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了解如何在網上賺錢

了解如何在網上賺錢

比較有價值的網站
由於用戶的貢獻,NetBusinessRating可以比較所有的網站,以他們在許多排名分類網上賺錢。各成員對每個贏利的網站表達的意見讓我們到指定的狀態就其支付的可靠性。請訪問我們的排名,看看哪些是最可靠的,並避免詐騙。


等...跟隨我們的社會網絡,敬請關注我們。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Marketing: 上網賺錢指南書籍

Marketing: 上網賺錢指南書籍: 秘撈攻略--零成本上網賺錢術 作者 出版動力編輯部 2012-11-08 http://bit.ly/WC8VmO 會用滑鼠就能月賺 $3000 的秘撈攻略  教你瞞住老闆用公司電腦賺職搵快錢  *揭開交友網低調搵錢秘技  *海嘯公司電腦自救技  *5分鐘幫你起...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如果每天能坚持在20分钟 可降50%死亡风险

麦克米伦癌症援助中心和漫步者(Macmillan Cancer Support and the Ramblers)发行的Walking for Health发布了这一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如果每天能坚持在20分钟内走完1英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治疗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50%死亡风 险。
具体到不同的癌症,这一数据稍有不同。研究表明,每天有规律的适度运动,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可降低40%。前列腺癌患者死亡风险可降低30%。对于罹患肠癌的病人,如果每天坚持步行2.5英里(约合4公里),那么死亡风险可降低50%。
预防乳腺癌

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只要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低12%。(Fotolia)
法国一项涉及40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只要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低12%。另外,美国癌症协会历经17年,对7万3千多名妇女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降低患乳腺癌的机率,与每周至少走7小时路有很大关系。
乳腺癌防治专家也表示,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要克服乳腺癌,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走路。
降低患肠癌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小时,可降低50%患大肠癌的风险。运动可以预防肌力下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肠子的蠕动速度,较不容易造成肠沾黏现象,而走路是最轻松简单的运动。
防患胰腺癌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可使患胰腺癌风险降低50%。
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热量过剩有关,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热量。此外,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而起到防癌作用。
抵抗前列腺癌
在英国每年有37,000人被诊断出罹患前列腺癌,并有近10,000人因此死亡。专家表示,前列腺癌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与现代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激素分泌异常是前列腺癌诱发重要原因,而运动可明显改善内分泌,调节激素水准。
美国加州大学针对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后发现,每周只需快走3小时,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降低57%。
除此之外,多项国际研究也发现,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每天坚持快走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
走路有讲究 走对了功效加倍

走路姿势正确,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走对了功效会加倍。(Fotolia)
走路是最简单安全的运动,无论对健康的人或患病者,运动都能阻止疾病发生和发展。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长时间、有节奏、速度相对较快的走路,才能达到改善健康效果。
但走路还是有讲究的,走路姿势正确,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走对了功效会加倍。
姿势:正确的走路姿势要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速度:每秒走2步。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快走应保证每次40~60分钟,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时间:下午4点后。下午4点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地点:道路平坦、空气好。最好在公园等空气品质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
为避免运动伤害,为自己准备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以保护脚踝关节,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
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早 在2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走路定为“世界最佳运动之一”,并呼吁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健走都不晚。各国政府为了鼓励人民健走采取了不同措施:英国政府 在法律中明订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德国政府则专门修建了比汽车道还宽的步行道,很多德国企业甚至发给走路上班的员工补贴金奖励;美国三藩市,将鼓 励人们走路视为城市发展第一项目;而在荷兰,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走路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健走活动,每年吸引世界各地上万人参加。
责任编辑:李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要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中港台时间: 2014-09-14 02:32:13 AM 【万年历】
本文网址: http://cn.epochtimes.com/gb/14/9/11/n4245921.htm减少50-患癌危险-只需常用简单动作.html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Free Data(免費共享資料): 抑癌排行榜

Free Data(免費共享資料): 抑癌排行: 余宗憲 醫生强調, 如每個收到這份簡訊的人, 能夠轉發十份给其他人, 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了, 希望你也能幫忙做了你的部分。感謝!
癌症預防研究所公布抑癌 蔬菜排行:
01:  熟番薯   98.7%
0...



余宗憲 醫生强調,

如每個收到這份簡訊的人,

能夠轉發十份给其他人,

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了,

希望你也能幫忙做了你的部分。感謝!


癌症預防研究所公布抑癌
蔬菜排行:
 


01:  熟番薯   98.7%


02:  生番薯   94.4%


03:  蘆筍       93.9 %


04:  花椰菜   82.8%


05:  卷心菜   91.4


06:  菜花       90.8%


07:  西芹       83.7%


08:  茄子皮   74.0%


09:  甜椒       55.5%


10:  胡蘿蔔   46.5%


11:  金花菜   37.6%


12:  薺菜       35.4%


13:  苤蓝       34.7%


14:  芥菜       32.9%


15:  雪里蕻   29.8%


16:  番茄       23.8%

温馨提示:


所有番薯還有骨膠原,

以黄心番薯最多,

而抗癌成份最多是紫心番薯,

及熱檸檬水不加糖也是抗癌,

為了健康,請把這條短信轉發給您想關心的人!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教育、不比不知道,原来在中国养孩子全世界最贵!

教育、不比不知道,原来在中国养孩子全世界最贵!
去年,有一部名叫《孩奴》的电视剧,揭示了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拼上一切的苦涩、无奈、和悲愤的现状。而放眼周遭,大多家长也都背负着重重压力,小到食品安全——能选进口的就不买国产,大到学区房——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的教育,每一个选择背后,可谓都煞费苦心,也推高了养娃成本。
然而单从抚育成本而言,只有中国家长在做孩奴吗?那些包括存在育儿补贴的国家里,他们养孩子的预算又如何?
美国
《华尔街日报》7月23日报道,美国大部分孩子出生在七、八月份,预计会有逾70万婴儿诞生。养一个普通孩子的成本预计24万美元,而孩子一旦患有自闭症或其他病症,抚养成本将增加140万到240万美元不等。
据悉,在美国,儿童看护成本是家庭支出最多的一项,平均每年花费1.8万美元,甚至超过食品和住房的支出。约84%的家庭父母有一人要工作,63%的家庭两人都在工作,因此托儿费是一项必要支出。
美国农业部营养政策与宣传中心此前的数据:有两个孩子的中产阶级家庭每年平均在每个孩子身上花的钱大约在11,610美元至 13,480美元。用在孩子身上的开支随家庭收入增长而增加。
举例来说,收入在5.7万美元至9.9万美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将孩子养到17岁大概要花22.1万美元(经通胀调整后的数字约为29.2万美元),而收入更高的家庭大约花费36.7万美元左右。这还没有计入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或生孩子的费用。
波兰
在波兰,生养一个孩子是非常贵的。先从生孩子说起。如果是去私立医院检查身体、支付单独产房、预定特定的产科医生等等,加上布置婴儿房、买婴儿车,还有尿布、婴儿服、奶粉等必需品和其它用品,大概算下来,从母亲怀孕到孩子1岁期间的开销至少达7500兹罗提,相当于将近18000元人民币,而这当中还不包括孩子吃的费用。
随着孩子长大,支出更是不断增长。买玩具、培养孩子兴趣、娱乐、购书等等都会花费不少。为了保障家庭收入,大部分家长都需要上班,照顾学龄前孩子就成了大难题。如果要雇佣保姆的话,家长每月至少要花大概1300元人民币到4600元人民币。如果上幼儿园,价格会稍微低一点,每个月大概是700到2500元人民币之间。
但是,据波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税后约为2600兹罗提,也就是6000元人民币左右。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养育孩子是“无底洞”,在生孩子之前,有必要在银行开立一个“无限支出”的账户。
日本
日本是极其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尽管日本在1972年起便对有儿童家庭进行补助,但多数家长仍感到庞大的教育支出是压在身上的巨石。特别是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和今年消费税的上涨,更使家长们对政府的教育福利政策感到不满。
根据官方资料,日本政府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补助偏低,税收优惠也有限,致使家庭负担过重,这是现今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有家长告诉媒体记者,家庭支付完繁重的学前费用后,如果孩子能从公立小学一直上到公立高中毕业,将最大程度地为家庭减少支出;反之,如果上了私立学校,家长们将需要一笔较公立学校至少多一倍的教育经费。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做的学费调查,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上公立学校平均需要花费795万日元(约合7.7万美元),而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上私立学校则需花费2205万日元,接近前者的三倍。
此外,与中国家长一样,日本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的课外学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几乎是学生们下课后必去之地。文部科学省统计,各类校外补习班方面,小学生年均需花费20.9万日元,初中生年均28.3万日元,高中生年均15.6万日元。
英国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显示,英国父母抚养一个孩子并供其上大学的总费用在2014年将升至22.7266万英镑(约237万人民币)。
数据显示,自英国最大的互助会在2003年发布第一份儿童费用报告以来,抚养一个孩子的总费用已经增长了62%。目前,父母每年抚养孩子的费用占其年收入比例为28%,
和日本类似,英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费收取情况大不相同。在英国,5岁到17岁的孩子享受义务教育。如果孩子就读公立学校,学费免费,可以大大减轻父母的开支。
如果选择私立学校,那么教育投入就昂贵得多。私立学校委员会估计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学期平均学费为1000英镑(10430人民币),一学年一般包括三个学期。上小学的孩子(5-11岁)每学期平均学费为2600英镑(27120人民币),其中寄宿生的学费要更高。上高中的孩子(11-16岁)若就读于走读学校,每学期平均学费为3000英镑(31292人民币),寄宿学校就更高了。
无论公校还是私校,到了大学阶段,父母就该自掏腰包了。从2012年开始,英国大学的学费最高上限由之前的每学年3290英镑(34315人民币)调至9000英镑(81198人民币)。其中,名牌大学的学费往往更高。剑桥大学发布报告称,2014-2015学年攻读该校本科的学费每年达9000英镑(81198人民币)。
此外,英国家庭和儿童保育基金会与网络母亲网站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去年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父母请病假照看放暑假的孩子,还有12%的父母不得不完全放弃工作,因为在长达6周的暑假中不可能找人帮助照看孩子。这些发现意味着,英国经济每年要为此遭受大约1亿英镑(约合1.71亿美元)的损失。
法国
法国是欧洲出生率最高的国家,在法国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2008年法国共有82万名新生婴儿。有如此高的婴儿出生率,究其原因,还是国家给的补助到位。从孩子出生到上学,从找保姆到入托,法国人拥有充足的假期和诱人的补助。
现在,法国每年花在这方面的支出已经占到了全国生产总值的8.3%。如果父母的收入处于低保水平,那么孩子就会免费享受各种社会补助。如果是单亲母亲养育孩子,那么孩子享受的补助更加高,有时甚至超出母亲一个月的工资。
在法国,孩子的学费花费是非常少的。从幼儿园持续到高中这段期间,孩子的学业都是免费的。花费最大的应该是大学的学费,但这笔花费的实际支出也不大。法国的公立大学学费一般一年只要二三百欧元,获得奖学金的孩子所缴纳的学费就更少,只有几十欧元。所以如果家里的孩子只是上一般的公立大学,对家庭是毫无负担的。当然,商校和私立学校的学费还是很高的,能高达一两万欧元。
德国
关于德国家庭养育孩子的总体花销,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统计如下:0-6 岁平均每月花销468欧元(约合3986元人民币),总计花费约33696欧元(286995元人民币);
7-12岁每月平均花销568欧元(4838元人民币),共计约40896欧元(348319元人民币); 13-18岁每月花销655欧元(5579元人民币),共计47160欧元(401671元人民币)。
在7岁以后,一般一半的开销用于衣食等基本生活,一半用于教育、培训等软性投入。此外,德国家庭为新生儿置办装置平均花销为3000欧元(25551元人民币)。所以,在德国要把孩子养到18岁,大概要花费124752欧元(1062537元人民币)。
但是在这18年中,父母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总计将近4万欧元的“儿童金”作为补贴。对于德国这样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社会来说,孩子就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也是将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柱,因此为之付出的每一欧元从长远来看都是值得的。
新加坡
对于新加坡公民来说,养小孩绝对算不上是个负担。新加坡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政府对生育和抚养孩子都有大量福利性质的措施。小孩从出生起就会拿到政府给与的“婴儿花红”。所谓的婴儿花红是说,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可以每人给家庭带来4000新元,也就是大概近2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第3和第4个孩子各可得6000新元,大概人民币3万元。
此外,政府还推出1元对1元的儿童培育共同储蓄,也就是家长在孩子的儿童培育户头每存入1元,政府就相应地存入1元,但是这个户头不能提取现金,只能用来支付孩子的教育和医院诊所费用等。
到了入学年龄,新加坡小孩照样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学费很低。我一个新加坡朋友的小孩上小学,学费每个月还不到5新元,也就是25元人民币,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喝杯咖啡都要七八新元的国家,小孩的学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华人家庭一般都很重视小孩的培养,会花钱给孩子补课,培养业余爱好。按照每个孩子参加种类和项目不同,这笔费用差别很大,每个孩子每月的花费大概从1500人民币到5000元人民币不等。
中国
有媒体推算,撇开将来的物价和教育费用上涨因素,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至其大学毕业,至少需要花费50至130万元人民币。如果还要海外留学,那就至少要200万元了,而且这样的费用支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高消费城市,基本上已经算是“最低标准”了。
根据中国社科院早前公布,截至2005年,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大到16岁的抚养总成本平均已达25万元,如果再算上孩子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这一数字达49万元。
也有人指出,从2011年算起,把孩子养到25岁,花费过百万:从幼儿园到大学,除去义务教育,学杂费9万;择校费3万左右;孩子上兴趣班,3万;日常花销平均每个月1500元,25年45万;以上整个花费就达60万;再帮孩子付掉买房的首付30万 …
这样算下来不难发现,父母养儿的成本就要超过100万了。中国的父母这辈子把孩子拉扯大了,个个都是百万富翁。
2013年,一张《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曾走红网络。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其次是上海,生育成本是247万元;第三位的是深圳,生育成本是216.1万元;第四是广州,成本是201.4万元;第五位是杭州,成本是183.2万元;第六位是南京,成本是170.1万元;第七位是武汉,成本是160.6万元;第八位是青岛,成本是152.6万元;第九位是西安,成本是142.5万元;第十位是长春131.5万元。
排行榜还把城市家庭工资和养育孩子成本进行对比。其中北京家庭夫妻双方不吃不喝需工作23年才能攒够生育成本;上海需要20.58年;深圳需要18年;广州需要16.78年;杭州需要15.27年;南京需要14.18年;武汉需要13.38年;青岛需要12.72年;西安需要11.88年;长春则需要10.96年。
当然,上述各项推算都是取平均水平值,现实中千家万户情况各异,为人父母的大多都各自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轉)

中国,别逼我们离开你

习大包,您干脆解散中国吧!

攒钱买房 ,还是攒钱移民? 如果我这辈子走不了,我一定要把我的下一代送走,给他一条活路。
近日,一条题为《中国,别逼我们离开你》的微博在互联网上疯狂流传:中国,工资3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 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 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孙笛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特意穿着崭新的行头回国——9.9美元的Croc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裤,30美元的Tommy Hilfiger牌T恤衫。孙笛发现,这些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 “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了!”孙笛向记者感叹。 她清楚地记得,出国前她和朋友在汉拿山餐厅吃了一顿烤肉,点了3个菜,一共120元。回国后还是在同一家店,点同样3个菜,价格却变成了240元,“盘里的肉还少了”。 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与孙笛有同感。他最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托人从海外买东西。

最新的成果是一台折合人民币24000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这台相机的价格是4万元。 事实上,尽管经常在各大电视台评点财经大事,但在去年的美国之旅以前,他从没想过中国的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 动身之前,一个因生意原因多次往返美国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什么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 对此,时寒冰半信半疑,毕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 但很快,时寒冰就受了“第一次刺激”。在洛杉矶一家叫“小台北”的中餐馆里,他们4个人点了份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有49美元,“比上海便宜得多”。 时寒冰以为老板算错账,特意又问了一遍,结果朋友笑他说:“这有啥奇怪的,你要是去商场,就更觉得离谱了。” 这句话让偏爱实证调研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他推掉所有游山玩水的安排,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对比的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台国内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标价只21000美元。 如果换一种比较方式,差距或许更加显眼: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同样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在美国的商场里,最人满为患的地方往往是卖箱子的地方。时寒冰说,在新秀丽的柜台前,几乎每个外国服务员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国内售价为1500元左右的箱子通常标价70多美元。 “我前面的一个大哥一口气买了12个箱子。”回忆至此,时寒冰忍不住笑了。 不止于此,因为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过于便宜”,仅相当于国内同类产30%~40%左右,时寒冰还一度被夫人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

更为夸张的情景出现在LV这样的奢侈品店,时寒冰记得朋友给他讲了一个亲眼所见的笑话,因为LV箱包这样的奢侈品在美国可以便宜3成左右,往往遭遇到中国顾客的疯抢,一名中国客人曾指着店里的三款LV包说:“这个,这个和这个,我不要,其他的都包起来。”通过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的调查结果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即便“MADE IN 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国内便宜50%以上。 回国后,时寒冰接连更新了十几篇博文,专门记录美国物价。 事实上,在这段对价格格外敏感的年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在美国生活的中国记者高娓娓在年初出版的新书中特意记录下这样一组数字:在华人超市,海蟹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5.99美元到12.99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0.99美元一磅(0.4536 公斤)。泰国米50磅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0.50美元。西红柿1美元1磅。葡萄0.99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高娓娓告诉记者,在美国,即使算上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月薪两千美金)足够养活一家3口人。 有趣的是,在对此现象困惑不已的群体当中,还不乏经济学家。 同样是在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 相比于其他留学者,这个从江西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把更多目光投到了房价的对比上。据他观察,在美国的二线城市,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40万美元左右,这200平方米指的是使用面积,不包括附赠的前后院。 “换句话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放在中国其实就是别墅。”聂辉华略显遗憾地说,“而且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事实的确如此,据国际不动产代理商戈登·罗克(Gordon Rock)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不需要太长时间,迈阿密需要4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5.9年。 而在北京,面对校园周边每平方米超过4万元的房价,聂辉华按照现在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即使去买每平方米两万元的商品房,这个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很多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不想回来不是因为不爱国,”聂辉华说,“他们是怕30岁读成回来后买不起房和车,失去尊严。” 聂辉华还记得,在哈佛读书的时候,花70多美元为自己买了一件哥伦比亚牌冲锋衣,在国内,这件衣服要卖1500元。有感于此,他随手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结果,一段时间后,有学生提醒他,“聂老师,你写中美物价的文章在天涯论坛上被点击了30多万次,排在第一名。 多么可爱的中国啊! 涮着像羊肉的老鼠,剧毒的生姜, 有一天我们突然死去一点都不奇怪。中国人真的很强悍:早起, 买根地沟油油条, 切个苏丹红咸蛋, 冲杯三聚氰氨奶, 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 中午, 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 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 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 泡壶香精茶叶。 下班, 买条避孕药鱼, 尿素豆芽, 膨大西红柿, 石膏豆腐, 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 开瓶甲醇勾兑酒, 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熏蒸的馒头。 饭后抽根高汞烟, 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 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XP, 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核辐射算啥,很严重吗? .国人开的车, 行驶在全世界最堵的路上, 交着全世界最多的买路钱, 避让着全世界最多的特权车, 提防着最厉害的马路杀手, 暴露在全世界最密的电子眼下, 担心着全世界最诡异的罚款命运, 买车缴上全世界最多的税费, 烧着全世界最贵的油,还TMD找不到停车位!!!但是我们还必须要坚强地活着: 因为...因为墓地又涨了…… 。(转)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瓦格纳:今日中国是资本主义和共产党独裁结合体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斯大林主义受难者协会”,“共产党暴政牺牲者协会联盟”在欧洲现实和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协会主席瓦格纳在记者的专访中谈了他对中国现状和年轻人争取自由的看法。
共产党暴力制度受害者协会(UOKG)主席瓦格纳(Rainer Wagner).bmp
图片:共产党暴力制度受害者协会(UOKG)主席瓦格纳(Rainer Wagner)。(天溢提供)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斯大林主义受难者协会”,以及后来成立的“共产党暴政牺牲者协会联盟”下的很多组织在欧洲和德国当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八月二十三号是欧盟设立的“欧洲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者纪念日”,记者在二十二号采访了这两个协会的现任主席瓦格纳先生,在采访中瓦格纳主席不仅介绍了他们所参与的“欧洲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者纪念日”的建立,以及今年的纪念活动,而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比介绍了对于中国现状的看法,在共产党统治下争取自由的经验。

瓦格纳主席曾经在东德共产党政权下生活三十一年,对此他介绍说,我是基督教神学工作者,是在当年东德开始学习神学的。在十五岁少年时代我第一次受到共产党的政治迫害。那时候我企图逃离东德,但是没有成功而被逮捕关押了几乎两年。这是我在六七年第一次被关押。第二次试图逃离东德是在被释放后不久,六八年年底又第二次被捕。后来在东德教会大学中学习,然后在教会中工作,并且开始从事抵抗共产党的活动。为此我一直受到监视,在我的同事中就有被秘密警察威胁,专门监视告密我的人。后来我在一九八三年逃到西德,在西南德生活,从八四年在开始参加斯大林主义受难者协会的工作,现在除了是“斯大林主义受难者协会”、“共产党暴政牺牲者协会联盟”的主席外,也是秘密警察监狱纪念地顾问委员会主席,柏林墙基金会顾问,以及一些援助共产党受迫害者协会和基金会的负责人和顾问。

关于他如何看待今天中国的情况,瓦格纳主席说,我是这样看今天的红色中国的,它现在处于一种非常令人厌恶的状况,它把资本主义和共产党的独裁结合在一起。从德国看它,它是一种极为令人厌恶的、绝对的独裁政权,一种官僚制度高度集中的从上而下的控制,任何和它对立的意见根本不可能得到表达。为此,我们由德国就能够看到它所带来的很多非常明显的严重后果,它现在已经带来的最糟糕的社会结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剥削问题。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环境保护措施非常缺乏,这造成中国环境普遍的急剧恶化。对资源的过渡使用和开发,最终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我们也看到,它对于少数民族和族群的威胁和迫害,如对维吾尔族问题,在西藏的问题,以及其它类似的地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以及其它的要求民主、维护权力的问题,我认为共产党政权没有妥协的打算,甚至没有妥协处理的能力。

为此,瓦格纳主席以自己的经验特别谈了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如何争取自由。他说,对于年轻人,我想说几句发自内心的话。他们应该有勇气争取自己的自由,要利用所有一切可能争取,如今天的网路,及其它一切可能得到信息,传播信息,从而开拓没有共产党宣传的民主的公共空间,推动自己想要的图景。他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每一个小的自由空间,扩展它,来对抗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

(特约记者:天溢  责编:吴晶)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小提琴手克劳斯(Klaus der Geiger)——德国最著名的街头音乐家

小提琴手克劳斯(Klaus der Geiger)——德国最著名的街头音乐家

二, 02/08/2011 - 02:21 — LabourWorld
作者:张平山


2011-4-23 11:46 上传
下载附件 (37.78 KB)



  关于这位六、七十年代激进运动的艺术传人,《小提琴手克劳斯(Klaus der Geiger)——德国最著名的街头音乐家》一文已做了介绍。文后附有他创作的六首歌的歌词——反对老板,反对工会官僚,反对施罗德、布什等当今世界的统治者——译笔很好,可作为优秀的当代政治诗来欣赏。和中国目前的劳工歌曲或进步歌曲相比,克劳斯的音乐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得多,表达方式上自由、随兴与辛辣得多。在会面中,克劳斯谈到的一些事情,没有见诸这篇小文,兹做些补充。
  这位左翼音乐家出生于1940年,自幼家贫,父母将他寄在别人的家庭抚养。养母给了他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音乐方面。从5岁开始他便学习小提琴,后来在音乐学校就读了一段时期,但是照他的说法,“没学到什么”。
  反越战运动兴起时,他以现代音乐作曲家身份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同时受到嬉皮士文化的影响。接着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理由是“外国人不得参与本国的政治活动”。
  回到德国后,他放弃了有着“美好前途”的音乐事业,从此专注于街头表演,至今他仍满意于这个选择。他热爱民众,民众也喜欢他,他的街头音乐会总是人头跻跻。“我对民众观点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克劳斯不无自豪地说。
  他经常参加不同的社会运动,支持过不同的政党。比如,他曾支持社民党勃兰特——就是那个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的总统——的选举活动。但其中很多政党他已不再支持,因为它们上台后就腐化了。七十年代时,他是“红军(派)”的忠实支持者,因此在参与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时,曾被夺去麦克风。他支持过绿党,也代表过他们参选,但目前已一刀两断——该党上台后也不那么绿了。他现在主要支持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但关系不甚密切,他觉得他们不够灵活和开明,就像行进在隧道中,看不见其它东西,只能望到远处的一盏灯。
  因此到现在,他采取随机(随意)的活动形式,不在乎是什么政党,只要于民众有利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比如最近在斯图加特的反对兴建新火车站的运动。
  他经常受到外国组织的出国访问邀请,比如日本大阪的“无家可归者”组织。他们帮助十万名无家可归者,这些人没有固定职业,等着做日工,或是从事——与在德国无异的——“快速服务”之类的临时工作。
  他曾到过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学校里为小孩子们上音乐课。他前往遍地纸屑和碎布的贫民区,很多无家的小孩子在街头流浪。那里一般人不许参观,他是得到控制该贫民区的大毒贩的批准才进去的。
  几番周游后,他发现德国与其它国家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


相关链接(包括其它介绍、作者的歌词及音乐欣赏等):
http://www.laborpoetr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extra=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汽车业危机中 参观科隆福特汽车厂

汽车业危机中 参观科隆福特汽车厂

六, 11/27/2010 - 22:11 — Kenneth

作者:张平山



  我们一行在10月参加了由德国亚洲之家和全球化监察所联合举办的交流。头一天,即10月11日晨,我们参观了科隆的福特汽车厂,并同那儿的职工代表会代表和工会副主席交流。

  进厂后,先来到职工代表会的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一本“选举手册”,一面红,一面蓝。从蓝色封面翻阅起,是有关工会选举的宣传资料。倒过来,从红色封面翻起,则是职工代表会选举资料。德国的职工代表会在企业里享有咨询权,举凡有关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资及福利,雇佣与解雇等,雇主都要咨询它。这就是德国所谓劳资共决的模式。(关于德国的职工代表会的介绍,请参考同期文章《德国劳资共决制度中的职工委员会》一文)

  职工代表会代表阿里先生(Cicek Ali Dursun)接待了我们。阿里是库尔德人,属于土耳其移民第二代,现已加入德国籍。阿里先生介绍道:

  科隆的福特车厂主要生产Feista型号轿车。此外生产模具(工具)、档位等,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制造摩托。厂内设有研发机构,以及学徒培训中心,每年培训500人。过去30年,汽车行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前每天只能做700辆车,现在每天产量1870辆左右,约79秒做一辆车。近来日产量减少为1850辆左右。以前一部机器只能做一个型号,现在能够做6个。一辆车由294个部件组装,烧焊2799次。25年前工厂有3万5千工人,目前有2万名,来自67个族裔,其中167人来自库尔德等少数民族。约有1.3万人是五金工会(IG Metall,简称IGM)会员。厂内有900名工会代表(直译为“信任人”),作为工人和工会之间的联络员,收集并传递信息。每个工会代表负责10~20名工人。工会代表之上,是小组长。由于德国政府新近将退休年龄提至67岁,以及福特厂对女工的不利待遇等等,工会发动过警告性罢工。科隆福特的工人十分之一是女工。在对待女工方面福特声名不佳,近来有所改善,工会成员中女工的数量有了增长。

  高度自动化下的工人力量

  对我们这些多数没有见识过汽车厂的人来说,参观生产车间还是挺让人好奇的。有人还说,普通人能够在职工代表会代表带领下参观车间,这在中国大陆或者香港都稀有。车间环境很整洁,布局也井井有条。车间的公告和指示牌文字使用双语(德语,土耳其语),这也要归功于70年代的大罢工。每个车间都有职工代表会办公室,有1至2人办公;有医务室。一路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庞然大物般的“机器手”在自动操作,左左右右地挥动着铁臂。阿里先生介绍说,2000年科隆福特厂更新了全套设备,其中50%为自产设备,50%是租来的,可同时生产七种类型的汽车,每天产量1800至2000辆,生产效率全球最高。目前机械手达到680个,意味工厂高度自动化,工资只占总成本14%左右。高度自动化导致工人数量下降,不少工位只有少量工人,全厂工人颇为分散,使到工人交流更少,不利团结。但是另一方面,正如马克思说过,资本越来越密集的结果是越来越少量的工人,推动着越来越巨额的资本,意味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上有更为关键的角色。一旦他们罢工,资本家的损失就会更为巨大。

  有人问到厂里的生产安全问题。阿里说,职工代表会对此很关注。在采用“机器手”以前,厂里的工伤事故不少,现在少得很了。工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时不停重复同一个动作;三班倒问题。他们在对比后,认定轮班制极大地扰乱工人的生理周期,带来许多问题,因而厂里实行三班倒,但不采取轮班制。

  不断采用新技术、以自动化设备替换熟练工人,是资本主义企业竞争及控制工人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可节省人的劳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带给工人的却总是裁员、减薪的噩梦。以电焊车间为例,原本有60多个的人手,采用“机器手”之后,便不用工人了。每台机器可代替2名工人。工会曾就此事讨论过:是否不让“机器手”取代工人?后来他们提出一个办法来遏制这一趋势,就是向机器手“征税”(由资方来付),理由是:作为生产者的工人要交税,那么代替工人从事生产的机器手也应当交税……这个提议未能付诸执行。

  在各工序当中,以组装车间的工人最多,工作靠人工完成。

  工人每班7.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35小时(实际时间是37.5小时,多出的工作时数可补休假),工作量仍然很大。每天半小时午饭,另外每天三次小休,前两次为时9分钟,最后一次为时14分钟。每年有6周(30天)的假期,重残患者为32天。工人平均月收入(净工资)约2100欧元。厂内有120名外派员工,待遇与本厂工人相同。

  在其它工厂,派遣工的待遇比正式员工要差很多。例如在供货商的厂里,有1/3至60%的工人都是派遣工,时薪仅7欧元,月收入900~1000欧元。以三口之家来算,每月房租就要700欧元,占了一大半。因此很多工人的生活相当拮据,被迫向社会服务中心寻求救助。这在德国历史上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今年,克虏伯工厂的工人发出“派遣工与正式工应同工同酬”的号召,似乎还未被五金工会采纳。

  福特工厂里有1500工作人员是供货商手下的员工。像许许多多大公司一样,福特不断地把部分生产工序(即配件的生产)外包,或变成独立的公司,到现在福特本身只生产车身价值的18%,其余全部外包(即购入配件)。

福特生产线2.jpg
图:福特生产线(来源:网络)


  1973年的土耳其工人罢工事件

  阿里先生还谈起早期土耳其移民工人在德国的情形,并特别谈起1973年土耳其工人罢工事件。

  上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德国劳动力紧缺,因而政府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大量引进外籍工人 1,首先是在各国的农村招收工人。他们与中国“农民工”颇多相似之处:没有工运传统,不知资本主义为何物,工资也更低。例如福特厂里的外籍工人时薪就比德国工人少1马克,企业里也没有祷告室(1973年罢工后厂里为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外籍工人设立了祷告室。据说伊朗的工厂里本来都设有祷告室,现已取消)。

  大家语言不同,不懂德语,日常生活都很困难;他们住在集体宿舍,八个人一个房间,三班倒时作息时间不同步,难免会争吵。……外籍劳工虽然可以参加工会,但是他们不能成为职工代表会的委员,直到1972年职工代表会组织法修改后,他们才拥有了职工代表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

  当时,德国工人每年法定假期为4周。科隆福特厂4万名工人中,有1.2万名是土耳其人。1973年,很多土耳其工人回国探亲,晚了一星期回来,厂里解雇了300人。工人到职工代表会投诉,代表会置之不理。

  罢工由此而起,要求被解雇的土耳其工人复职,还要求外籍工人与德国工人同工同酬3 。罢工组织者主要是德国左翼工人,他们的目标不只要为土耳其劳工争取权益,也试图给工会一个教训,因为工会没有负起保护工人之责。有7000至10000名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尽管罢工未获工会支持,因而被视作“非法罢工”,复职斗争仍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160名组织者被资方辞退4 ,其中1名土耳其工人还被驱逐出境。土耳其工人则继续罢工,最后以工人纠察队重新占领工厂告终。资方被迫将外籍员工的探亲假增加到6周,工作条件及晋升机会也基本实现平等。由于五金工会也支持同工同酬等权利,很多土耳其工人便加入了工会及职工代表会,并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同年,西德政府大力引进外籍劳工的政策也划上了句号。

1973土耳其工人罢工1.jpg1973土耳其工人罢工2.jpg

图:1973年科隆福特厂土耳其人大罢工(来源:网络)6


  福特厂的工会和职工代表会

  在车间的职工代表会办公室里,一位土耳其裔的工会副代表——在福特厂里,有两个工会的总代表——兼职工代表为我们讲解工会和职工代表会的日常工作。

  厂里每年召开4次企业职工大会,用双语发言。员工自愿参加,通常占全体员工的60%。如果大会内容与公司有关,全体员工都会来参加。每次会议都分两场,一场在车间,工人们把设备移走后,集中开会。另一场在研发中心,那儿有5000名工程师。在参加会议方面,外籍工人特别积极。

  关于工会的经费,他说:工会成员每月按毛工资的1%交纳会费,工会无其它收入。工人多数加入IGM(五金工会),此外也加入CGM等其它工会。

  本厂的职工代表会成员有41名,多数脱产(职工代表会的工作内容、形式,代表是否脱产,由《职工代表会组织法》规定)。工会代表则不然,只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事工会工作,使工会的工作能贯彻执行。工作中往往需要和职工代表会商量。工会存在于国家(联邦)层面,职工代表会则在厂内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行使着工厂工会的职能。他以自己为例:“我是部门负责人,又是工会成员,同时经选举进入职工代表会,是脱产的。因此可以兼顾工会和职工代表会两方面的工作。如果只做工会工作,则不能脱产。

  “我们这里有104个工会代表,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并确定今后工作怎么做。会议在35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之外举行,例如中午1点上班,就提早于12点45分开会,然后上班。开会时间算加班。”

  他的介绍给我们留下颇深的印象,感觉福特厂的工会和职工代表会很能维护工人利益。对此他说:“可能因为福特有太多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有今天的成绩,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想走这条路,只有抗争。企业对工会有一定的顾忌,否则工人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不会接受的。例如2008年危机对我们就有积极影响。管理层主动找职工代表会和工会商讨策略,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现在因为危机而裁员,将来)不容易找到足够的熟练工。幸运的是,工厂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因为那时刚刚推出新的车型上市。德国政府针对五金行业的状况推出“短时工作制”政策:如果劳动时间减至50%,政府补贴减少的50%工时中的80%的工资,期限为18个月(后延长到24个月,因为当时预测危机将持续2年左右)。有120人参加了这个项目,因而免于失业。”

  不过,在后来近两周,听过太多工人对工会和职工代表会的批评之后,有人回想福特厂之旅,不禁怀疑这位代表所做的介绍是否只是些门面话。尤其是他对资方及政府不无赞词的态度,更招来疑惑。对此,我们不妨存疑。另有德国发言人提醒道:这位副代表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工会官员→工会代表人→工人”事实上构成一个非民主的、由上至下的架构。


--------------------------------------------------------------------------------

1 根据德国土耳其人组织的数据:1961年首批6800名土耳其劳工到达德国,至2005年底共有1,764,799名持土耳其护照的土耳其人居住在德国,另外,入籍的有415,000。

2 中国工会访德考察团《德国工厂之旅》(2010年6月)第125页。

3 据其它数据,工人罢工目标还包括反对福特厂加快流水线速度的企图(如“Strikes in Germany, September 1969: Here too, the class struggle returned to the stage”一文)。

4 不知是否存在误听或笔误,我们的记录是“厂里解雇了180名土耳其工人,罢工斗争中资方辞退125~130名组织者”。按《德国工厂之旅》一书记述,并参考其它数据,分别应为300人和160人。这里采用后者。

5 相关中文资料还可参考中国工会访德考察团的著作《德国工厂之旅》(2010年6月)第124-126页。

6 福特厂里禁止拍照,本文的图片来自网络。

拜访科隆的土耳其及库尔德人移民中心─兼论中国民工的命运

拜访科隆的土耳其及库尔德人移民中心─兼论中国民工的命运

二, 02/08/2011 - 02:30 — LabourWorld

作者:张平山



  10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离开科隆的福特汽车厂[1] ,在一个小区小公园里稍事休息,接着步行前往附近一家土耳其及库尔德人外籍移民中心(DIDF)。中心负责人和几位成员接待了我们。

DIDF组织及其工作


  该组织成立于1980年。从1974年起,土耳其移民劳工的工作已在着手进行,当时还只是些小而零散的组织,1980年这些组织合并,正式成立了DIDF。
  DIDF是全国性组织,在36个城市和地区有分部,主要在有大工厂及工业区的地方。每个分部设7名工作人员。因为按德国法律规定,正式组织的成员不能少于7人。为了解决移民工面临的歧视和冷漠问题,他们与工会等机构联系合作。他们认为组织能够在土耳其人和德国本土人民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他们搞演出,出版土、德双语的报纸和杂志,因应不同宗教、国籍的工人的需要而举办各类活动,还有专门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活动的参加者少则600人,多则上万。他们的工作与工会有很多交叉点,比如要求提高最低工资等、减少工时,解决派遣工问题,组织示威游行等。
  负责人介绍说:60年代,土耳其移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他们只懂土耳其语,生活不便;第二,依照法律,他们没有德国国籍,在社会各层面——从地区到联邦——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参政权(例如,地区要修建公园、伐树等等,当地居民有权参与决定)。因此该组织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所有移民都要有选举权,不管是否有德国国籍。
  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援助外籍工人的罢工。他们介绍了近期的一个案例:
  Univeg是一间以移民工为主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利,面临被收购,决定于今年10月关门。职工代表会成员为此分为两派,一派坚持抗争,一派要放弃,认为抗争无用。其中一个支持抗争的成员向土耳其语的《劳工阶级报》发布了消息(按德国相关法律,职工代表会成员有义务保守企业机密。但这位成员的行动很难介定是否合法)。资方获知后大为不满,把报导文章译出来给职工代表会看。委员会中想放弃抗争的那一派便将他开除(在德国,职工代表会人员只能由公司高层管理或职工代表会开除。后者不常发生)。工人发起过短时期的罢工,没有得到服务行业工会(Verdi)的支持,DIDF则积极支持。现在,支持外籍工人的罢工已成为DIDF的传统。



DIDF.jpg

DIDF网站(http://www.didf.de/


土耳其移民工人在德国


  土耳其移民工的历史可追溯至1961年。当时德国劳动力紧缺,政府有计划地从各国招收工人。最初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工作的时候,都认为以后仍将回到土耳其本国。德、土政府也是这么盘算的。但历史发展的结果与当初的设想不同。到了80年代,移民工有了自信,希望自己成为这个自己有份建设的社会的一部分。1980年该组织成立时,他们讨论说:不管我们来自哪里,都是工人阶级,我们也参与了这个城市的建设。他们成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使土耳其移民能够融入当地社会,让生活更方便和舒适。由于土耳其人的背景,德国政府和法律都视他们为外人,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部分。1980年至今的工作已发展到支持所有的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工人,使之都能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他们现在已经不觉得自己是移民工了。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出生,孩子都觉得自己就是德国人。尽管取得了这些很大的进步,但土裔移民从社会及法律看仍没有被当做真正的德国人来对待,没有得到同样待遇。目前德国共有270万土耳其裔移民,或有此背景,其中1百万人在德国出生。
  移民工当中,男性多数进工厂,女性则从事服务业的较多,比如当清洁工。他们在六、七十年代流动性强,哪里工资高,工人就往哪里去。现在变了,大家通常都定居下来。比如你住在科隆,就会在科隆附近找工作。在德国呆了几十年的老工人,工作岗位比较稳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人成了短期工、派遣工。随着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加入欧盟,波、保许多工人也到德国打工,多数在小企业里,找工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小广告。2010年5月1日,德国出台新规定,保加利亚工人到德国工作不受限制。估计将来会出现更多有关如何组织工人的问题。此外,存在着从前苏东国家贩卖人口到法国、德国的组织,以及强迫卖淫现象。
  德意志联邦银行董事、社会民主党人萨拉辛(Sarrazin)着文抨击伊斯兰教的外籍移民不努力融入社会,而靠领救济过活,给德国社会造成很大负担[2] 。德国拜仑州的州长公开支持他的言论,声称应停止从土耳其等国引入外籍移民。总理默克尔(表面上反对萨克辛)则说道: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不对。德国的新纳粹一直在极力反对外国移民,现在,以往持宽容态度的其它党派也开始有了类似种族主义的说法。

  中国有两亿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打工者,包括从“二十定出山,四十必收山”的第一代到热望融入城市的第二、第三代移民工。他们所面临的处境、问题与德国的外籍移民工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歧视、压迫和不平等,广泛发生在同一个国家之内!引入外籍工人,就像把中国农村人口吸纳到工业区及城市,都是出于资本驾驭劳动的需要。但同时,资本主义还努力地分化人民——不论在本国人民中间,工人阶级之内,还是在外籍移民与本土人民之间——以维持其统治。因此,我们对DIDF负责人向我们介绍的这些情况深有感触。他们对中国劳工的情况也很感兴趣。可惜因为时间所限,我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

[1] 请参看笔者上一篇报导《汽车业危机中 参观科隆福特汽车厂》,见http://www.worldlabour.org/chi/node/413
[2]  中国媒体对此事亦有报导,如新京报《德国:高官称外来移民让德国变笨遭总理抨击》(2010年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