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波兰团结工会运动史料专辑】1(附有若干组当代和谐左翼讨论)

 

波兰1989年的圆桌会议
团结工会主流派的演变
  1976年,库伦(Jacek Kuron)等人成立工人自卫委员会。库伦曾为托洛茨基主义者,1964年与嘉露•莫苏劳斯基(Karol Modzelewski)联署《致党的公开信》。工自委会是一个左翼组织,社会主义(对照于共-产-党专政)倾向浓厚。它的理想是一个“自治共和国”(“Self-Governing Republic”),反对走西欧的市场经济道路。
  团结工会成立之初,受工自委会影响很深,把“自治共和国”纳入其纲领。1981年9月5日团结工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首轮会议在格但斯克召开。会议对政府的“工人自管”法案加以猛烈抨击;大会决议向政府提出要求,就该法案和团结工会的“自管共和国”纲领进行全民投票;若政府不接受,由工会自行举行。(按:1981年7月8日,波兰工人自管运动(一般称作“网络”(Network)首次全国会议在列宁船厂召开。“网络”为团结工会内部一个以基层为主的自发运动,专注如何落实工人自管。团结工会在制订“自治共产国”方案时,主流派受到“网络”的自管纲领很大压力。)
  11日,大会休会两星期,代表返回各地与工会基层进行磋商。22日,大会复会前四天,工会主席团以三票对一票(该次会议仅四人出席,投反对票者为工会左翼领袖恩•鲁劳斯基(Jan Rulewski)造成接受与政府所达成的一个关于“工人自管”的妥协,以及取消进行全民投票。25日,国会通过该妥协方案(见上文《经济改革》一章)。翌日,工会代表大会复会。代表猛烈抨击主席团违反民主原则,自行推翻大会休会前的决议,接受妥协方案。辩论后,大会对主席团的决定提出措辞温和的批判,但同意遵守该决定。瓦文萨赢得一个重要胜利。
  “自治共和国”构思中的民主是一种巴黎公社式的民主。群众通过委任权和随时可以行使的罢免权,对代表实行恒常监督,实现真正自下而上的民主自治。但1981年开始,团结工会主流派领导人和智囊改为拥护精英式的代议式“民主”。1981年2月,库伦接受访问时认为群众没有自治的能力。他说:若我们给人们更多时间实践自治,多数人会把时间用于钓鱼、饮酒或进行性交。这种把缘于剥削制度对劳动者的摧残的情况视作劳动者的天赋本质的态度,与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信念大相径庭。访问后,为免引起争议,库伦不批准访问发表。
  无论如何,瓦文萨、库伦一伙在实践上已出卖“自治共和国”的原则,代之以“精英领导”。在工会全国代表大会背后与政府达成闭门协议(这与1970年工人代表与政府进行公开对话、1980年的公开谈判形成强烈对照),便是这种叛卖的体现。自此,利用群众运动作为讨价还价筹码,以利于与政府进行闭门妥协分赃的寡头式政治,成为团结工会主流派领导和智囊的政治实践。
  与此同时,瓦文萨一伙1981年开始放弃以前反对市场经济的立场,改而支持市场化改革。如前所述(见上文《经济改革》一章),政府1981年成立的改革委员会得到团结工会参与。市场化改革免不了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鉴于此,瓦文萨在公开场合再三避免对这种改革予以肯定。考虑到工会一大主席竞选投票中,瓦第一轮投票仅以55%微弱多数当选,他隐瞒自己的立场,实为非常“明智”。(注7)
  就波共而言,团结工会主流派的价值视乎它能否驾驭工会左翼和反叛的基层。瓦文萨等人也深谙这点。他们既需要工人群众保持一定的斗争性,作为他们与政府讨价还价的本钱,但同时又要求工人不“越轨”,任由他们摆布。虽然团结工会主流路线于1981年稍占上风,但主流派所表现出控制工运的能力未能符合波共的要求。
  1981年的波共政权仍然属于一个传统斯大林主义政权。鉴于瓦文萨一伙驾驭工运的能力有一定限度,所以,当团结工会提出分享政权的要求时,作为一个性质如上述的政权,波共选择镇压完全符合逻辑(况且,如前所述(见第十章),还有苏联因素在内)。
  潜入地下后,团结工会主流派向市场经济,甚至撒切尔主义的倾斜发展一日千里。在检讨失败的经验时,团结工会的集体主义(对照于个人主义)、左翼、社会主义各倾向统统负上失败的罪魁祸首的罪名。1984年,产权理论变成华沙反对派圈子的讨论热点。甚至连著名激进分子史丹尼斯基也成为私人资本的热切拥护者。现在,工会分子作为主流派的英雄人物的地位被企业家所取代。1984年,地下领袖施•恩尼斯(Zbigniew Janas)放弃地下工作,开办一个买卖农产品的企业。他接受访问时说:“发大财不会令我们受到良心谴责……现在,做生意对波兰很重要……。”不少前工会分子争相从商,并以此为荣。1985年9月,由主流派控制的团结工会地下临时领导机关(波兰文简作TKK)发出一份题为《TKK的经济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与团结工会一大的纲领形成强烈对立,建议建立资金市场、把国营企业私有化、给予外国投资各种保障等。又说:“我们工会不造成冻结物价”(TKK似乎已把波兰工人斗争廿多年的历史抛诸脑后)。
  军管实施后,虽然团结工会作为一个名字仍然存在于人们心底中,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它已不复存在。(注10)围绕着主流派分子施•布席克(Zbigniew Bujak)的TKK得以维持到1986年5月,其实多得政府故意不拘捕他们(见下一章)。瓦文萨一伙的阶级属性出现根本变化。基于历史渊源,他们不可能完全扬弃以前工运改良主义者的政治角色。况且,一旦工人运动复苏,利用自己过去的资历以夺取运动的领导权,可为他们提供本钱,与政府进行权力分赃的交易。但从以前的工会分子角色,他们现在已变成民营企业家阶级的政治代言人为主,工运改良主义者为次的政客。(注11)自然,1988年拥护瓦文萨派的人当中包括很多货真价实的工运分子。这点与以上分析并不互相排斥。
  瓦文萨派以上的阶级属性的演变对于我们理解波兰变局的前因后果十分重要。
——刘荣锦《“红”色的转折——苏联东欧变局》之第三篇《波兰变局》第16章
注7:团结工会一大纲领没有完全否定市场。它的目标为“建立一个把计划、自管和市场联系起来的新经济秩序”。但重点在通过民主方法制订计划和工人自管。
注10:早于1982年12月,TKK号召工人该月10日进行总罢工,已经没有得到响应。
注11:如前分析(第八章,注5),这两个不同的阶级属性一并存在于同一股政治力量,不一定是一个矛盾的情况。鉴于波兰比匈牙利更为险恶的经济形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加易于理解。
【其余注解从略,大概皆标明引述自戈奥力基、柯斯特、布洛、《国际观点》等著作】
圆桌会议(1989)
  1988年的罢工浪潮使团结工会从一个神话变回一个实体。罢工工人发觉以前的团结工会已不再存在,于是自行组织新的团结工会。如前指出,自发工潮爆发之初,很多老团结分子、领袖置身于度外。88年末,他们纷纷再次投身工会运动。前述的恩尼斯表示说到底,自己始终还是一个工会分子。
  一般而言,罢工工人并不欢迎老团结分子。1981年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达‧积迪纳克(Tadeusz Jedynak)从澳洲赶回他原来任职的企业,罢工工人最初甚至不准许他进入厂房。类似的情况到处都有发生。工人的政治感觉告诉他们,这些老团结分子现在突然再次出现,是政治机会主义所驱使。
  新团结工会与81年的团结工会有三个重大差别。首先,它规模小很多。1989年3月,格但斯克所有企业中,少于10%(116个企业)成立了团结组织委员会。其次,1980—81年扮演主导角色的技师、工程师很少参加工会。他们当中很多人拜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所赐已晋身为另一个阶级。第三,工人与工会领导之间存在着一个阶级鸿沟。1980—81年,虽然团结工会基层当中不少人对瓦文萨派不满,但始终,大家都属于工运分子,只不过倾向不同而已。现在,如前所述,瓦一伙的阶级属性已出现了变化。(注1)
  瓦一伙在新团结工会的领导地位不是通过民主过程产生或确立的。相反,他们利用自己过去的资历和政府有份参与营造的传奇地位,把自己自封为领导。早于1987年8月,工会1981年全国委员会当中22名委员要求召开全国委员会会议,被瓦文萨拒绝。(注2)团结工会政府成立以前,瓦文萨一伙一直拒绝召开任何代表性会议。他们深知,鉴于很多活跃的罢工分子不接受老团结分子,他们没有把握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成为新工会的领导。不召开任何代表性会议,自发工运便很难产生在全国具威信的新领袖;这样,纵使很多基层罢工分子对瓦等人有所不满,他们的地位仍然稳如泰山,别人无法取代。(注3)
  工潮爆发给瓦文萨一伙创造了机会,但要把握这个机会,他们必须表现出能够驾驭工运的能力。于是,一如1981年,他们奔走全国,到处努力平息工潮。(注4)但进入1989年初,罢工仍然不绝。
  瓦文萨1987年8月拒绝召开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会议后,著名工会左翼领袖兹维亚仁达、鲁劳斯基、和马‧佐锡克(Marian Jurczyk)开始组织一股与瓦文萨派抗衡的势力。1988年12月,近卅个全国委员会委员再次要求召开会议,再度被瓦文萨拒绝。12月18日,他们正式成立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工人小组(Workers Group,一译Working Group,下简作工人小组)。(注5)如前所述(见《干部私有化》一章),对照于瓦文萨派当初对干部私有化所采取的回避态度,工人小组一早便开宗明义地对这种情况加以批判和反对。工人小组反对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的任何改革方案,呼吁瓦文萨派不要出卖工运。(注6)
  政府向瓦文萨派提出进行对话的条件是瓦文萨派同意:①平息工潮,控制工运;②支持经改方案;③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不接受西方工会物质援助;⑤打击工运“极端分子”;⑥参加非对抗性的国会选举。(注7)显然,政府已显示出容许瓦文萨派分享权力的准备。
  不用政府提出,瓦文萨派亦会以平息工潮、控制工运和打击“极端分子”为己任。库伦在团结工会机关报《团结周刊》(Tygodnik Mazowsze)1989年1月25日号说:“我们不会发动罢工,它们是有害的……我们甚至会遏止它们……。”(注8)瓦文萨1989年1月19日发出呼吁:“今天,波兰不能承担罢工的后果,我不希望见到罢工压力增加……”(注9)瓦后来于1989年8月更说:“我不希望建立一个强大工会……今天,人们应该首先把自己视作波兰人,然后才视自己为工会分子……。”(注10)当然,瓦等人以保障国家经济为大前提做借口。但抽象的国家利益是一个意识形态。以当时(至今也一样)波兰社会格局而论,所谓国家利益,首先是新兴干部阶级和民营企业家阶级两者的利益。波兰工人阶级由1988年起至今被当作改革的祭品的历史,是最雄辩的指证。
  瓦文萨派对工人小组深恶痛绝(原文“深痛欲绝”)。他们和政府异口同声,一唱一和,抨击工人小组危害改革。瓦文萨本人甚至抄袭政府以前用以对付他自己的手法,暗示工人小组为西方国家敌对势力的傀儡:“当我们在此进行斗争时,他们多人前赴西方,所以他们有钱(用以煽动罢工)。”(注11)
  除工人小组外,另一支使瓦文萨派和政府头痛的力量是官方工会(波文简作OPZZ)。随着旧政权出现瓦解趋势,OPZZ竟然重新扮演起工运分子的角色。圆桌会议上,瓦文萨派同意限制罢工权利。这不仅在团结基层引起极大反感和不满,OPZZ也加以猛烈抨击。圆桌会议上,OPZZ提出把工资与物价指数挂钩率订于100%。原先,瓦文萨派反对所有自动挂钩安排。但备受压力下,他们终于和政府达成协议把挂钩率订于80%。1980年,团结工会要求划一加薪额(这会缩小不同工资之间的差额)。圆桌会议上,OPZZ提出同一要求,但瓦文萨派相反要求划一加薪率。(注12)
  可以看到,当政府与瓦文萨派在1989年初同意进行对话时,瓦等人的工运改良主义分子成份十分低。后来,在备受工人小组、OPZZ和工会基层的压力下,他们被迫把这个成份提高。但这没有改变政府对瓦文萨派两者之间的谈判的基本阶级属性。
  圆桌会议分三个层次进行。最高为所谓“Magdalenka Group”,由瓦文萨和内政部长基茨泽克将军各自率领四至五名首席顾问进行谈判。团结工会一方成员包括库伦和亚‧米兹力克(Adam Michnik)。谈判内容涉及最重大的宪制决定,如政制改革、国会选举等。之下有几个小组委员会,分别讨论(宪制以外的)政治改革、经改和工会问题。再下为其它小组委员会,讨论房屋、教育等事项。(注13)
  1989年4月5日,圆桌会议达成协议,内容包括:①设立由国会选出的总统职位。总统不干预政府的日常运作,但有权进行法令统治;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解散国会;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外交和保安(包括军队和警察)属其职权范围。②1995年,第二任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③设立100个议席的参议院。参议院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就一些特定法案,对下议院的决议有否决权。④下议院(SEJM)460席当中161席(35%)通过自由选举产生。⑤下一届国会(四年一届)全部议席经由直接选举产生。⑥容许反对派出版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拨出一定时间供反对派使用。⑦司法部门独立。⑧把地方政府民主化。⑨工资与通胀挂钩率订为80%。⑩正式把教会合法化;及正式把团结工会合法化,但附加限制罢工权利的条件。(注14)
  圆桌会议还通过一个经改方案。方案确立:“容许所有制结构自由发展”,换句话,政府对各种经济成份一视同仁;“建立市场关系和竞争”;“废除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残余因素,把计划限于制订国家经济政策,该等政策透过经济杠杆实现”;“以专业能力作为选拔企业主管干部的标准”;“对企业实行划一财政措施”。方案还谈到“把国营企业出售给私营部门”;把国营企业“转化为有限公司或工人合作社”;“出售(企业)股份”;“把长期亏蚀企业清盘”;“废除货品配给和行政订价”,即把价格放开,以达市场供求平衡,换句话,容许物价大幅上涨;“废除行政订定汇率和贴现率”;“最迟于1991年初成立股票交易所”。方案指出:“宪法(应该)保证所有制多元化的永久性”。对外而言:“我们预期波兰的外国伙伴对我国公共事务各方面的转变给予理解和具体支持……西方投资者提高在波兰投资的兴趣……通过非传统的财政解决方法把波兰的外债减少”。所谓“非传统方法”指把债项变为波兰企业股份。(注15)
  经改方案与拉科斯基政府的改革方案(注16)大同小异,充份表现新兴干部阶级与民营企业家阶级利益吻合的一面。
  上文论及,新兴干部阶级和民营企业家阶级也有利益冲突。圆桌会议基本上代表这两个阶级重新分配利益的政治角力(说“基本上”,因为瓦文萨派出于其历史渊源和受制于上述的压力,不得不在会议上提出一些工运要求)。雅鲁泽尔斯基同意向团结工会让出部份权力,但没有打算放弃共產党的主导权。对于新兴干部阶级来说,政府保留在波共的领导下十分重要。这点我们在论述匈牙利变局时已有所分析。88年下半年至89年初的工潮规模有限表示瓦文萨派所能从波共争取到的让步亦有一定限度。根据协议,第一任总统任期六年,由国会选出。如无意外,波共在国会得到绝对多数支持应该没有问题。故此,雅鲁泽尔斯基成为第一任总统;波共领导首届任期四年的政府,似成定局。换句话,新兴干部阶级可以有四至六年时间充份发展自己,完成上述的过渡。
  但一如匈牙利的情况,国内外事态的发展超出了雅鲁泽尔斯基政权的估计。新兴干部阶级到头来为圆桌会议这宗交易所付出的代价,比预计为高。
  圆桌会议协议签署后,美国总统布什4月17日公布经援波兰计划,包括给予波兰最惠国待遇、重新安排还债日期、鼓励美国商人投资波兰等。(注17)6月12日,雅鲁泽尔斯基和英国首相撒切尔会面,撒切尔表示会协助波兰向巴黎会所和国际货币基金会寻求延期还债。(注18)
——刘荣锦《“红”色的转折——苏联东欧变局》第18章
注3;瓦文萨派不限于把自己自封为新工会的领导。1988年秋,不少老团结分子回流。罢工工人要求以企业为单位,自下而上选举工会代表。瓦文萨派却强行自上而下地把已经离开了企业的回流分子任命为企业的工会“代表”。(史丹尼斯基思,同页49,附注36)这种任命制度与共產党的干部制度(Nomenklatura)同出一辙。无怪工人小组(见下文)把团结工会的Nomenklatura与政府的Nomenklatura相提并论。【其余注解略,大概表示内容引自柯斯特、史丹尼斯基思,《国际观点》、《时代杂志》等】
巡夜
他们的历史作用结束了,就被抛弃了。现在谁还记得团结工会?
阿芬(上述史料的打字录入者)
问题是从工人阶级的立场、现状和未来出发,我们应该从团结工会的兴起和失败(以及堕落)中吸取到什么教训。你那样说,我就怀疑你对团结工会一无所知。
我觉得你用“历史作用”这个词就太含糊了。团结工会本身从组建到后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
好像是三四年前,崔卫平等人开始译亚当‧米奇尼克。之后,越来越多的“民间”知识分子对团结工会又重新感兴趣起来。不过我读到的几个论述都是自由派的,有意或无意都在强调知识分子的“担当”作用。他们还学着把团结工会理解为“公民社会”的要素。我看到米奇尼克对“左”和“右”的分野那样迟钝(不管是出于革命还是反动的触觉),就想起小邓的莫问姓资姓社。
巡夜
现在又有人想起团结工会来了,怕是觉得工人运动又给他们的自由主义惹麻烦了。
阿芬
也不是。他们想跟着米奇尼克,把团结工会理解成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其实也就是权力制衡吧。不过,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论述起来,就几乎没有例外地强调知识分子而不是工人的行动,或者把工人的行动变成模糊的背景,变成知识分子行动的背景。这样一来,既可以突出知识分子的特殊、“独立”和“中立”的地位,又可以强调其“良心”、“理性”、“宽容”、“非暴力”,满足其“不左不右”的“反暴政”但又不肯激进化的犬儒(啊,我又用到这个词)心态。可是当然,他们和工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只好满足于过过口瘾罢了。虽然他们向全社会灌输了很多法治社会之类的东东,但未必能消灭以往的“革命史”教育造成的印象,即使其中有很多偏见和谎言。但总之,对于工农,尤其是工人,一旦“运动”起来,是否能够如其所愿地“理性”,他们和上面一样,是毫无把握的……

页首

维基上的团结工会 去掉了图片和注释以及无法显示的波兰名
全名独立自治工会“团结工联”,又常译为团结工会。是波兰的工会联盟,于1980年创立于格但斯克的造船厂,由列赫·瓦文薩所领导。在1980年代它组织了波兰国内从天主教徒至反共左翼人士结合为一股强大的反共主义社会运动,并主张非暴力的反抗模式。团结工联的出现及持续的存在,不只是在长期由波兰统一工人党一党专政的波兰所前所未见的,也是在那些由苏联统治(在实际上)的东欧集团共产国家前所未见的。波兰统一工人党长期采取强硬共产专制,曾在1970年以机关枪扫射血腥镇压抗议行动(杀害数十人并造成上千人受伤),之前其他东欧共产国家的类似行动如1956年匈牙利起义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也都因为苏联的入侵而告失败。但团结工联于1980年出现后仍持续存在,散布并强化反共的思想和运动,影响所及遍布全欧洲的共产国家,削弱各地共产政府的统治权威和权力。在波兰,统治基础被不断削弱的共产政府最终开始和团结工联所领导的反对势力进行谈判,于1989年进行了半自由的选举,在这些有限的选举中共产党候选人被彻底击败,到了8月底形成了团结工联所领导的联合政府,瓦文萨在12月当选了总统,很快波兰人民共和国便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非共产的民主波兰共和国。团结工联的成功事迹被其他欧洲共产国家的各种反对团体所效仿,最后导致东欧的共产政权一一垮台,促使苏联于1990年代初期彻底解体。
自从1989年波兰共产制度瓦解后,团结工联转变为一般传统的工会,自1990年代以来也较少在政治舞台作出影响。在1996年一个以政治为主的团结工联选举行动成立并赢得了1997年的波兰国会选举,但却输掉了2001年的国会选举。目前团结工联已经很少对现代波兰的政治作出影响了。
目录
* 1 发展
o 1.1 生根(1980年以前)
o 1.2 1980年代早期的罢工(1980-1981)
o 1.3 戒严法(1981-1983)
o 1.4 地下组织团结工联(1982-1988)
o 1.5 苏联的垮台(1988-1989)
o 1.6 胜利之后(1989-现在)
* 2 对国外的影响
* 3 参见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链接
* 6 深入阅读
发展
生根(1980年以前)
促成团结工联最初的成功、以及其他类似的反对运动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式社会由于士气低迷而陷入的内部危机,更由于冷战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匮乏情况(被称为短缺经济)而进一步恶化。波兰的经济在第一书记爱德华·吉瑞克(Edward Gierek)的领导下曾于1970年代初期相当繁荣,但从1975年开始便由于外债高涨而陷入萧条。第一场罢工行在1976年6月于拉多姆(Radom)和乌尔斯(Ursus)展开,在他们被政府镇压后,劳工运动受到反对派知识份子的支持,当中许多人来自稍早在1976年成立的劳工保护委员会(Komitet Obrony Robotników, KOR)。1977年KOR重新命名为社会自卫委员会。
1978年10月16日,波兰出生的大主教卡罗尔·沃伊蒂瓦被选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年后他造访波兰,吸引上百万波兰民众朝圣,教皇呼吁尊重波兰的传统,并强调自由和人权的重要,同时他也反对暴力的行为。
1980年代早期的罢工(1980-1981)
罢工运动并没有在问题浮现后就迅速爆发,而是在政府和经济状况的困境超过了十年才产生的。
在1980年7月,爱德华·吉瑞克的政府面临了经济危机,决定在减缓工资的同时也提升物价。马上引起了一波占领工厂的罢工行动。尽管罢工运动并没有协调指挥的中枢,劳工们发展了一种情报网络来散布他们抗争的新闻。原先在1976年由一群反对派成立以替受害劳工提供支援的劳工保护委员会,将主要产业里的激进派劳工组织了起来。在格但斯克的列宁造船厂,一位起重机操作员、同时也是知名劳工运动领袖的安娜·瓦伦第诺维茨(Anna Walentynowicz)被解雇,激怒了其他的劳工,成为引燃罢工运动的火花。
在劳工保护委员会成员的组织下,造船厂劳工们于8月16日展开罢工。之前于1976年遭开除的电工技师列赫·瓦文萨在8月14日11:00抵达造船厂,领导罢工行动。罢工委员会要求重新雇用安娜·瓦伦第诺维茨和列赫·瓦文萨,劳工们还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之前1970年抗议中的牺牲者,并要求保障劳工的权利和提出其他社会要求。
虽然在政府的检查制度下媒体极少提起在格但斯克发生的劳工骚乱并且切断了所有从海岸连往内陆的电话线,但罢工的消息借由自由欧洲电台的传播散布至铁幕国家,并借著地下的出版刊物和小道传闻将团结工联运动的消息迅速的传遍整个波兰。
在8月16日其他罢工委员会的代表抵达了造船厂,一起组织了以列赫·瓦文萨为领导的企业间罢工委员会(Międzyzakładowy Komitet Strajkowy, MKS)。8月17日一名神父Henryk Jankowski在造船厂大门前替劳工们做了弥撒。到了21日劳工们提出了21项要求的清单,所有要求都只是简单的针对当地的问题。清单上首先要求创建一个新的而独立的工会,接著要求放宽检查制度、拥有罢工的权利、作宗教礼拜的权利,并要求释放政治囚犯和改进公共医疗服务。隔天劳工保护委员会的知识份子代表抵达造船厂,宣称将协助进行谈判。同时,由雅塞克·卡兹马尔斯基(Jacek Kaczmarski)所写的抗议歌曲“Mury”(墙壁)也在劳工间广为流传。
在8月14日什切青造船厂也加入了罢工。罢工运动沿著海岸迅速扩展,关闭港口并造成经济活动停止。在劳工保护委员会的的激进份子和许多知识份子的协助下,劳工开始占领各式各样的工厂,从采矿场至造船厂。在几天之内,200座工厂加入了罢工,到了8月21日整个波兰都受到了罢工的影响,从沿海城市的造船厂到西里西亚工业区的采矿场都陷入停顿。越来越多新的工会成立并且加入罢工联盟。到整场罢工潮结束时,罢工委员会已经组织了超过600座工厂进行罢工,遍及全波兰。
由于受到广泛的群众和其他罢工团体的支持,以及国际性的媒体关注和支持,格但斯克的工人们继续罢工直到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为止。在8月21日由Mieczysław Jagielski为代表的政府委员会(Komisja Rządowa)抵达格但斯克,另一个以Kazimierz Barcikowski为代表的委员会也被派遣至什切青[14]。在8月30日和31日及9月3日代表劳工的工会与政府签下协议,正式接受许多劳工的要求,包括罢工的权利在内,这个协议被称为格但斯克协议(Porozumienia sierpniowe)。协议也包括了工会的议题,允许人民在共产主义的政治架构内进行民主改变,这被视为是打破统一工人党一党专政的第一个阶段。劳工们主要关心的是建立一个不受共产党控制、并拥有合法罢工权利的独立工会组织,建立这种工会将能清楚代表劳工们的意见。格但斯克的另一项影响是使得原本统一工人党的第一书记爱德华·吉瑞克在1980年9月被解除职务,改由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Stanisław Kania)取代。
由于罢工行动的胜利,包括列赫·瓦文萨在内的劳工代表们于9月17日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工会,团结工联(Niezależny Samorządny Związek Zawodowy "Solidarność")就此诞生。这个名称是由Karol Modzelewski所提议的,而著名的标志则是由Jerzy Janiszewski所设计的,这个标志在各种团结工联的海报上出现。在1980年12月由劳工们建立的遇难造船厂劳工纪念碑揭幕。在1981年1月15日,包括列赫·瓦文萨在内的团结工联代表团前往罗马和若望·保禄二世会面。在9月5日至10日之间,展开了第一次团结工联的全国性代表大会,9月26日至10月7日列赫·瓦文萨当选了主席。
在此同时团结工联也由单纯的工会转变为一个社会运动。在接下来500天内,由于格但斯克的协议,九百万至一千万劳工、知识份子和学生加入了团结工联或其附属团体(例如在1980年9月成立的独立学生联盟(Niezależne Zrzeszenie Studentów)、或是在1981年5月成立的农夫工会农业团结工联(NSZZ Rolników Indywidualnych "Solidarność"))这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在一个国家里有四分之一人口自愿地加入了某个组织的历史纪录。一年后团结工联的党纲如此说道:“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自由便没有面包”“而我们心里有的不只是面包、奶油和腊肠,还有正义、民主、真理、合法性、人性尊严、信念的自由以及对共和国的改革。”
运用罢工和其他抗议行动,团结工联试著逼迫政府改变政策。同时团结工联也谨慎著不使用任何暴力,以避免政府获得任何借口动用保安部队。3月19日发生了27名团结工联成员于比得哥什(Bydgoszcz)被殴打的事件后,团结工联在3月27日发动了一次4小时的全国性罢工,是历史上东方国家里最大的一次罢工,瘫痪了整个波兰并迫使政府答应展开针对这次殴打事件的调查。波兰的共产党—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了它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同时团结工联已经准备好与政府进行谈判,但波兰共产党却没有把握要怎么进行谈判,只能颁布一些无意义的声明并拖延时间。在逐渐恶化的共产主义短缺经济以及不愿与团结工联谈判的背景下,越来越明显的是共产政权的唯一选择是展开对这次行动的镇压,否则只能面临失去政权或是革命爆发的结局。在越来越紧绷的气氛下,团结工联在12月3日发表声明,警告若是政府批准对异议人士进行镇压的命令,将会发动一次24小时的罢工,而若是这些镇压真的展开,团结工联将会发动一次全国总罢工。
在格但斯克协议后,波兰政府受到越来越多来自莫斯科的压力,要求波兰政府采取行动并巩固其立场。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被莫斯科视为太过于独立自主,因此波兰统一工人党在1981年10月18日的中央委员会上将他排除为少数。卡尼亚失去了他第一书记的职位,由主张暴力政策的总理(也是国防部长)雅鲁泽尔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将军所取代。
在1981年12月13日,政府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开始取缔团结工联,颁布戒严令并建立救国军事会议(Wojskowa Rada Ocalenia Narodowego, WRON)来取代正常政府机能。在格但斯克的团结工联领导人被拘禁隔离并被严密看守著,数千名团结工联的支持者在午夜被逮捕。在过程中也爆发了数百起罢工和占领工厂的行动,主要在一些最大的工厂和西里西亚的采矿场,但他们很快被准军事的镇暴警察ZOMO部队给平息。其中一次最大的抗议活动在1981年12月16日于Wujek采矿场展开,政府部队对抗议人群开火,杀害9人并造成21人受伤。隔天在格但斯克的抗议活动也导致政府部队开火杀害1人并造成2人受伤。到12月28日罢工已经平息,而团结工联表面上也似乎停止了活动。政府在1982年10月8日彻底非法化并禁止团结工联。
在铁幕以外的国际社会谴责雅鲁泽尔斯基的行动并声援团结工联。美国总统里根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并且由中央情报局提供资金给团结工联的地下组织。波兰民众也依然支持著团结工联。
戒严法在1983年7月正式解除,不过对于公民自由和政治生活的控制都更为严密了,食物的定量配给也更为严格了,直到1980年代后期为止。
地下组织团结工联(1982-1988)
在1982年4月日比格涅夫·布扎克(Zbigniew Bujak)、鲍格丹·里斯(Bogdan Lis)、弗拉迪斯沃夫·弗拉泽尼乌克(Władysław Frasyniuk)和Władysław Hardek组织了暂时协调委员会(Tymczasowa Komisja Koordynacyjna),以作为地下的团结工联暂时的领导组织。在5月6日另一个地下的团结工联组织(地区协调委员会NSSZ“S”- Regionalna Komisja Koordynacyjna NSZZ "S")由伯格坦·鲍鲁西维茨(Bogdan Borusewicz)、Aleksander Hall[21]、Stanisław Jarosz、鲍格丹·里斯和Marian Świtek所创建。在6月另一个战斗团结工联(Solidarność Walcząca)也建立了。
在整个1980年代中旬,团结工联一直是波兰唯一的地下组织,由教会和中央情报局所支援。所有的行动都为波兰的秘密警察所追捕,但他们仍然得以做出反击:在1982年5月1日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中聚集了好几千人(在格但斯克有几千人)。示威运动在5月3日再度展开,以庆祝已被非法化的五三宪法纪念日。更多罢工在10月11日至13日展开,并在隔年5月再次展开。
列赫·瓦文萨于1982年11月14日被释放,但在12月9日波兰秘密警察再次展开大规模的反团结工联行为,逮捕超过10,000名团结工联的激进份子。在12月27日所有团结工联的财产都被政府转移至由政府所创建的工会—全波兰协议工会(Ogólnopolskie Porozumienie Związków Zawodowych, OPZZ)。
戒严法在1983年7月解除,政府也对许多遭监禁的工会成员颁布了一次特赦令。更多团结工联份子在1984年7月22日被释放。在10月5日列赫·瓦文萨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波兰政府拒绝给他护照使他无法出国受奖;只能由他的妻子代为领奖。后来还证实了当时波兰秘密警察准备了许多伪造的档案,以作为瓦文萨不道德和进行非法行动的证据,准备交给诺贝尔委员会以试图取消瓦文萨的候选人身分。
在1984年10月19日波兰秘密警察的干员谋杀了一名相当知名的团结工联支持者,Jerzy Popiełuszko神父,在谋杀的真相暴露后,数千名团结工联支持者参与了1984年11月3日他的葬礼。
地下组织“S”的几个成员Frasyniuk、鲍格丹·里斯和亚当·米奇尼克(Adam Michnik)在1985年2月13日被逮捕,在审判中他们希望与辩护律师商议的要求都被法官拒绝,并被宣判监禁好几年。
在1985年3月11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他代表了苏联国内新的一批希望改革的世代。包含苏联在内的东欧共产国家经济情况越加恶化,迫使戈尔巴乔夫展开一些改革,不只是在经济上(新思维perestroika),也是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开放性glasnost)。他的政策很快造成苏联卫星国家的政治转变,例如波兰人民共和国,在1986年9月11日,225名波兰的政治犯被释放。在9月30日列赫·瓦文萨创建了第一个公开的也是合法的团结工联组织(自从戒严令颁布以来)—NSZZ团结工联暂时会议(Tymczasowa Rada NSZZ Solidarność),与他一起的还有伯格坦·鲍鲁西维茨、日比格涅夫·布扎克、弗拉迪斯沃夫·弗拉泽尼乌克、Tadeusz Jedynak、鲍格丹·里斯、Janusz Pałubicki[26]和Józef Pinior,遍布波兰的许多团结工联分会也陆续公开。到了1987年10月25日成立了NSZZ团结工联国家执行委员会(Krajowa Komisja Wykonawcza NSZZ Solidarność)。
不过团结工联的成员和行动份子仍时常遭到迫害和差别待遇(虽然比起前几年较为轻微),而且工联内部分裂为两个派系,一派为以瓦文萨为首希望与政府进行谈判,另一派较为激进的派系则计划进行反共产主义的革命。
苏联的垮台(1988-1989)
到了1988年经济状况已经比8年前还要恶劣,国际间的制裁加上政府缺乏改革的意愿使得既有的问题更加剧烈。无能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上浪费劳力和资源,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而又缺乏需求。由于国际的制裁和其产品的低劣品质,波兰产品的出口量极低。也缺乏足够的资本以对老旧工厂实行现代化,而短缺经济也造成商店门前大排长龙、和空荡荡的商品货架。
总理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Mieczysław Rakowski)推行的改革开始的太晚、而且规模也太小,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得苏联无意继续支撑他们的傀儡国家。
在1988年4月21日开始了一次新的罢工,从Stalowa Wola的炼钢厂展开。来自格但斯克造船厂的劳工于5月2日加入了罢工。这次罢工被政府于5月5日至5月10日镇压,但没有完全停止:新的罢工于8月15日在亚斯琴别-兹德鲁伊(Jastrzębie Zdrój)的一座采矿场再度展开。到8月20日罢工已经蔓延至其他采矿场,在8月22日格但斯克造船厂也加入了罢工。波兰政府这次决定与劳工展开谈判。
8月26日,内务部长切斯瓦夫·基斯查克(Czesław Kiszczak)在电视上宣布政府有意愿进行谈判,5天后他与列赫·瓦文萨会面,罢工并在隔天结束。在10月30日举行的一场瓦文萨与Alfred Miodowicz(亲政府的工会—全波兰协议工会的领导人)的电视辩论中,瓦文萨借由辩论赢得公共关系的胜利。
在12月18日一个有100名成员的公民委员会(Komitet Obywatelski)在团结工联内成立。它是团结工联内部因对政府的反对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分歧之一,每个派系在反对政府的看法上都有所不同。以瓦文萨和大多数团结工联领导人为首的派系支持进行谈判,不过仍有一些少数派系主张进行反共产的革命。无论如何,团结工联在瓦文萨的领导下,决定追求以和平方式进行。而主张暴力革命的派系从来没有获得太大权力,也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
在1989年1月27日,以瓦文萨为首的反对团体代表团与基斯查克为首的政府代表团进行了一场圆桌会议,这场会议被称为圆桌会议,总共56人参加: 20人来自“S”团结工联、6人来自OPZZ团结工联、14人来自PZPR(波兰统一工人党)、14人“独立权威人士”以及2名神父。圆桌会议在华沙举行,从1989年2月6日直到4月4日。以贾鲁塞斯基将军为首的波兰共产党徒希望能吸收突出的反对派领袖加入统治阶层,而无需变更现有的政治结构。在实际上,这场会议彻底改变了波兰政府和社会的型态。
经过会议讨论后,团结工联被正式合法化,而新成立的团结工联公民委员会(Komitet Obywatelski "Solidarność")也被允许参加即将到来的选举。选举法规定团结工联可以推派35%议席的众议院候选人,但并没有限制参议院参选人的数量。宣传活动得以在投票日之前合法进行。在5月8日第一份支持团结工联的报纸选举日报(Gazeta Wyborcza)开始发行,瓦文萨与其他候选人的宣传海报传遍全国。
在一次选举前的民意测验指出波兰共产政府将会获胜,但第一回选举结果显然是团结工联大获全盛,取得众议院161个议席中的160个,以及参议院99 个议席中的92个。而第二回选举团结工联则赢得几乎每一个议席—161个众议院席次、99个参议院席次。这场选举彻底击败了统一工人党和其傀儡政党,团结工联不可思议的压倒性胜利也震惊了每个人。新的众议院被团结工联牢牢掌控。
在6月23日一个新的“团结工联”公民国会俱乐部(Obywatelski Klub Parlamentarny "Solidarność)成立,由布罗尼斯瓦夫·葛莱米克(Bronisław Geremek)所领导,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傀儡政党:ZSL和SD也反叛了统一工人党、加入这个新政党,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极少数了。在8月24日众议院选出团结工联的代表泰狄士·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为波兰总理。他是1945年以来第一个非共产党的波兰总理。到8月底以团结工联为首的联合政府形成了。
胜利之后(1989-现在)
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标志了波兰历史和团结工联新的一章。在击败共产政权后团结工联的角色变的较不重要了,也不太能适应作为一个政党的角色,很快的团结工联的支持度开始降低。在团结工联内部各派系的冲突越演越烈。列赫·瓦文萨被选为团结工联的主席,但他的支持度显然将会逐渐下降。瓦文萨在工联内的主要对手弗拉迪斯沃夫·弗拉泽尼乌克离开了团结工联。在9月瓦文萨宣布选举日报没有权力继续使用团结工联的标志。接著瓦文萨表示了参加1990年波兰总统选举的意愿。在12月瓦文萨当选了总统,辞去了团结工联主席的职位,也成为了第一个经由普选选出的波兰总统。
隔年的2月,马里安·克萨克莱夫斯(Marian Krzaklewski)当选了团结工联的领导人。尽管瓦文萨担任波兰的总统,他的政见和团结工联新的领导阶层产生了分歧。因此团结工联不再支持他,反而越来越批评政府的表现,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政党以参与1991年波兰国会选举。这次选举有非常多政党参与角逐,许多都自称为反共产主义的代表,而NSZZ “团结工联”党只获得了5%的选票。在1992年1月13日团结工联宣布发起第一次针对民主政府的罢工:为期1个小时,以反对提升能源价格的政策。另一次为期2小时的罢工在12月14日展开。在1993年5月19日团结工联的代表对政府总理发起了不信任动议,动议通过了,但总统瓦文萨没有接受总理的辞职,并解散了国会。
由于解散国会而在接下来1993年再度举行的国会选举中,显现了团结工联的支持度在经过3年后下降至何种地步。尽管许多团结工联的成员试图与右翼的政府划清界线并采取较为左翼的姿态,但团结工联仍然被视为是与政府同一路线的团体,并且支持度持续下跌。由于国家从共产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阵痛期中无法立刻提升财富和生活水平,对经济的电击疗法也遭遇越来越多反对。在选举中团结工联只获得4.9%的选票,距离进入国会所需的5%门槛还相差0.1%(团结工联还有9个参议院议席,比之前减少2席),而胜利的政党则是民主左派联盟(Sojusz Lewicy Demokratycznej)—一个后共产主义的左翼政党。
相当讽刺的转变是,团结工联加入了之前的敌人—全波兰协议工会(OPZZ),而许多抗议者也是由两个工会所共同组织的。在接下来一年里,团结工联组织了几次罢工以抗议波兰采矿产业的劳工处境。1995年一次在波兰国会门口发动的抗议遭到警方驱离,只不过使用的是警棍和强力水柱、而不是真枪实弹了。团结工联决定在1995年波兰总统选举中支持瓦文萨,但这场选举成为民主左派联盟第二次胜利,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以51.72% 的选票当选总统。团结工联呼吁进行第二次选举的,但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不过众议院仍然得以通过一项谴责1981年戒严法的动议(尽管民主左派联盟反对之)。同时,左翼的全波兰协议工会OPZZ拥有250万名成员,超过了现在团结工联成员的2倍(130万名成员)。
在1996年6月团结工联选举行动(Akcja Wyborcza Solidarność, AWS)成立,由超过30个右翼政党组成,联合了自由派、保守派和基督教民主主义的力量。在1997年的波兰国会选举中获胜,耶日·泽克(Jerzy Buzek)成为总理。不过,在许多有关改革的国内争议,以及是否在1999年加入北约、和是否加入欧盟等争议,加上许多党内的内斗以及贪污的丑闻,使得AWS失去了大量民意支持。AWS的领导人马里安·克萨克莱夫斯输掉了2000年的总统选举,而在2001年的国会选举AWS甚至连1席议席都没有拿下。
目前,团结工联有著150万成员,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极小。在团结工联的战略计划上宣称道:“(团结工联)...以基督徒伦理和天主教社会训导来作为行动基础,领导保护劳工利益的行动,并满足劳工在物质、社会和文化上的抱负。”
对国外的影响
团结工联的罢工胜利导致一系列在中欧和东欧的和平反共主义运动的胜利,被称为1989年的革命(Jesień Ludów)。团结工联的成功经验不断的以各种形式被其他东欧共产国家的反对团体所重复,最后导致东欧集团的解散,以及1990年苏联的彻底解体。
战斗队员
在于苏联式社会由于士气低迷而陷入的内部危机,更由于冷战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匮乏情况(被称为短缺经济)而进一步恶化。
——————————————
这句就是放屁。波兰70年代当时大搞外向经济,借了两百亿美圆外债,建了一大堆面向国际市场的工厂,最后受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萧条影响,还不起债,连国家破产的事都干了。波兰工人看着满柜台好东西买不起,早一肚子火了,加上失业……
维基那玩意非得过滤过滤才可读。满嘴跑火车是反共救国军的常态。
——————————————————————————————————————————————————————————
若干讨论
后新左派
波兰(相似的还有匈牙利)在70年代初都是在改革陷于停顿时正好碰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大量“石油美元”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下降,于是就大举借债(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结果到了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幅度提高利率(克服通货膨胀)……
战斗队员
罗马尼亚也一样。为了还债拼命出口农产品,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老齐奥塞四库总算还了西方的债,又成了“暴君”……
后新左派
齐很早就开始搞“个人崇拜”和裙带关系了(他的夫人、子女全都成了罗党的高干),这是事实。罗国内、党内(含高层)对此的不满早已出现并在不断积累,直到有一天终于……
东欧国家的改革遇到的障碍极大,障碍的来源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能不断地回避矛盾(甚至改革本身也变成了……,迈斯纳的“经济主义”当指此),而矛盾也就不断地积累和升级,直到……
战斗队员
这个是自然的。我强调的重点是罗官僚上层本心是靠拢西方的,70年代也得了不少好处,风头一变,暴君的帽子就加冕了。

【波兰团结工会运动史料专辑】(附有若干组当代和谐左翼讨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