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03/31/2010 - 04:03 — Admin
勞工世界編輯按語:
2009年9月份,來自中國的社會活動分子在德國進行了為期兩週的參觀考察活動(註1)。期間在希爾辛巴赫(Hilchenbach)舉辦了週末研討會,共有48人參加。來自中國的代表通過六個報告,介紹了中國的情況和他們所開展的工作,並且就德國的情況提出了問題。
在對第一周的參觀考察活動進行總結,並為第二週的活動做準備時,中方參與者收集整理了向德方代表提出的12個問題,並且期望德方代表的回答有助於他們理解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社會現實。
以下是這些問題和德方不同參與者的回答。每個問題只有一個人回答,誰感覺能夠作答,就可以在研討會茶歇的短暫時間內進行準備,並口頭陳述自己的見解。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的主觀看法,而我們也只能表達這樣的想法了。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德方參與者對於大多數問題都有不同的見解。遺憾的是,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只能回答中方代表接下來提出的問題,而無法討論如何作答了。
第五條問題是“工會是否應當同意裁員?”,所有德方代表都給出了否定的回答,所以下文從略。第八條問題是“德國工人怎樣看待中國工人?”,當場沒有德國朋友人回答。或許是出於禮貌的原因,或許是代表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這就不得而知了。
1.德國的工會到底有多民主?工會成員能夠通過哪些途徑影響工會的決定?
漢斯·科伯裡希(Hans Köbrich)作答,他來自柏林五金工會國際主義工作組,曾任職於寶馬公司企業職工委員會
1.1德國的工會到底有多民主?
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的社會裡,所以我們的工會也是以民主的方式組織起來的——至少在工會的代表性問題上是這樣的。通過民主形式的選舉,會員們能夠推舉出自己的代表;這些代表再選舉出工會領導層,然後由領導層決定工會的政策。這是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的一個典型特徵,在工會的組織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一點。
1.2工會成員能夠通過哪些途徑影響工會的決定?
從這一點來看,德國工會恰恰是不太民主的。雖然說工會代表應當由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但是會員大會召開的次數之少幾乎可以忽略。所以會員中間針鋒相對的討論也是少之又少。事實上,工會內部的討論越多,工會才越民主。現在的情況是,在會員大會上,首先選舉代表,然後再進行討論。會員們認為,就他們對工會決策的影響來看,還是不太民主的。這裡我可以舉個例子:在一家德國企業裡發生了罷工,僱員代表和雇主談判的結果令參與罷工的僱員十分不滿——只有30%的僱員表示接受。儘管如此,工會還是決定承認這一結果。職工們並沒有參與到決策的過程中,所以也就無法理解工會的決定。
再舉一個金屬加工行業的例子:在選舉企業職工委員會時,往往只有那些符合五金工會理念的候選人才會當選,與之相符的提議才會被採納。那些批判性太強的提議就被壓制了,提議人甚至會被開除出工會。
中國朋友追問:您曾經被工會開除過嗎?
是的,我1979年被工會開除,1983年又重新被吸納為會員。
是的,我1979年被工會開除,1983年又重新被吸納為會員。
2.德國工會中的官僚主義不斷滋長蔓延,原因何在呢?
約阿希姆·庫恩克(Joachim Kuhnke)作答,他曾在戴姆勒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的企業職工委員會中任職
德國工會的這種狀況與19世紀的政治獨裁密不可分,當時德國產生了第一批聯合會。那是一個等級分明、下級嚴格服從上級的時代,工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發展的。工會中所使用的形象而生動的語言大部分都是藉用軍事用語:工會把自己視為“先遣部隊”;工會提出了“勞資談判戰略”和“戰術上的要求”;工會將罷工稱為“攻擊作戰”,或者說“我們在行軍”。當時佔主流的思想是,工會必須要團結一致,用同一個聲音講話,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在工人運動中,許多人道主義的想法都被認為是消極的,並遭到極力壓制,比如思想多元化的理念。人們認為,思想的多樣化不是優勢,而是劣勢。工會是按照嚴格的等級組織起來的,而很少從基層會員情況出發進行組織。現在的情況還是這樣,工會的戰略決策都是自上而下傳達的,工會的工作目標也都是由上級制定的,基層會員只好向目標靠攏,而不是反過來,自下而上的組織方式。直到現在,審查制度都非常重要:對工會來講,最重要的不是發揮會員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強調工會的審查控制能力,以至於每一張傳單都需要經過上級部門的批准。
這種思想直到現在仍舊根深蒂固。我們很難想像,年輕的僱員會適應這種組織方式,並且積極參與工會的工作,尤其是在經歷了60年代的社會變革之後。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研究一下1920年出臺的《企業代表會法》和《企業組織法》。
對於德國勞資共決思想的畸形發展,我們必須批判考察,然後大家就會發覺,共決模式恰恰是勞工自決的對立物。
近年來,許多德國工人積極分子都體察到,揭發職場內的醜聞的人,不會是負責當局,也不會是工會,而是出於個人社會責任的公民。這種自發行動相當廣泛,使許多“左翼”工會成員對未來抱有美好的希望。
許多德方與會者都贊同這一回答,並報以掌聲。
中方追問:既然您這麼批判德國工會,那您為什麼還要成為會員呢?
我想引用一位美國工會會員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工會為會員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他們可以在那裡就各種話題展開討論並交換意見,包括社會方面、政治方面、社會福利方面、文化方面和健康方面等。
德方就此問題的補充:
如果說工會官僚化是個德國問題是不恰當的。這是一種國際現象,在世界上各個大洲的許多國家都存在。
遺憾的是,在共產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的“組織”理念中,領導原則主導著自主組織原則。在自發的工會行動方面,我們的經驗少之又少。所以說工會官僚化的問題是許多僱員都面臨的一個問題,這也為我們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中國朋友追問:為什麼企業職工委員會也越來越官僚化了?
中國朋友追問:為什麼企業職工委員會也越來越官僚化了?
企業職工委員會的基本原則是,從企業大量的僱員中選出一部分僱員代表所有職工行動。
3.如果工會不積極為僱員的利益而努力,僱員們該如何應對呢?
羅爾夫·奧伊勒(Rolf Euler)作答,曾是德國雷克林豪森(Recklinghausen)某礦業公司採礦工會幹部
我估計,德國80%的工會都能代表全體職工的利益。如果有工會不為僱員利益而努力,那也只是個別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職工委員會中的聯繫,與工會的聯繫以及其它的聯繫方式(如網路)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些聯繫網路,僱員們可以獨立的傳播資訊,組織遊行和罷工。這些所謂的“野貓罷工”在德國還是非常少見的,上一次還是發生在40年前。
我估計,德國80%的工會都能代表全體職工的利益。如果有工會不為僱員利益而努力,那也只是個別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職工委員會中的聯繫,與工會的聯繫以及其它的聯繫方式(如網路)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些聯繫網路,僱員們可以獨立的傳播資訊,組織遊行和罷工。這些所謂的“野貓罷工”在德國還是非常少見的,上一次還是發生在40年前。
在魯爾工業區有幾個這樣的例子:與官方開列的名單相對,人們列出了持反對意見的企業職工委員會名單。
如果想簡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以法國列車員工會為例。但是在德國沒有這樣的例子。
4.工會有沒有合適的策略來組織新的、年輕的會員?
諾尼·莫里瑟(Nonni Morisse)作答,它是梅賽德斯不來梅公司的培訓生,來自五金工會青年部
在過去的十到十五年裡,工會會員大量流失,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原因在於勞資關係已經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僱員數量減少。正因為如此,工會才應當爭取年輕的培訓生,這對工會來講非常重要。大型工會的主要策略就是,要大公司為培訓生簽訂長期的和無限期的勞動合同,以為這樣留住年青人,工會就能接近年青人並吸引他們加入工會。但這個策略不那麽有效,因為勞資共決下的勞工代表制由於官僚化,即使年青人得以在大公司留下來,工會仍然無法吸引年青人,所以這種努力大打折扣。
在過去的十到十五年裡,工會會員大量流失,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原因在於勞資關係已經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僱員數量減少。正因為如此,工會才應當爭取年輕的培訓生,這對工會來講非常重要。大型工會的主要策略就是,要大公司為培訓生簽訂長期的和無限期的勞動合同,以為這樣留住年青人,工會就能接近年青人並吸引他們加入工會。但這個策略不那麽有效,因為勞資共決下的勞工代表制由於官僚化,即使年青人得以在大公司留下來,工會仍然無法吸引年青人,所以這種努力大打折扣。
五金工會的“接收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要公司直接僱傭年輕的僱員,使他們不至於到那些工會沒有影響力的公司中就業。
戴姆勒不來梅公司也發起了類似的行動,因為公司打算篩選掉20%的培訓生。通過工會的努力,這20%的培訓生與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我們前面在討論工會如何從會員出發,自主組織行動,這些例子就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可能性。
工會會員大量流失的原因在於,年輕的工人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參加工會組織。所以他們的興趣也就轉移到別處了。
6.工會受政黨操縱和利用嗎?
約亨·格斯特爾(Jochen Gester)作答,他來自柏林五金工會國際主義工作組
我想引用德國工人運動1945年到1990年這段時間的歷史來回答這個問題。西德的社會民主黨和東德的統一社會黨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將工會變成了統治的工具。只有工人最基本的權利被保留了下來。這裡我要特別提到聯合的權利和罷工的權利。在西德,工人們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舉行政治罷工的權利和獨立參與罷工的權利。在前東德,工會更加沒有影響力。那裡根本就沒有自由聯合和罷工的權利。我認為這就是濫用了工會代表工人利益的職能。
我想引用德國工人運動1945年到1990年這段時間的歷史來回答這個問題。西德的社會民主黨和東德的統一社會黨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將工會變成了統治的工具。只有工人最基本的權利被保留了下來。這裡我要特別提到聯合的權利和罷工的權利。在西德,工人們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舉行政治罷工的權利和獨立參與罷工的權利。在前東德,工會更加沒有影響力。那裡根本就沒有自由聯合和罷工的權利。我認為這就是濫用了工會代表工人利益的職能。
迪特爾·韋格訥(Dieter Wegner)補充,他來自於Jour Fixe Hamburg(Jour Fixe Hamburg是一個包括工會成員、非工會會員(或前任會員)的論壇——譯者註)
1866年到1914年間,社會民主黨和工會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比如代表工會的左翼羅莎·盧森堡在黨內掀起的關於“大規模罷工的爭論”。盧森堡的主張受到一部分工人運動的歡迎與支持,但也同時遭到另外一些工人運動的強烈批評與排擠。
1866年到1914年間,社會民主黨和工會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比如代表工會的左翼羅莎·盧森堡在黨內掀起的關於“大規模罷工的爭論”。盧森堡的主張受到一部分工人運動的歡迎與支持,但也同時遭到另外一些工人運動的強烈批評與排擠。
問題的實質在於,“政治上的政黨”和“工會”是有區別的。這也體現了工人和工人運動的分化。工會代表工人的經濟利益,而政黨則代表工人的政治利益。工人運動一方面是經濟行為,另一方面又是政治行為,這種分化非常嚴重。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共同克服這種分化。
回答贏得了掌聲。
7.德國公眾如何看待消除失業的問題,您個人的意見呢?
克勞斯·克爾訥(Klaus Kerner)作答,任職於五金工會埃特林根(Ettlingen)克林根貝格(Klingenberg)公司的企業職工委員會
德國媒體大都認為,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需求減少,由此引發裁員。這種聯繫是一種自然規律。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個包括主要發達國家的國際組織)中有數千
萬人失業,事實上,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
德國媒體大都認為,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需求減少,由此引發裁員。這種聯繫是一種自然規律。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個包括主要發達國家的國際組織)中有數千
萬人失業,事實上,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
過去幾年裡的失業狀況如何?
官方統計的資料顯示,德國失業人數為三百五十萬。儘管如此,關於消除大規模失業的討論還是太少。為了改變這種失業狀況,我們必須在德國大幅縮短勞動時間,實現每週30小時工作制。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期望在更大程度上縮短每週的工作時間。相應的,也必須實現勞動報酬和人力配置上的平衡。工人們認為這是消除大規模失業的根本性措施。原因還在於,他們擔心在領取了12個月(某些人可領取 24個月)的失業救濟金之後,依靠哈茨四號方案的補助生活水準會大大下降。
9.兩德統一20年來,德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博多·策訥(Bodo Zeuner)作答,柏林自由大學奧托-蘇爾政治科學研究所退休教授
9.1.社會福利方面的變化
在過去的20年裡,德國勞動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所謂的“破壞正常勞動關係”,也就是說,有保障的、無限期的、受勞資協定約束的、依靠工資收入足以生存的全職工作越來越少了。與此相對,現在更多的人只能從事有期限的工作,工資收入也不夠維持生活:也就是所謂的“臨時性勞動關係”。
另外,德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人們經常用 “打開一把剪刀”來形容這種情況。德國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工業的衰退,尤其是在德國東部。那裡所有行業都受到工業衰退和失業的影響。
此外,德國還有穩定而持久的移民。其中一部分移民擁有德國國籍,是德國社會固定的一部分。在2009年9月的聯邦議會選舉中,有超過四百萬非德意志血統的人具有選舉權。
在男女性別關係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最保守的家庭裡,傳統的男人掙錢養家,婦女料理家務的分工方式也已經改變。
9.2.經濟上的變化
在經濟方面,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都轉移到了國外,當然德國經濟最終還是從全球化中受益的。德國雖然是出口強國,但是,中國比德國要大得多,令許多德國人不滿的是,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出口世界冠軍”,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趕超過程。
受到全球化以及東歐共產主義國家解體的影響,德國的權力天平逐漸向資方傾斜。在過去的20年裡,工會的力量顯著減弱了。在勞資政策方面,工會幾乎沒有取得什麼成功,他們只是偶爾阻止了裁員,有時甚至還支持不利於僱員的決定。他們接受那些使工人工作狀況惡化的決定,還對會員宣稱,如果沒有工會,情況還會更加糟糕。這些事實使得工會逐漸失去了會員的信任,所以會員減少也就不足為奇了。此外,過去的20年裡,德國勞動市場上和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破壞了僱員之間的團結。
9.3.政治上的變化
在政治上,過去的二十年裡,雖然經過兩次政府換屆(1998年和2005年),但是從政策內容上來看,基本上實施的是新自由主義和激進市場主義經濟政策。這種思想,簡而言之,就是認為政府的幹預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而私有經濟的調節則是完全正確的。在私有化、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削減社會福利的過程中,(恰恰是)社民黨表現得格外傾向於雇主,格外相信市場。
10.現在馬克思主義對工人運動還依然有影響嗎?
溫弗裡德·弗萊施曼(Winfried Fleischmann)作答,五金工會埃爾蘭根(Erlangen)西門子醫療公司工會幹部
前幾年,德國電視二台進行了一場民意調查:誰是最偉大的德國人?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排名第三。
前幾年,德國電視二台進行了一場民意調查:誰是最偉大的德國人?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排名第三。
當然,前東德(民主德國,DDR)的發展狀況讓許多人對社會主義持消極態度,因為前民主德國自稱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許多人認為,這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官僚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失敗。
現在,馬克思主義對德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左翼勢力的發展上。比如大量的工會運動和社會運動,內容包括反對哈茨四號方案、爭取最低工資、爭取更好的大學學習條件和反法西斯鬥爭等。左翼黨(Die Linke)在選舉中的得票數也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與其它歐洲國家相比,德國工人的組織程度相對較高,德國也最早實現了給付全額工資條件下的35小時工作制。在剝削加重、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縮短每天的工作時間也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隨著2008年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的爆發,人們對資本主義的信任程度再次下降。而對於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也存在較大的不滿,比如對於不公平的分配製度。
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著作也越來越受歡迎。當以演員身份出名的羅爾夫·貝克爾(Rolf Becker)舉辦題為“共產主義宣言”的朗誦會時,每次都會吸引成百上千的聽眾。在德國有越來越多的人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尤其是在工會中。
11.現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危急的時刻。我們應當怎樣消除資本主義呢?
克勞斯·諾伊維爾特(Klaus Neuwirth)作答,他是來自波鴻(Bochum)的政論家
如果現在就斷定,資本主義處在危急中,這種說法還是不夠穩當的。雖然這次危機是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社會政治力量,真正想推翻資本主義。由於戰勝資本主義的主觀條件還不具備,所以資本主義還沒有處於危急中。
如果現在就斷定,資本主義處在危急中,這種說法還是不夠穩當的。雖然這次危機是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社會政治力量,真正想推翻資本主義。由於戰勝資本主義的主觀條件還不具備,所以資本主義還沒有處於危急中。
在高度發達的國家裡,傾向於保留資本主義的民眾明顯多於消除資本主義的民眾。如果不承認這一點,那就是對現實抱有幻想了。
“我們應當怎樣消除資本主義呢?”這個問題連帶出另外一個問題,即“我們拿什麼來替代資本主義呢?”可以確定的是,在以往的工人運動中,沒有任何一種回答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如果社會變革運動沒有共同的目標,也就不可能有共同參與的變革實踐。只有對“現存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才能夠找到並制定出共同的目標。戰勝資本主義的另外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國際化的工人運動。戰勝資本主義的社會運動只能是一場國際性的運動。
12.工人文化是怎樣傳承的,又是怎樣與他國的工人文化相融合的?工人文化運動是如何發展的?
克勞斯•諾伊維爾特(Klaus Neuwirth)作答,他是來自波鴻的政論家
工人文化運動起源於19世紀,其基本理念是“團結”與 “自助”。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沒有任何一個代表工人利益的組織受到資方和政府的認可:工人沒有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在接受職業培訓方面,工人即沒有機會也得不到相應的支持,等等。
工人文化運動起源於19世紀,其基本理念是“團結”與 “自助”。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沒有任何一個代表工人利益的組織受到資方和政府的認可:工人沒有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在接受職業培訓方面,工人即沒有機會也得不到相應的支持,等等。
當時,工人文化運動是社會民主和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其組織方式是各種各樣的聯合會,比如工人體育聯合會,自助組織等。在社會民主黨受到政府迫害的時期(《反社會黨人法》),這些文化聯合會就作為其合法機構,開展政治工作。
隨著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中工人運動的分化(分化為社會民主黨和德國共產黨),工人文化運動也分化瓦解了。法西斯上臺是對工人運動毀滅性的打擊,當然工人文化運動也徹底失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有恢復工人文化運動的努力都無果而終,當然原因也在於客觀的社會變化。作為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特殊組成部分,工人文化被市民的大眾文化取代,而後者逐漸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註1 關於這次為期兩週的參觀考察活動,我們還將發表一些資料,其中一些資料就是關於此次週末研討班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