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揮別血汗經濟的抉擇

無湘不成軍。這是中國民間的智慧,說出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都是靠湖南子弟兵的力量,扭轉乾坤。不僅軍事如此,其他領域也似乎如此。從清末的曾國藩、譚嗣同到共和國的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胡耀邦,都是湖南老鄉,也都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改變了歷史的軌跡。
今天風起雲湧的中國工運,巧合地,也是由「湘軍」領導。佛山南海本田罷工推手譚國成,和中山小欖本田罷工領袖劉勝奇,都是湖南漢子,他們彼此不認識,連說話的腔調也不一樣,譚國成有濃重的邵陽口音,而劉勝奇卻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但他們都有典型的湖南血性,在關鍵時刻,該出手就出手,也因此改變了這場工運的性質。
它的性質就是不將工運局限在爭取工資的談判,而是要從機制上尋找如何長期保障工人的權益,要求「重組工會」,讓工會還給工人,而不是由資方或政府來控制工會。
就如當年的湖南老鄉劉少奇在安源罷工時所說:「不做牛馬,我們是人。」今天的中國農民工爭取的不僅是物質的報酬,也要在精神層面上尋回尊嚴。譚國成和劉勝奇都是高中畢業生,他們都喜歡讀書,都有一種對生命的追求。
這些追求就從網上開始。劉勝奇喜歡寫詩,他家裏買不起電腦,只能去那些廉價的、沒有牌照的「黑網吧」,每小時一兩塊錢。他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下了《我在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裏生活》、《沉默中尋著暗流》等詩作,發表在QQ群上。
譚國成也喜歡思考,認為這場罷工浪潮應該追溯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和平理性的方式,為底層工人說出長期被壓制的聲音。
也許只有在那些痛苦的、被邊緣化的角落裏,才能發現中國民間的彷徨與吶喊。在這二十多年的中國社會大轉型中,他們成為被犧牲的一群。媒體報道這次罷工,大多只是說一些經濟數字,憂心忡忡的預測全球物價會因此上升的趨勢,而工人的面貌是模糊的,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模糊的,好像只是一群只會斤斤計較的經濟動物。
這就需要從網絡和手機來發現中國工人被忽略的主體性。他們在QQ群和網上的種種平台上,抒發自己的心聲。他們是「中國崛起」的功臣,也是「世界工廠」的支柱。他們不能進入官方和主流媒體的視線,甚至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影響了穩定的局面。
但他們其實是和平的請願者,有利有理有節。如果這些底層的信息能夠上達高層,推動「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等待日後來自底層「自下而上」更激烈的行動,那麼就可避免中國出現失控的局面。
這也是這次工運的啟示。湘軍工運先鋒的血性,滿懷感性與知性;他們網裏網外的吶喊,也為中國揮別「血汗經濟」的抉擇,衝出一條充滿理性與崇高的血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