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记录人类历史上主要的由传染病所导致的流行病疫情,非传染病导致的流行病疫情不包含在本列表中,另可参见“传染病历史”。关于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流行病,亦可参见“中国瘟疫史”,但由于中医和西医的用语不同,故中国历史上的部分流行病与当今医学对疾病的定义没有准确对应[1][2]。
流行病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众多人口所得的疾病。疾病爆发所导致的流行病疫情,可以是小范围的地方性流行病,或全球性的瘟疫(大流行)[3][4]。
此外,由于时间跨度过长,第一次鼠疫大流行(6世纪-8世纪)和第二次鼠疫大流行(14世纪-19世纪初)不作单列,而是展示其中重大疫情,譬如查士丁尼瘟疫(第一次大流行开端)、黑死病(第二次大流行开端)。
重大流行病疫情[编辑]
死亡人数纪录[编辑]
下表记录致死人数为100万或者以上的流行病疫情(粗体表示疫情至今还在持续)。死亡人数如无确切数字,则排名依据估算范围的中间值;如中间值相同,则估算范围较小者排名靠前。如无可靠来源佐证死亡人数,则不收录于下表中。
历史排名 | 疫情名称 | 死亡人数 | 时间 | 主流行区 | 流行病 | 病原 | 备注及参考资料 |
---|---|---|---|---|---|---|---|
1 | 黑死病 | 7500万 - 2亿 | 1347年-1352年 | 欧洲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开端,约30%-60%欧洲人口死亡[5][6][7][8];源头不明/有争议。 |
2 | 西班牙流感 | 1741万 - 1亿 | 1918年-1919年 | 全球 | 流感 | H1N1流感病毒 | 许多研究认为死亡人数至少5000万[9][10][11][12][13];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紧密,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内最早有第一波疫情记录,但对源头并无共识[14][15]。 |
3 | 查士丁尼瘟疫 | 1500万 - 1亿 | 541年-542年 | 地中海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开端,以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名字命名,约25%-60%欧洲人口死亡[16][17][18][19][20];源头不明/有争议。 |
4 | 艾滋病疫情 | 3270万(截止2019年) | 1981年 - 至今 | 全球 | 艾滋病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21][22][23][24];研究人员认为,病毒在西非地区由黑猩猩传播给人类[25][26][27][28]。 |
5 |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 1000万 - 1500万 | 1855年-1960年 | 亚洲 | 鼠疫 | 鼠疫杆菌 | 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云南,与清军镇压云南回变联系紧密,主要死亡人口在印度和中国[29][30][31][32]。此次大流行导致了香港鼠疫、东北大鼠疫等重大地区性疫情。 |
6 | 科科利兹利流行病 | 700万 - 1750万 | 1545年-1578年 | 墨西哥 | 未知 | 未知 | 1545年-1548年第一波疫情死亡500万-1500万人(约80%的墨西哥人口);1576年-1578年第二波疫情死亡200万-250万人(约50%的墨西哥人口)[33][34]。可能由欧洲殖民者带入[35]。 |
7 | 安东尼大瘟疫 | 500万 - 1000万 | 165年-180年 | 罗马 | 未知 | 未知 | 由罗马帝国的军队从近东地区带回[19][36]。 |
8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 430万+(官方报告[37]) - | 2019年 - 至今 | 全球 | 2019冠状病毒病 |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 最早确诊案例发现于中国武汉[40][41]。 |
9 | 墨西哥天花 | 500万 - 800万 | 1519年 - 1520年 | 墨西哥 | 天花 | 天花病毒 | [33];欧洲人“航海大发现”时期传入,天花大流行在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4][42]。 |
10 | 俄国斑疹伤寒 | 200万 - 300万 | 1918年 - 1922年 | 苏俄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立克次体 | 主要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内战期间[43]。 |
11 | 亚洲流感 | 100万 - 400万 | 1957年 - 1958年 | 全球 | 流感 | H2N2流感病毒 | 该病毒被认为源自A型禽流感病毒,于中国贵州首次爆发[9][10][44]。美国微生物学家莫里斯·希勒曼发明的疫苗拯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45][46]。 |
香港流感 | 1968年 - 1969年 | H3N2流感病毒 | 亚洲流感病毒发生抗原移型而来,在香港首次爆发[9][10][47];当时也被称为“毛流感(Mao flu)”或“毛泽东流感(Mao Tse-tung flu)”[48][49][50][51][52]。 | ||||
13 | 波斯鼠疫 | 200万 | 1772年 - 1773年 | 波斯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于巴格达地区(今伊朗首都)首次爆发[53]。 |
天平疫病大流行 | 200万 | 735年 - 737年 | 日本 | 天花 | 天花病毒 | [54];公元6世纪,天花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此后造成大约1/3日本人口死亡[55][56]。 | |
15 | 那不勒斯鼠疫 | 125万 | 1656年 - 1658年 | 意大利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由其它欧洲国家传入,主要影响了意大利的中部及南部地区(那不勒斯王国),对那不勒斯城的人口造成了毁灭性打击[57][58]。 |
16 | 第三次霍乱大流行 | >100万 | 1846年 - 1860年 | 全球 | 霍乱 | 霍乱弧菌 | 最早于印度爆发,俄罗斯帝国约有100万人死亡[59][60]。期间,英国医生约翰·斯诺采用科学方法,确定了霍乱的传播途径并成功控制疫情,被后世誉为“流行病学之父”[61][62]。 |
17 | 1629–1631年意大利鼠疫 | 100万 | 1629年 - 1631年 | 意大利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又称“米兰大鼠疫”,意大利约25%的人口死亡[63][64]。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1618年-1648年),军队的调度将鼠疫带到意大利[65]。 |
俄国流感 | 100万 | 1889年 - 1890年 | 俄国 | 流感 | 流感病毒 | [47][66];于俄罗斯帝国的布哈拉地区首次爆发,与此同时加拿大、格林兰岛等地也有疫情报告[67]。 |
主要高发流行病[编辑]
世界范围内有多种高发病率的流行病,但由于缺乏确切的数据,如时间范围和死亡人数,故暂不收录于上表中。
- 结核病(TB)在18世纪、19世纪于欧洲成为流行病,呈现季节性特征,并且当前还在全球流行[68][69][70]。结核病与艾滋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紧密相关,称为“结核病/艾滋病共流行(TB/HIV syndemic)”[70][71]。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1000万人患上结核病,150万人因此死亡,在COVID-19疫情之前结核病是世界上每年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70]。但由于缺乏能准确描述历史上结核病流行/大流行(具体时间和死亡数字)的资料,故暂时不记录在上表中。
-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截止2019年世界上有约2.96亿人口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且每年有约150万新增病例[72]。2019年,全球有约82万人死于乙肝,多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72]。在亚洲和非洲多处,乙肝已经成为一种地方病[73]。此外,约有270万人口同时感染了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占乙肝感染者总人数的1%[72]。
-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上约有5800万人口患有慢性丙型肝炎,且每年有约150万新增病例[74]。2019年,全球有约29万人死于丙肝,多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74]。历史上有多次丙肝流行疫情。
流行病疫情历史年表[编辑]
公元前[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公元前430年 | 希腊 | 雅典大瘟疫 | 未知 | 未知 | 75,000–100,000 | ||
公元前412年 | 希腊、罗马 | 前412年流行病疫情 | 未知 | 未知 |
1世纪-5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65年-180年 | 罗马 | 安东尼大瘟疫 | 未知 | 未知 | 5,000,000–10,000,000 | ||
217年 | 中国 | 建安二十二年瘟疫 | 未知 | 未知 | |||
251年-270年 | 罗马 | 塞浦路斯大瘟疫 | 未知 | 未知 |
6世纪-10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541年-542年 | 地中海 | 查士丁尼瘟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25,000,000–100,000,000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6-8世纪)的开端 | |
590年 | 罗马 | 590年罗马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627年 - 628年 | 萨珊王朝 | 谢罗埃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638年 - 639年 | 沙姆地区 | 伊默斯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664年 | 不列颠群岛 | 664年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735年 - 737年 | 日本 | 天平疫病大流行 | 天花 | 天花病毒 | 2,000,000 |
11世纪-15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347年-1352年 | 欧洲 | 黑死病 | 鼠疫 | 鼠疫杆菌 | 75,000,000–200,0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14-18世纪)的开端 | |
1485年 - 1551年 | 欧洲 | 汗热病疫情 | 汗热病 | 未知 |
16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510年 | 欧亚 | 1510年流感大流行 | 流感 | 流感病毒 | |||
1519年-1520年 | 墨西哥 | 墨西哥天花 | 天花 | 天花病毒 | 5,000,000– 8,000,000 | ||
1545年-1578年 | 墨西哥 | 科科利兹利流行病 | 未知 | 未知 | 7,000,000– 17,500,000 | ||
1557年 | 全球 | 1557年流感大流行 | 流感 | 流感病毒 | |||
1563年 - 1564年 | 英国 | 1563年伦敦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2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582年 - 1583年 | 西班牙 | 特内里费岛鼠疫流行 | 鼠疫 | 鼠疫杆菌 | 5,000–9,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592年 - 1593年 | 英国 | 1592–1593年伦敦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9,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596年 - 1602年 | 西班牙 | 西班牙鼠疫流行 | 鼠疫 | 鼠疫杆菌 | 600,000–7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17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629年 - 1631年 | 意大利 | 1629–1631年意大利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0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33年 - 1644年 | 中国 | 明末大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2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发生于崇祯年间,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75][76][77]。 | |
1647年 - 1652年 | 西班牙 | 塞维利亚大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5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56年 - 1658年 | 意大利 | 那不勒斯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25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65年 - 1666年 | 英国 | 伦敦大瘟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75年 - 1676年 | 意大利 | 1675–1676年马耳他岛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1,3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79年 | 奥地利 | 维也纳大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76,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681年 | 捷克 | 布拉格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83,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18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710年 - 1712年 | 欧洲 | 大北方战争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64,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720年 | 法国 | 马赛大瘟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738年 - 1740年 | 哈布斯堡君主国 | 1738年大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5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770年 - 1772年 | 俄国 | 1770–1772年俄国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5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772年 - 1773年 | 波斯 | 波斯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2,0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775年-1782年 | 北美洲 | 1775–1782年北美天花 | 天花 | 天花病毒 | 130,000 | ||
1789年 - 1790年 | 澳大利亚 | 新南威尔士州天花流行 | 天花 | 天花病毒 | 50%-70%的当地人口死亡[78][79] |
19世纪[编辑]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800年 - 1803年 | 西班牙 | 西班牙黄热病流行 | 黄热病 | 黄热病毒 | >60,000 | ||
1812年 - 1819年 | 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30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813年 - 1814年 | 意大利 | 1813–1814年马耳他岛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4,5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813年 - 1814年 | 瓦拉几亚 | 卡拉贾鼠疫 | 鼠疫 | 鼠疫杆菌 | 60,000 |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疫情 | |
1812年 | 俄国 | 俄国斑疹伤寒流行 | 斑疹伤寒 | 立克次体 | 300,000 | ||
1817年 - 1819年 | 爱尔兰 | 爱尔兰斑疹伤寒流行 | 斑疹伤寒 | 立克次体 | 65,000 | ||
1817年-1824年 | 亚洲 | 第一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100,000 | ||
1826年-1837年 | 欧洲、北美、 | 第二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100,000 | ||
1829年 - 1833年 | 太平洋西北地区、美国 | 太平洋西北地区疟疾流行 | 疟疾 | 疟原虫 | 150,000 | ||
1846年-1860年 | 欧亚 | 第三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1,000,000 | - 约翰·斯诺采用科学方法,确定了霍乱的传播途径并成功控制疫情,被后世誉为“流行病学之父”[61][62]。 | |
1847年-1848年 | 北美洲 | 北美斑疹伤寒 | 斑疹伤寒 | 立克次体 | >20,000 | ||
1855年-1960年 | 亚洲 |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 鼠疫 | 鼠疫杆菌 | 10,000,000–15,000,000 | - 起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云南,与清军镇压云南回变联系紧密[29][30]。 | |
1861年 - 1865年 | 美国 | 美国伤寒流行 | 伤寒 | 伤寒沙门氏菌 | 80,000 | ||
1863年-1875年 | 欧洲、非洲、亚洲 | 第四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600,000 | 中国清朝“太平天国瘟疫”,湘军亦有感染[76][85]。 | |
1870年 - 1875年 | 欧洲 | 欧洲天花流行 | 天花 | 天花病毒 | 500,000 | ||
1881年 - 1896年 | 北美 | 第五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200,000 | 1892年,沃尔德玛·哈夫金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发明了首剂人类霍乱疫苗[83][84]。 | |
1889年-1890年 | 俄国 | 俄国流感 | 流感 | 流感病毒 | 1,000,000 | ||
1896年 - 1906年 | 非洲 | 刚果盆地锥虫病流行 | 锥虫病 | 锥虫 | 500,000 | ||
1899年-1923年 | 欧洲、北美、 | 第六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800,000 | 此次大流行期间,清朝、中华民国时期的1902年、1909年、1919年(以及此后的1926年和1932年)发生过大规模霍乱流行[86]。 |
20世纪[编辑]
粗体表示该流行病疫情目前还在持续。如无可靠来源佐证死亡人数,“死亡人数”一栏将不作显示。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备注 |
---|---|---|---|---|---|---|---|
1900年 - 1920年 | 非洲 | 乌干达锥虫病流行 | 锥虫病 | 锥虫 | 200,000–300,000 | ||
1902年 | 中国 | 京津霍乱 | 霍乱 | 霍乱弧菌 | 10,000[86] | ||
1906年 | 斯里兰卡 | 锡兰疟疾流行 | 疟疾 | 疟原虫 | 80,000 | ||
1915年-1926年 | 全球 | 流行性脑炎大流行 | 流行性脑炎 | 未知 | 500,000 | ||
1918年-1919年 | 全球 | 西班牙流感 | 流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 | 500,000,000 | 20,000,000–100,000,000 | 病死率为2%-3%(也有研究估计高于10%)[87][88][89][90] |
1918年 - 1922年 | 苏俄 | 俄国斑疹伤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立克次体 | 2,000,000–3,000,000 | ||
1932年 | 中国 | 中国霍乱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130,000[86][91] | ||
1957年-1958年 | 全球 | 亚洲流感 | 流感 | 甲型H2N2流感病毒 | >500,000,000 | 1,000,000—4,000,000 | 病死率为0.3%-0.67%(也有研究估计低于0.2%)[87][92][93] |
1961年 - 至今 | 全球 | 第七次霍乱大流行 | 霍乱 | 霍乱弧菌 | >50,000 | ||
1968年-1969年 | 全球 | 香港流感 | 流感 | 甲型H3N2流感病毒 | >500,000,000 | 1,000,000—4,000,000 | 亚洲流感H2N2抗原移型而来,病死率为低于0.5%(也有估计低于0.2%)[87][94] |
1974年 | 印度 | 印度天花 | 天花 | 天花病毒 | 15,000 | ||
1977年 - 1979年 | 全球 | 1977年俄国流感 | 流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 | 700,000 | 最早病例在中国北方,主要感染25、26岁及以下的人群,普遍认为病毒来源于苏联或中国的实验室泄露事故或疫苗接种事故[95][96]。 | |
1981年 - 至今 | 全球 | 艾滋病疫情 | 艾滋病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32,700,000(截止2019年)[21] | ||
1988年 | 上海 | 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 | 甲肝 | 甲肝病毒 | 31-47 |
21世纪[编辑]
粗体表示该流行病疫情目前还在持续。如无可靠来源佐证死亡人数,“死亡人数”一栏将不作显示。
时间 | 主流行区 | 疫情名称 | 流行病 | 病原 | 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病死率(CFR) |
---|---|---|---|---|---|---|---|
2002年-2003年 | 亚洲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 8,096 | 774 | 9.56% |
2008年-2009年 |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霍乱 | 霍乱 | 霍乱弧菌 | 98,424 | 4,276 | 4.34% |
2009年-2010年 | 全球 | H1N1流感大流行 | 流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 | 700,000,000—1,400,000,000 | 151,700—575,400 | 0.02%— 0.04% |
2010年-2012年 | 海地 | 海地霍乱 | 霍乱 | 霍乱弧菌 | 854,000 | 10,300 | 1.21% |
2012年-2015年 | 中东/韩国 | 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 |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 2,519 | 866 | 34.4% |
2013年-2016年 | 西非 | 西非埃博拉 | 埃博拉 | 埃博拉病毒 | 28,646 | 11,323 | 39.5% |
2016年 - 至今 | 也门 | 也门霍乱 | 霍乱 | 霍乱弧菌 | 2,236,570(截至2019年11月) | 3,886(截至2019年11月) | 0.52% |
2017年 - 2018年 | 美国 | 2017-2018年美国流感季 | 流感 | 甲型H3N2流感病毒 | 45,000,000 | 61,000[97] | 0.13% |
2018年-2020年 | 刚果 | 刚果埃博拉 | 埃博拉 | 埃博拉病毒 | 3,470 | 2,280 | 59.6% |
2019年 - 至今 | 全球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 2019冠状病毒病 (COVID-19) |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 2.10亿(2021年8月20日) | 440.3万(2021年8月20日) | 2.65%(初步修正值;截至2021年3月28日)[98][注 2] |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 ^ 官方报告很有可能严重低估了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2021年5月2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真实死亡人数可能为官方报告的2-3倍[39]。
- ^ COVID-19目前正处于流行阶段,所以直接利用实时的“死亡人数/确诊人数”并不能得到准确的病死率,譬如一些确诊病患的死亡存在滞后性(这会导致实时的观测值较真实情况偏低),而采用“死亡人数/(死亡人数+痊愈人数)”或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偏差[99]。此外,202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CFR(病死率)的初步估算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产生误导。出于多种原因,很难对各国估算的CFR进行比较。发现和报告全部COVID-19死亡病例的可能性可能被夸大或者缩小。”[99]截止2020年12月31日,依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多数国家未经修正的观测病死率在0.5%-5%之间[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