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汽车业危机中 参观科隆福特汽车厂

汽车业危机中 参观科隆福特汽车厂

六, 11/27/2010 - 22:11 — Kenneth

作者:张平山



  我们一行在10月参加了由德国亚洲之家和全球化监察所联合举办的交流。头一天,即10月11日晨,我们参观了科隆的福特汽车厂,并同那儿的职工代表会代表和工会副主席交流。

  进厂后,先来到职工代表会的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一本“选举手册”,一面红,一面蓝。从蓝色封面翻阅起,是有关工会选举的宣传资料。倒过来,从红色封面翻起,则是职工代表会选举资料。德国的职工代表会在企业里享有咨询权,举凡有关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资及福利,雇佣与解雇等,雇主都要咨询它。这就是德国所谓劳资共决的模式。(关于德国的职工代表会的介绍,请参考同期文章《德国劳资共决制度中的职工委员会》一文)

  职工代表会代表阿里先生(Cicek Ali Dursun)接待了我们。阿里是库尔德人,属于土耳其移民第二代,现已加入德国籍。阿里先生介绍道:

  科隆的福特车厂主要生产Feista型号轿车。此外生产模具(工具)、档位等,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制造摩托。厂内设有研发机构,以及学徒培训中心,每年培训500人。过去30年,汽车行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前每天只能做700辆车,现在每天产量1870辆左右,约79秒做一辆车。近来日产量减少为1850辆左右。以前一部机器只能做一个型号,现在能够做6个。一辆车由294个部件组装,烧焊2799次。25年前工厂有3万5千工人,目前有2万名,来自67个族裔,其中167人来自库尔德等少数民族。约有1.3万人是五金工会(IG Metall,简称IGM)会员。厂内有900名工会代表(直译为“信任人”),作为工人和工会之间的联络员,收集并传递信息。每个工会代表负责10~20名工人。工会代表之上,是小组长。由于德国政府新近将退休年龄提至67岁,以及福特厂对女工的不利待遇等等,工会发动过警告性罢工。科隆福特的工人十分之一是女工。在对待女工方面福特声名不佳,近来有所改善,工会成员中女工的数量有了增长。

  高度自动化下的工人力量

  对我们这些多数没有见识过汽车厂的人来说,参观生产车间还是挺让人好奇的。有人还说,普通人能够在职工代表会代表带领下参观车间,这在中国大陆或者香港都稀有。车间环境很整洁,布局也井井有条。车间的公告和指示牌文字使用双语(德语,土耳其语),这也要归功于70年代的大罢工。每个车间都有职工代表会办公室,有1至2人办公;有医务室。一路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庞然大物般的“机器手”在自动操作,左左右右地挥动着铁臂。阿里先生介绍说,2000年科隆福特厂更新了全套设备,其中50%为自产设备,50%是租来的,可同时生产七种类型的汽车,每天产量1800至2000辆,生产效率全球最高。目前机械手达到680个,意味工厂高度自动化,工资只占总成本14%左右。高度自动化导致工人数量下降,不少工位只有少量工人,全厂工人颇为分散,使到工人交流更少,不利团结。但是另一方面,正如马克思说过,资本越来越密集的结果是越来越少量的工人,推动着越来越巨额的资本,意味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上有更为关键的角色。一旦他们罢工,资本家的损失就会更为巨大。

  有人问到厂里的生产安全问题。阿里说,职工代表会对此很关注。在采用“机器手”以前,厂里的工伤事故不少,现在少得很了。工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时不停重复同一个动作;三班倒问题。他们在对比后,认定轮班制极大地扰乱工人的生理周期,带来许多问题,因而厂里实行三班倒,但不采取轮班制。

  不断采用新技术、以自动化设备替换熟练工人,是资本主义企业竞争及控制工人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可节省人的劳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带给工人的却总是裁员、减薪的噩梦。以电焊车间为例,原本有60多个的人手,采用“机器手”之后,便不用工人了。每台机器可代替2名工人。工会曾就此事讨论过:是否不让“机器手”取代工人?后来他们提出一个办法来遏制这一趋势,就是向机器手“征税”(由资方来付),理由是:作为生产者的工人要交税,那么代替工人从事生产的机器手也应当交税……这个提议未能付诸执行。

  在各工序当中,以组装车间的工人最多,工作靠人工完成。

  工人每班7.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35小时(实际时间是37.5小时,多出的工作时数可补休假),工作量仍然很大。每天半小时午饭,另外每天三次小休,前两次为时9分钟,最后一次为时14分钟。每年有6周(30天)的假期,重残患者为32天。工人平均月收入(净工资)约2100欧元。厂内有120名外派员工,待遇与本厂工人相同。

  在其它工厂,派遣工的待遇比正式员工要差很多。例如在供货商的厂里,有1/3至60%的工人都是派遣工,时薪仅7欧元,月收入900~1000欧元。以三口之家来算,每月房租就要700欧元,占了一大半。因此很多工人的生活相当拮据,被迫向社会服务中心寻求救助。这在德国历史上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今年,克虏伯工厂的工人发出“派遣工与正式工应同工同酬”的号召,似乎还未被五金工会采纳。

  福特工厂里有1500工作人员是供货商手下的员工。像许许多多大公司一样,福特不断地把部分生产工序(即配件的生产)外包,或变成独立的公司,到现在福特本身只生产车身价值的18%,其余全部外包(即购入配件)。

福特生产线2.jpg
图:福特生产线(来源:网络)


  1973年的土耳其工人罢工事件

  阿里先生还谈起早期土耳其移民工人在德国的情形,并特别谈起1973年土耳其工人罢工事件。

  上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德国劳动力紧缺,因而政府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大量引进外籍工人 1,首先是在各国的农村招收工人。他们与中国“农民工”颇多相似之处:没有工运传统,不知资本主义为何物,工资也更低。例如福特厂里的外籍工人时薪就比德国工人少1马克,企业里也没有祷告室(1973年罢工后厂里为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外籍工人设立了祷告室。据说伊朗的工厂里本来都设有祷告室,现已取消)。

  大家语言不同,不懂德语,日常生活都很困难;他们住在集体宿舍,八个人一个房间,三班倒时作息时间不同步,难免会争吵。……外籍劳工虽然可以参加工会,但是他们不能成为职工代表会的委员,直到1972年职工代表会组织法修改后,他们才拥有了职工代表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

  当时,德国工人每年法定假期为4周。科隆福特厂4万名工人中,有1.2万名是土耳其人。1973年,很多土耳其工人回国探亲,晚了一星期回来,厂里解雇了300人。工人到职工代表会投诉,代表会置之不理。

  罢工由此而起,要求被解雇的土耳其工人复职,还要求外籍工人与德国工人同工同酬3 。罢工组织者主要是德国左翼工人,他们的目标不只要为土耳其劳工争取权益,也试图给工会一个教训,因为工会没有负起保护工人之责。有7000至10000名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尽管罢工未获工会支持,因而被视作“非法罢工”,复职斗争仍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160名组织者被资方辞退4 ,其中1名土耳其工人还被驱逐出境。土耳其工人则继续罢工,最后以工人纠察队重新占领工厂告终。资方被迫将外籍员工的探亲假增加到6周,工作条件及晋升机会也基本实现平等。由于五金工会也支持同工同酬等权利,很多土耳其工人便加入了工会及职工代表会,并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同年,西德政府大力引进外籍劳工的政策也划上了句号。

1973土耳其工人罢工1.jpg1973土耳其工人罢工2.jpg

图:1973年科隆福特厂土耳其人大罢工(来源:网络)6


  福特厂的工会和职工代表会

  在车间的职工代表会办公室里,一位土耳其裔的工会副代表——在福特厂里,有两个工会的总代表——兼职工代表为我们讲解工会和职工代表会的日常工作。

  厂里每年召开4次企业职工大会,用双语发言。员工自愿参加,通常占全体员工的60%。如果大会内容与公司有关,全体员工都会来参加。每次会议都分两场,一场在车间,工人们把设备移走后,集中开会。另一场在研发中心,那儿有5000名工程师。在参加会议方面,外籍工人特别积极。

  关于工会的经费,他说:工会成员每月按毛工资的1%交纳会费,工会无其它收入。工人多数加入IGM(五金工会),此外也加入CGM等其它工会。

  本厂的职工代表会成员有41名,多数脱产(职工代表会的工作内容、形式,代表是否脱产,由《职工代表会组织法》规定)。工会代表则不然,只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事工会工作,使工会的工作能贯彻执行。工作中往往需要和职工代表会商量。工会存在于国家(联邦)层面,职工代表会则在厂内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行使着工厂工会的职能。他以自己为例:“我是部门负责人,又是工会成员,同时经选举进入职工代表会,是脱产的。因此可以兼顾工会和职工代表会两方面的工作。如果只做工会工作,则不能脱产。

  “我们这里有104个工会代表,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并确定今后工作怎么做。会议在35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之外举行,例如中午1点上班,就提早于12点45分开会,然后上班。开会时间算加班。”

  他的介绍给我们留下颇深的印象,感觉福特厂的工会和职工代表会很能维护工人利益。对此他说:“可能因为福特有太多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有今天的成绩,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想走这条路,只有抗争。企业对工会有一定的顾忌,否则工人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不会接受的。例如2008年危机对我们就有积极影响。管理层主动找职工代表会和工会商讨策略,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现在因为危机而裁员,将来)不容易找到足够的熟练工。幸运的是,工厂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因为那时刚刚推出新的车型上市。德国政府针对五金行业的状况推出“短时工作制”政策:如果劳动时间减至50%,政府补贴减少的50%工时中的80%的工资,期限为18个月(后延长到24个月,因为当时预测危机将持续2年左右)。有120人参加了这个项目,因而免于失业。”

  不过,在后来近两周,听过太多工人对工会和职工代表会的批评之后,有人回想福特厂之旅,不禁怀疑这位代表所做的介绍是否只是些门面话。尤其是他对资方及政府不无赞词的态度,更招来疑惑。对此,我们不妨存疑。另有德国发言人提醒道:这位副代表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工会官员→工会代表人→工人”事实上构成一个非民主的、由上至下的架构。


--------------------------------------------------------------------------------

1 根据德国土耳其人组织的数据:1961年首批6800名土耳其劳工到达德国,至2005年底共有1,764,799名持土耳其护照的土耳其人居住在德国,另外,入籍的有415,000。

2 中国工会访德考察团《德国工厂之旅》(2010年6月)第125页。

3 据其它数据,工人罢工目标还包括反对福特厂加快流水线速度的企图(如“Strikes in Germany, September 1969: Here too, the class struggle returned to the stage”一文)。

4 不知是否存在误听或笔误,我们的记录是“厂里解雇了180名土耳其工人,罢工斗争中资方辞退125~130名组织者”。按《德国工厂之旅》一书记述,并参考其它数据,分别应为300人和160人。这里采用后者。

5 相关中文资料还可参考中国工会访德考察团的著作《德国工厂之旅》(2010年6月)第124-126页。

6 福特厂里禁止拍照,本文的图片来自网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