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guanzhao 牛冠朝
拥抱群体性事件——读《劳工的力量》感
书目:《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
《Forces of Labor---Workers' Movements AND Globalization
Since 1870》
作者:贝弗里.J.西尔弗
(Beverly J.Silver)
译者:张璐
校对:张璐、刘建洲
英文首版:200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所属丛书:“资本主义研究丛书”
姓名:牛冠朝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前摘:
这次笔记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于前面的各种见解很罗嗦,之前进进介绍了书目名称作者等4、5个方面,这次则介绍了很多。并且这个罗嗦还要继续下去。前面已经提到社会学教授贝弗里先生此书英文首版于2003年,大陆中文版是在今年,即2012年1月。贝弗里先生在前言中提到这本著作已有11种语言的版本发行。这在现代学术界是难能可贵的,而我作为或许是第一批阅读此书中译本的大陆读者,也感到十分荣幸。
“劳工”,这在中国是一个神圣的词,但比较遗憾的是,这个词的神圣好像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停留在了其作为一个词句的含义上。
李大钊先生在1918年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的,所以劳工主义的胜利,也是庶民的胜利。”
“需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
无独有偶, 1921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劳工会刊物湖南劳工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了名为《所希望于劳工会的》文章;
不劳动的不得食!
劳动者获得罢工权利!
劳工神圣!
各尽所能,各取所值!
全世界都是劳动者的!
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属于中国劳工的时代,正是劳工的力量“敢叫日月换新天”。
90多年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劳工的力量、劳工的斗争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前所未见、前所未有。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90多年前对劳工力量的评价定位无疑依然是准确的。劳工的力量决定着整个政治形势、整个国家形势的走向这是毋庸置疑的,劳工的力量是理性的,同样,劳工的力量也可以如奔腾的黄河水一般将污浊的泥秽与清白的泥沙一同卷入无垠的太平洋!
近年来,中国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一波又一波的动态使很多人感到忧虑无比,但我的态度如本篇笔记的题目一样——“‘拥抱’群体性事件”。一个“拥抱”就表明了我对这些动态的基本态度。
群体性事件不是洪水猛兽,虽然它极有可能转化为不可控制的巨大冲击,但更大的契机蕴含在内,到底是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是不断的挑逗让这条猛兽吞噬一切呢?
答案不可预知!
正文:
前面已经提到,此书是在2003年出版的,那时贝弗里先生的书中对中国有这样的描述:
在那些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和无产阶级化的地区(就此而言,中国这一案具有最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将发生各种(马克思式的)产业劳工抗争的浪潮。[1,<劳>P213]
在为中文版译本所做的前言中也提到:
如果以往劳工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能够作为预测未来的指南,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制造业迅速扩张的地方将出现强大的新的劳工运动,尤其是在中国。[2,<劳> 中序P2]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劳工事件的频发区,在可预见的未来,此类事件的势头或许还会愈演愈烈!
按照贝弗里先生的观点,我们审视中国所产生的各类劳工事件应该从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以及全球政治进程紧密联系。
某个国家或地区所产生的劳工运动从表面上看与该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紧密联系,但当我们站在整个历史的角度看,这或许仅仅是世界浪潮中相互联系链条中的小小一环。
首先,劳工运动有点像多米诺骨牌,依次连绵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引爆。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轮转的最重要成因就是本书第二章所介绍到的资本转移。
印刷实体书中的图标无法转移过来,下面通过一组文字来直观展示:
事件:汽车工人斗争运动
二十世纪30、40年代——北美
1965~~1969——法国、意大利
1970~~1974——德国、西班牙
1975~~1979——阿根廷
1980~~1984——南非、巴西
1985~~1989——韩国
汽车工人的运动呈现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迹象,空间与时间转移的路径背后含有深意。劳工的抗争斗争与汽车行业大上产技术相伴从美国到西欧再到新一组迅速工业化的国家。
虽然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以及雇用力量对比上的差距,不同时段、不同国家的劳工抗争形式各具特色。(美国工人率先停止关键流水线工人活动,进而使其他全部行业工人全部投入到罢工行列;法国工人联合普通民众使八公的社会阶层扩大化;意大利工人采取选择性、间歇性棋盘式罢工给生产造成极大破坏;西班牙、意大利的工人斗争引发了全国各层面的政治斗争博弈;巴西汽车工人的罢工使整个国家进入长达二十余年的激进主义时代;南非的工人运动伴随着黑人工会的合法化,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工会运动”;韩国的工人阶级运动成果卓著,为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交广范围内的社会阶层带来更多权力。)但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工政治运动都与资本的空间转移有直接的联系。
生产的空间转移,与其说是为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工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长久的空间调整策略,倒不如说这种资本在空间上的转移只不过是在地理上成功地将矛盾从一个生产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罢了。[《劳》P81]
汽车技术、汽车工厂的转移为承受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解决了就业,进而促进了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拉近了该国各地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打通了脉络。但这把双刃剑也为我们带来了冲突的前兆。
下一轮劳工运动的火把会在哪里点燃?贝弗里先生为我们做了预测——墨西哥、中国。贝弗里先生几乎确认的预测中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规模的劳工运动。
近年来的各项事件为贝弗里先生的预言作了一定的佐证,中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国家,中国的劳工政治表现形式的复杂性肯定要远远超出上面描述的国家与地区。
南非的劳工运动促进了黑人的彻底解放,韩国的劳工运动促进了整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大阔步前进。
然而,巴西的劳工运动打破了沉寂多年的劳工沉默期并引发了残酷的镇压以及长达多年的激进主义时期。
中国正在发生并将继续深化的劳工运动会促使中国借此契机促进各方面的改革还是会将我们带入另一个动荡的激进主义时期?
美国工人“射人先射马”,率先控制重要流水线环节将整个工人阶级拖入斗争;法国工人阶级找到了可靠的市民阶层同盟军;意大利工人更是将睿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否拥有足够的头脑与理性?
其次,劳工运动及伴随着资本转移,更是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环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产品创始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劳》P98]而“创始阶段”与“成熟阶段”之间的临界点及该点周围是劳工抗争扩散的雷区。在一个不成熟的产品以及行业迈向成熟稳定期的过程中,之前通过率先进入新产品创始所带来的不断积累的垄断性利润优势逐渐消除殆尽,劳资双方的社会契约在经济上越来越难以维持。矛盾与来越多,,但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却无法为资方带来长久的好处——“半边缘化成功的矛盾”应运而生。[《劳》P99]这种“半边缘化成功的矛盾”一方面加深冲突,另一方面又促使该行业转移到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在第二章“劳动运动与资本转移”中,贝弗里先生通过汽车行业劳工的全球政治运动给我们直观的展示;在第三章“劳工运动与产品周期”中,贝弗里先生则选取了纺织行业。
纺织工人的运动虽然也激烈异常,但仅仅有两个案例取得了成功(略),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两个行业组织模式之间的差异及对工人谈判力量的不同影响。[《劳》P116]
前面提到过,美国汽车工人率先停止关键流水线部门的工作,进而将整个劳工阶级拖入到罢工斗争中。汽车工业具有连贯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键部位的停运会直接引发整个生产线的停滞。而纺织工及其所拥有的单台纺织机相互间独立性很强,不能引发连锁效应,纺织工人的团结性、整体性、战斗性就比不上汽车工人。
除此之外,汽车工人技术含量高过纺织工人,纺织工人的劳动力储备更大,以及马克思所谓的“蓄水池”更为深广。
因此,纺织工人结构性谈判力量很弱,因此其劳工政治斗争很难取得成功。
汽车工人与纺织工人的不同遭遇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什么样的行业最“适合”罢工?我们应该“怎样”罢工?
紧接着,坐着就给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几个不同的行业——半导体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教育行业、个人服务业。
我不会将每一个行业都展开来展示分析,仅仅着重讲一讲教育行业以及个人服务业的情况。
教育行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行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师一般是将劳动力出卖给国家,或者国家会采取措施降低教育行业受商品化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愈来愈重要,而教育行业是劳工抗争出现增长趋势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劳》P144]
教育行业的劳工斗争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教育行业与纺织业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位老师的缺席可以立马补上;而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较小。
但是,在现代社会,教育确实处于战略性的地位。教育行业一旦受到冲击就会立马引发家庭连锁反应。戈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提到过,劳动力区别于劳动产品(洗衣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劳动产品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闲置——待价而沽。但劳动力必须有必要的生理需求。同样,生产行业的原材料可以暂时封存,而教育行业的劳动对象——学生,却无法同样被储存起来。由此引发的潜在的学生的学业成就及其作为公民适当的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会直接导致家庭日常运作受到冲击并因此导致整个社会正常政治经济秩序的维持。
个人服务行业是现代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我之前写过关于家政服务市场化、家庭劳务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相关文章对此有所涉及。但并没有直接透视这个最具潜力的“未来行业”所蕴藏的劳工运动火种。服务行业具有分散化、谈判能力较弱的特点,但就根据整个社会的发展(女性就业率提升,传统职能削减;家政服务业广泛化;家政服务工会完善化等)情况来看,个人服务行业的劳工运动终究有一天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家常便饭!而此行业劳工运动所引发的冲击会更加直接,并会因此引起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重大动荡,这仅仅是我的推测,但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紧接着,作者又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看待劳工运动——世界政治、历史视角。从全球化到美国霸权;从南北差距到国际主义...
无论是波兰尼式的劳工运动亦或是马克思式的劳工运动运动,亦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模式斗争都会永远的伴随这我们。
正如前面所讲,劳工运动会促进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进步,劳工运动也会将我们带入持久的动荡期。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复杂的劳工运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还是应该达到共识,那就是我本文的题目——“拥抱群体性事件”。
劳工运动并不是洪水猛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如果中国还没有产生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那反倒是一件极其不正常的现象。有针对性的关注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行业,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将“问题行业”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劳资双方对话交流拓宽制度渠道、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是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劳工运动的彩带。
化为危机——劳工运动,我们与你拥抱!
后记:
人大抵是一个奇怪的生物,我本是抱着批判悲观的心态下笔的,到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乐观分子。当然,我的乐观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悲观的现实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劳工阶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和谐稳定不可能永远持久。但愿在我所处的时代,我们能真正的做到拥抱!
评论 (30 个评论)
回覆刪除回复 金泰中华 2012-8-30 23:36
当劳工的收入仅仅能满足他的基本生存而不可能有剩余的收入的时候,只能说明他仅是一个饿不死的无产者;当劳工的实际收入即是他的实际付出所获得的全部价值时,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获得劳动解放的时候,劳动才是劳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方式,这样的劳动才不是对人的异化。这样的劳动才不是被另一个阶层人获得剥削或占有的劳动。否则,劳工的劳动实际上就是在为另一阶层人积累财富的劳动;这样的劳动只能导致劳工劳动价值的被剥夺。只要有这样的一种劳动现象存在,所谓的“群体事件”就不可避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成。因为这样的劳动是实现占有和被占有关系的劳动。劳工实际上就是被人利用以便获得高额利润的工具。
博主的这些笔记非常珍贵。现在很难见得到这样的深刻理论。问好!
回复 余斌 2012-8-31 06:47
仅仅拥抱是不够的。要像李大钊与毛泽东一样寻求最终的解决问题。
无产阶级化一词用得不错。在中国,泛泛地谈群体性事件是错误的。罢工与械斗都算群体性事件,但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
回复 mawuguo 2012-8-31 07:03
劳工应该有几层理解:1,经济学--无产阶级工人;2,社会学---劳动领域分工与合作。民族文化早在农业时代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外家内分工;3,人类历史发展学角度畜牧业--农业--工业三个阶段。
文明与文化的不同在于如何诠释‘国家与社会的概念及功能’。至于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导致的社会矛盾与国家矛盾不可调和必然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进步问题属于‘伟人’的哲学。
现在的问题是劳动的脑力与体力,就业与无事生非’等一系列所谓的国家概念里的文明社会问题。
回复 刘战生曰“中” 2012-8-31 07:34
理论不能面对现实就什么都不是!
回复 tsjk_fjs 2012-8-31 08:18
中国人是有很大忍耐力的,不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群体性事件的,就是有,也是小打小闹的,党和国家是会全力以赴给予解决的。我们的思维不应该囿于阶级斗争和劳资问题里边去,而应该想办法使货币进行均衡分布,促使生产和消费和谐协调发展,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出路。你关心劳动者利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称道的。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09:12
金泰中华: 当劳工的收入仅仅能满足他的基本生存而不可能有剩余的收入的时候,只能说明他仅是一个饿不死的无产者;当劳工的实际收入即是他的实际付出所获得的全部价值时,随 ...
先生的留言也很有启发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09:12
余斌: 仅仅拥抱是不够的。要像李大钊与毛泽东一样寻求最终的解决问题。
无产阶级化一词用得不错。在中国,泛泛地谈群体性事件是错误的。罢工与械斗都算群体性事件,但 ...
可能是拥有敏感词,我的留言也经常被审核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09:15
刘战生曰“中”: 理论不能面对现实就什么都不是!
这篇文章本身也是想唤起大家的关注,毕竟劳工运动会成为未来不可回避的问题。
想借一本书、一篇笔记直面现实,甚至妄想着解决整个劳工运动肯定不可能。
“理论不能面对现实就什么都不是!”——您对您那套“中”理论的评价虽然很到位,但也没必要回复到我的日志后面。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09:18
mawuguo: 劳工应该有几层理解:1,经济学--无产阶级工人;2,社会学---劳动领域分工与合作。民族文化早在农业时代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外家内分工;3,人类历史发展学 ...
mawuguo老师这次的评论虽然字数不多,但概括性的说了很多要素。我觉得先生的第二点“2,社会学---劳动领域分工与合作。民族文化早在农业时代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外家内分工;”这个领域的概括是非常到位的,这一点的表达精炼同时很充分。 如果仅仅从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工运动而忽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劳动分工的变化无法从根本上把我劳工运动的历史内涵。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09:19
tsjk_fjs: 中国人是有很大忍耐力的,不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群体性事件的,就是有,也是小打小闹的,党和国家是会全力以赴给予解决的。我们的思维不应该 ...
谢谢范先生的回复与关注。
回复 立仁重返 2012-8-31 10:10
对于劳工的问题,中国应该是最清楚的,因为我们的政权起自劳工运动。现在的问题不是“不懂”,而是认为财富的积累高于一切,包括国家的、机构的、官员的、名人的、善于利用“资源”的个人的。这必然会出现对劳工问题的重新关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很多进步,大多得益于劳工运动。这是经验,也是教训。
回复 质文 2012-8-31 11:48
既然“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就说明劳工与人有关,怎么就可以一直放弃人不理,去研究劳工?人是基础,劳工是建筑,离开基础的建筑,不怪才怪!
回复 传统文化人 2012-8-31 12:00
在中国,工人阶级还存在吗?谁还在使用“工人”这个词呢?“工人”这个词的词频现在应该是很低的了。
劳工运动在中国,与在西方,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中国完全是无组织的,或者是完全被管制的。
天子脚下无运动,要有的话,就是另立太子的王权运动。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回复 漠漠孤烟笼翠微 2012-8-31 13:03
拜读,但是转了一圈我又回到原点。我们的社会应当考虑把劳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劳工只是满足于生活有保障,有钱治病,有钱上学,就可以,他们并不奢侈。“为人民服务”不应该只是一个辞藻,群体性事件,要看到它真正的实质。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23:41
立仁重返: 对于劳工的问题,中国应该是最清楚的,因为我们的政权起自劳工运动。现在的问题不是“不懂”,而是认为财富的积累高于一切,包括国家的、机构的、官员的、名人的 ...
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很多进步,大多得益于劳工运动。这是经验,也是教训。
先生这段话和我文中的一些观点相近,先生归纳的更好。劳工运动会催进我们全方位改革,但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长期动荡的可怕教训。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23:43
传统文化人: 在中国,工人阶级还存在吗?谁还在使用“工人”这个词呢?“工人”这个词的词频现在应该是很低的了。
劳工运动在中国,与在西方,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中国 ...
先生说的好!其实先生说的这些观点本也是我想深入剖析的。但是很可惜,我这篇文章首发于学校的学术论坛,“天子脚下无运动”这些东西不好做深入探究,各种原因不言而喻。但是有机会可以和先生深入讨教这个环节。
回复 niuguanzhao 2012-8-31 23:45
漠漠孤烟笼翠微: 拜读,但是转了一圈我又回到原点。我们的社会应当考虑把劳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劳工只是满足于生活有保障,有钱治病,有钱上学,就可以,他们并不奢侈。“为 ...
先生说的是,劳工问题其实很简单,无怪乎就是您说的有钱治病,有钱上学、有钱养老等最基本的方面,但是这些最基本的生理层面的保障建设我们还是做得不够。
回复 南柯二梦 2012-9-1 08:01
不劳动的不得食!
劳动者获得罢工权利!
劳工神圣!
各尽所能,各取所值!
全世界都是劳动者的!
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 呵呵,现在还未实现,同志还须努力。
回复 蟑鼠见遁者 2012-9-1 11:49
群体事件无小事。其中蕴含着深层问题,就看有些人是否善于处理?例如广东的“乌坎事件”就处理得好,该村真正达到和谐了!
回复 chenyueqing 2012-9-1 14:44
重视劳工问题,所提及时,以前我们常说 :“工人阶级是革命的火车头”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不只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真道理。博主提出了当今仍然要十分重视的问题,还是应该加强工会工作,工会要真正成为保护工人阶级利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坚强组织。南柯二梦的“ 全世界都是劳动者的!
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 我十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