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护工那点事

  2021 年 03 月 05 日  芦紫

最近,上海某企业老总朱健写了一篇博文《护工陈阿姨》,在中国引起极大反响,阅读量千万,54岁的护工陈阿姨就成为感动上海乃至全国的人物。陈阿姨是个苏北乡下人,家中只有九分地,种一年庄稼收益不到一千元,比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月工资一千元的低收入群体还要低十多倍。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教育,为挣钱养家,陈阿姨两口子30岁即漂流到上海谋生。俩人都没啥文化,丈夫去当保安,陈阿姨当护工。陈阿姨心地善良,在医院精心照料朱总88岁骨折且老痴的母亲。让朱总十分感动,就写下了这篇让人感动的文章。说实话,文章写的不错,不做作,不煽情,实话实说,让人们对护工等下层低端人口的生存环境有个清晰的了解。

老芦读完此文,也想说说护工那点事。近年来,老芦的上辈老人都已陆续过世,但是在他们去世前都曾在医院待过数月,甚至大半年的光景。子女都忙于工作和家庭,全天陪床护理是不可能的,请护工也是必不可少的经历。护工大都是医务人员的亲属,大多是农村来的,没啥文化,一般都很老实。他(她)们大多像陈阿姨一样吃苦耐劳,挣取微薄的工钱。那是十多年前,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如果是24小时陪护,每天工钱约120元。如果是12小时两班倒,就是70元左右。当然这要看病人的状况和工作量,是护工与病人家属商定的,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病人的花销,除了医药费手术费病床费之外,还要加上每月三千多的护工费。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护工费是多少?朱总没有说,但老芦网上查了一下护工每月的平均工资是¥9700元。对朱总这样的高管,一万元不算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却超过上海人的平均月薪,对大多数的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住院病人都要请护工,几乎毫无例外,老芦当时也以为是理所当然。然而前年老芦美国的一个朋友患癌症住院,老芦曾几次到医院看望她,才知道美国的医院从来没有护工这个职业,所有的护理工作都是护士完成的。医院明文规定,病人家属只能在白天规定的时间内探望病人,其余时间是不准陪护的,夜间陪护更是不可能。大小便,上厕所,换床单,帮病人擦身,送饭送水这些中国护工们的工作,在美国都是护士们在做。病人手边有个传呼器,一旦有需要,只要一按按钮,立刻就有护士与病人说话,很快即来人处理。病人床头还有体症监视屏,24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如有异常,护士立刻就能发觉,即时处理。

回忆一下,中国的护士们在做什么呢?好像就是吃药,打针,吊水,当然还有量血压体温。除此之外,在病房里是见不到护士的。即使在吊水输液时,当针管快滴空了,护工或家属要跑到护士办公室,请护士来换药袋或拔针管。大小便,擦身,吃饭这些事都是护工或家属做。所以,中国的护士比美国的护士轻松舒服多了,不同的就是病人家属要花费一笔不菲的护工费。中国的护工制度合理吗?是变相盘剥病患吗?这仅仅是中国的特色吗?起始于何时?除了中国,其它国家,如欧日韩等国是否也有护工制度?老芦鄙陋,统统母鸡。

另外,中国医院的红包制度也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做一次大手术,红包至少是好几万。主刀医生拿大头,其余的助理,麻醉师,护士人人有份。给朱总母亲做手术的是普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陈舰,是给国际球星做过手术的名医。朱总有没有送红包,送多少,朱行长一字未提,老芦就不妄加猜测了。红包绝对是中国的特色,美国是绝对没有的。朋友住院9个多月,骨髓移植手术做了三次,从没送过一分钱的红包。听亲属们说,中国的医疗腐败很厉害除了护工和红包,还有个医药。说是药厂与医院勾结让病患用很贵的药,做各种昂贵的检查,从中谋取暴利。老芦很少去医院,对中美医疗系统了解很浮浅,无法比较。只是在此说点观感,希望能得到有识之士的教正。

附:朱健行长博文 《护工陈阿姨》
https://music.51vv.com/v/Ys88MfA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