起去尋訪母親。到了最後,全泰壹真的吃不消,被迫將妹妹扔下在「失蹤兒童之家」——而這對他來說,可能就是永遠再見不到她。
寒冷、飢餓、疲累——這些修辭不斷又不斷在評傳裡出現。而這也是全泰壹一生不斷經歷的狀態。他在日記中,記著;「連昆蟲、有主人的狗都比我們過得好。」
後來全泰壹進了工場,情況也不見得有甚麼樣的改善。在名為和平市場的地方,整個工場,沒有窗,更沒有通風系統。為了省卻空間,原來一層的空間硬要分做兩層。他就是要每天弓著腰工作十四五小時,趕工的時就就更要吃抗睡丸通宵工作,充滿著粉塵的環境,加上那些強烈的燈光,使全泰壹——還有所有的工人——都患有眼疾,呼吸也總有困難,她/他們吐出來的痰,都是黑乎乎的。但即使如此,低技術的工人,工錢還是少得可憐。
這些經歷,只要有一件就已經刻骨銘心。但對於全泰壹來說,這只他少年痛苦的冰山一角。哪怕在評傳中,相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而這還未算及全泰壹自己沒有記述的。
除此以外,在生存的壓迫下,全泰壹還要經歷諸多不同精神的折磨。他經常見到一些學徒女工非常辛苦,就會偶爾幫助他們;但有些時候,卻是女工們長期操勞導致身體出現問題。一位女工曾向他哭訴,指自己快要失明了,手臂麻木,但還有三天通宵的工作在等著她;她又親眼目賭過一位一位年輕女縫紉工突然吐血,送了去醫院,發現是三期肺結核。而這些女工的最後結果,通通都是被解僱。
這些慘況,均帶給全泰壹極大的痛苦。他在日記之中,經常寫上「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的字句。事實上,全泰壹很早以前就開始視幫助這些工友們為己任。然則,幫助她/他們卻反使全泰壹受到各種打壓。他試過被解僱,被列入黑名單。家裡非常依靠他的財政收入,而結果他又不能真正改善工人的處境,這些都使他陷入不能壓止的的絕望情緒裡。
如果全泰壹沒有某些堅持,或者他只執著於生存,他大概不會活得這麼嘔心瀝血。但正正是他希望超越做一個正直的人,他才要承受更多的折磨。
正正在這些錘打之中,他卻依舊呈現著巨大的生命力。全泰壹在自己的生活如此窮困的情況下,他還是可以不斷的付出。他知道那些工廠女工窮得連麵包也吃不到,他便決定省下每天一元的車錢給她們買吃的。但這是在他每天工作十四小時,而徒步回家需要兩至三小時的情況下。他這樣的選擇,持續了三四年。就如以上所述,終其一生,他沒有停止思考過人的困苦的問題,他不斷地尋求方法去改善他身邊工友的生存處境。這點下文會詳加描述。
追求公義、同情他人、這些都是基本人性的表現。但依照常識,這些種子也必須透過社會環境、教育才得以拙壯。我也聽說過,所謂道德情操,是需要在危難艱辛之下才顯得可貴。對於全泰壹,我不知道我應該抱持甚麼態度。我們固然可以驚嘆,一個充滿傷痕的年青人,居然還可以擇善而執。但當我們明白,這些執著反過來對他構成如此重大的傷害的時候,我們是否還可以安心的讚頌他?
三.反省的全泰壹
對於自焚,我們總有一種太過激情、無法理解的印象。相對於種種自絕的方式,或如吞鎗、割脈,燃燒自身所構成的畫面並未太過短暫,那數分鐘的時間實在太過漫長,那暴烈的畫面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以至於下意識不想理解。
評傳一書恐怖的地方,就是在於他仔細記錄了全泰壹何以最後要選擇這種抗爭的方式。貫穿全泰壹一生的,並不只在於掙扎,還有其無休止的思考。當他實在不忍身邊女工的苦難,全泰壹就努力工作,寄望當她們的上司,那就可以使她們好過一點。但當他真正成為上司的時候,他發現他的善意並不為老闆所容許。他親身感受到企業內的科層與壓迫不是他個人的意志可以轉移。之後,他認識到原來韓國有保障勞工的「勞動基準法」,但屢尋求政府幫助不果;他嘗試過組織工會(愚人社)抗議,結果反而被炒;他甚至計劃過自己辦一間公司,是可以遵守勞動基準法(而這當然沒有人會注資給他)。在這些打擊之中,他以最殘酷的方式理解到,他以及其他工人所承受的壓迫,背後有一整套的機制。法律、政府、老闆都是這個機器的一部份。他理解到工人集體抗爭才是真正的出路,但當時的工人組織又是如此疲弱。
他因此而相當絕望,在被解僱以後,他好一段時間不出門,及後更是離開和平市場,到了另外的地方當建築工人。但他並沒有停止思考。他的離開只是為了讓他更好的去想。最後,他知道自己無法放棄他原來工作的兄弟姐妹,而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生命,務求以此喚醒其他工人的怒火,其他韓國人的關注。
於是,他便選擇了自焚。And the rest is history。
在全泰壹死後的一個月內,全國多處地方爆發激烈的抗爭行動,先後有工人、學生嘗試以自焚、或跳樓(包括全泰壹的母親李小仙)作出威脅。媒體、政府也不得不改弦易轍,被迫認真應對勞工苦況的問題。根據韓國的工運史,全泰壹的死亡標誌著工人階級形成的開始,他在萬千工人心中佈下了反抗的種子。如果我們嘗試抽離出來,全泰壹自焚,彷彿就是一個精密計算下的決定。然則,這當然是不可能,全泰壹沒有這樣的全知視角。他只是在他極其有限的經歷裡,反省他所承受的與可能的,然後作出他唯一可以做的反撲。在評傳之中,有大量的日記章節,展示他曾經不明白,曾經絕望,也曾經猶豫。如果說自焚的意象是令人難以忍受,我只能夠說,他的思考與感受比自焚的畫面更加令我難受。
四.英雄的犧牲
以上就是全泰壹的故事。就如眾多的英雄故事一樣,我們總會記起英雄的成果,也會記得他們如何不屈不撓。我們還會以此勉勵別人,堅毅的可貴。但剩下的,彷彿就只有堅毅。在我們的意識裡頭,總是定格在英雄們的成功。其背後的苦心孤毅,難以言喻的遺憾,總是以往的一個片段,一些已經發生了,過去了的餘波,它們是最後成功的襯托。十年寒窗苦讀?離鄉別井?我們總是一句帶過。我們從來沒有好好感受,英雄烈士們所承受的是甚麼。
那怕是你驚訝於韓國工人悲慘的狀況,或是為全泰壹的氣度所震攝,或多或少你總會留意到,整個社會環境為全泰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苦痛。我們姑且不論他身體上的傷患,單就精神層面來說,只要我們仔細一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滿目瘡痍。
評傳之中,有好一部份篇幅描述他求學的過程。全泰壹是非常熱愛上學的。小時候的他,一方面要上學,另外要幫助父親完成縫紉工作,其實相當勞累,但根據全泰壹所說,這是他一生的最幸福快樂的時光。對於全泰壹,這是少數令他感到愉快的一件事。但因為生活的緣故,他父親不讓他繼續上學,這令他幾近崩潰。他甚至試過離家出走,出外找工作也要讀書——最後當然是失敗了。結果,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再次上學的機會。
我無法理解,為何一個普通的工人,可以對學習有如斯的堅持。我們可以想像,這不是基於甚麼力爭上游,而是僅僅在於對學習的熱誠。或許,學習所能帶來的樂趣,在他那近乎動物一樣的生命,特別顯得珍貴。而這樣的人,直至死亡也沒有再獲得這樣的機會。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怎麼述及全泰壹的感情部份。那是因為,有關愛情,評傳之中只有一版,全泰壹的日記只有聊聊數句。他在工場裡認識到一個女孩,他們兩情相悅,但全泰壹卻極度苦惱,心裡充滿著罪惡——他認為愛情對他依然是一種奢侈品。對於一個如此淒苦的少年,感情本應是非常重要的滋潤。然則,因為他所身受的壓迫,他卻是選擇親手捏斷了這棵還沒有發芽的愛情幼苗。設身處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嗎?
我想再強調一遍,真正哀悼和慰撫全泰壹的靈魂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正確地理解他為什麼死,認清他對我們要求什麼,按照他的意思去實踐和行動。
--全泰壹的母親 李小仙
他最後剩下的,大概就是家庭了。縱觀全書,家庭實在佔了他生命不少的部份。哪怕是窮困帶給全泰壹一家大量裂痕,家庭成員的福祉還是常在全泰壹心中。全泰壹固然記掛著弟妹與父親的生活,他母親就更是他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人。一直以來,他可謂與李小仙相依為命,在他最潦倒的時候,他那殘弱的母親也總會嘗試帶給他兒子一點點的溫暖。但就如大部份母親,她相當擔心全泰壹的安危,所以相當反對全泰壹參與工人運動。殘酷的一點說,全泰壹就必須在他視之為生命意義的勞工運動,與他最重視的親人之間作出選擇。這種煎熬,在全泰壹決定自焚之前的數天得到最深刻的體現。李小仙或許因為母親的直覺,覺得有甚麼事要發生了。她將兒子一直珍重的《勞動基準法》藏起來,而全泰壹就要親口向母親索回,並向母親直言;「媽媽,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但我不能不帶著這本書。」他甚至向母親暗示過,將會有一些大事發生,而他的母親則哀求著他不要參加。到最
後,全泰壹則是拿著《勞動基準法》自焚的。
後,全泰壹則是拿著《勞動基準法》自焚的。
在全泰壹自焚以後,他並沒有當場死去,而是被送到醫院。彌留之際他見到他的母親。他還是要求李小仙,要承諾她會完成他開始了的事業。
是的,全泰壹的確在最後選擇了公義,這當然令人感動。但我們到底又有否想過,他內心的負疚情緒有多慘烈?如此愛慕母親的他,又要承受多大的痛楚,才可以作出自焚的行為?他和他母親的關係,可說是他最重要的,但他就是要選擇,一步一步將母親的情感蹂躪,甚至到了最後還要母親繼承「害死」自己的運動——這是多要命的抉擇?
知性、愛情、親情,這些人類的精神支柱,在在全泰壹悲慘的一生裡,都或多或少被砍掉。如果我們真的有靈魂的話,全泰壹的靈魂自然高貴得眩目,但大概也是殘破得令人慘不忍睹。
五.結語——請重新反思英雄
有關評傳,有關全泰壹,我還有太多未能述及。我衷心希望,以上的介紹文字或多或少可以勾劃出全泰壹這個人的一生,以及當中令人震撼之處。老實說,直到現在,對於全泰壹我依然不明白,我難以想像到底是甚麼動力驅使他,還有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傷痕。對於他的自焚,我也是五味紛雜。回到最開初的說法,如果不是大家的默然,英雄還真的需要的犧牲嗎?如果說大家都有自己的際遇與問題,為甚麼最後卻是要他來犧牲?全泰壹可能不介意,但在他病床前的母親李小仙又是否這樣想?當他的兒子到最後還是要他繼承遺志,那又是甚麼感覺?
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在自焚之前,全泰壹心裡充滿絕望,對於自焚,他依然有著萬般的猶豫。到了最後,使他下定決心的,不只是因為內心的道義,而是與他有共同命運的大家:
我為這件事情猶豫和苦惱了很久。但這一刻,我下定了決心。我必須回到我貧困的兄弟姐妹身邊,回到我心靈的天堂,回到我和平市場那些年輕的心靈身邊,他是我全部的生命所在。
是的,在他決志的一刻,他想到的,就是和他有承受著一樣苦難的工人。哪怕他是如此孤獨的一個人,他最後想到的,還是大家。他這樣的反省,還可以見於他日記的其他地方;
一個人面臨的挑戰,應該被看成是所有人面臨的問題。
或許隔了一個國家、一個文化,還有一段不短的時空,但我們都不應該將全泰壹看成是一個遙遠的英雄。我們需要認真面對全泰壹,那就應該真正去細味他所承受的種種,讓他進入自己的生命,好好去想自己應當如何。或許我們從現在起,應該去好好想想自身。我們固然有著無數的事情,課業、兼職、家庭、友人、情人,這些東西大概已經可以用盡我們所有的時間。我們亦因此對身邊的苦難、社會的問題可以不求甚解,或是只在臉書一評,或是參加一次遊行,就當成是完成了責任,然後又回歸到我們原來的世界。全泰壹那或許太龐大的身影,是否可以讓我們再想一想?
以上提到,全泰壹的死,使很多大學生都參與了勞工運動。不少甚至進入工廠當「假工人」,嘗試在內部組織工會進行抗爭。撇除社會宏觀因素,這與全泰壹不止一次說過;「要是我們有一位大學生朋友,他就可以教我們如何發動示威活動,這樣是不是對我們有幫助呢?」這句樸素的話,使大學生們意識到,他們是如此與低下階層的慘況遠離。於是,他們就行動了。
我想,英雄的故事,要這樣才有意思。或許消費英雄故事的始終都會在,或許英雄們還是要前赴後繼,但始終會有人被感動。文首提及的女工人金珍淑,就曾說過為全泰壹所感動,她也就是其中一個為全泰壹而改變生命軌跡的人;全泰壹的母親李小仙,至死都在為勞工爭取權益;評傳的作者趙英來,那怕是被通緝,也堅決要完成書寫此書。容我再問一次;那我們呢?我們到底應該在哪裡?
我會研究所有能夠打破大眾社會現實的方法。我相信,一定有各種打破現實的辦法…我會點起線香,一旦美麗的香氣充斥人們的心肺,他們就不會再認同這種現實。這樣一來,社會將不再是一盤散沙,人們也不再是一片片碎屑。
——摘自全泰壹日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