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工黨(英文:Labour Party)


工黨(英文:Labour Party),是英國一個中間偏左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政黨

創黨背景歷史

工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在當時,成員不斷增加的、剛剛得到選舉權的城市無產階級需要一個新的政黨,來代表他們的利益和需求。一些工會成員有意進入政治領域,加上,在1867年和1885年,選民範圍被擴大,自由黨開始同意一些有着工會配景的人入黨,並且參加競選。另外,在同一時間,英國出現了幾個小型的社會主義者群體,也有意影響政策。當中有獨立工黨(Independent Labour Party),由知識分子和廣大中產階級組成的費邊社,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Federation)和蘇格蘭工黨。
在這個時期,英國社會主義者開始進入地方政府。在1889年,一個由費邊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組成的「進步黨」(Progressive)控制了第一次舉行選舉的倫敦議會。這是英國第一個受社會主義者影響的議會,地方政府購買了一些提供公共服務的私人企業,興建了英國第一批公共房屋,並且在公共服務(如消防隊)上投入更多資源。另外,政府興建了更多的公園和公共浴場,改善了倫敦市內的污水排放系統,平整拓寬了道路,更開鑿了一條連接Dogs島(DogsIsland)和格林威治的隧道。[3]
女性勞工聯盟(Women』s Labour League),活躍在社會政策領域的團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在肯辛頓開辦了一所兒童福利診所。[4]
1892年,獨立工黨黨員弗雷德·喬伊特(Fred Jowett)成為了第一個入選布拉德福德議會的社會主義者。在當選議員幾個月後,他在市內創辦了獨立工黨支部。作為議員,他與幾個重要改革有重大聯繫,這些改革最終得到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比如說,在1904年,布拉德福德政府成為了第一個為學生提供免費午膳的地方政府,同時又剷除了城內的貧民區,並興建新房屋安置貧民。同樣地,喬伊特是1834年貧民法令(1834 Poor Law)的支持者,並在入選濟貧局後,努力改善兒童膳食質量。[5]
1895年大選,獨立工黨派出了28個候選人,但是只贏得了44,325張選票。黨魁基卡·哈迪(Keir Hardie),相信要在大選中獲得成功,加入到其他左翼團體中就是必須的。後來的黨員也聽從哈迪的話,1950年代,秘書長摩根·菲利普斯(Morgan Phillips)就說過:「不列顛社會主義修正主義的成分多過馬克思主義的成分。」[6] 1898年,西漢姆議會(West Ham)成為第一個被工黨把持過半數席位的議會。[7]新的管理層進行了一系列的公有化,以改善工作安全與環境、提高工資。[8]政府引入了最低工資八小時工作制,而且每年有兩個星期假期。但是在兩年後,工黨失去了強勢地位。[9]

勞工代表委員會

Keir Hardie,工黨創黨人之一及其第一位黨魁。
1899年,唐克斯特混合鐵路職員協會(Amalgamated Society of Railway Servants)會員Thomas R. Steels建議工會聯盟議會(Trade Union Congress)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以整合所有左翼團體,好派出候選人爭取國會議席。議案在議會的各階段投票中均獲得通過,而會議則在Farringdon St.紀念堂召開,由1900年2月26日開始,到第二日結束。會議有工人階級和左翼團體出席,而協會則代表工會議會三個成員工會。[10]1900年,工黨正式成立,同年大選有2名議員成功晉身下議院。

20世紀

工黨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大選中取代了自由黨的地位。在1924年第一次執政,1929年1931年間第二次執政,兩次執政都是少數派政府,由拉姆齊·麥克唐納領導的工黨政府處處受制於保守黨及自由黨,保守黨是國會第一大黨。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災引發出經濟大蕭條,惟麥克唐納政府卻一直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作出應對,內閣在經濟問題分裂,也招來工會的群起反對。一些資深閣員如亨德森則透過辭職相要脅,反對削減開支。由於內閣持續在此一議題陷入嚴重分裂,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並在同日立即獲英皇喬治五世責成籌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合組聯合內閣。其後在麥克唐納被工黨開除,同年大選保守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主導聯合政府的控制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時內閣中,工黨更是備受保守黨打壓。直至二戰後,在克萊門特·艾德禮的領導下,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再次執政,組建首個多數派政府至1951年倒台為止。1964年1979年間,工黨四度執政,首先由哈羅德·威爾遜擔任首相,然後由詹姆斯·卡拉漢接任首相職位,直至1979年被保守黨擊敗下台,開始長達18年的在野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工黨迅速崛起,在歷次大選均取得佳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及1974-1979年長期執政。期間工黨政府推動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推動免費醫療及教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又受到所有政黨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戰後共識」的時代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才走上終結。
1979年英國大選,執政多年的工黨下台,保守黨上台後,開始推動部分企業私有化,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擺脫「英國病」的困擾,她拋棄了二戰之後的所謂「共識政治」與凱恩斯主義政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大多數國營事業實行了私有化勞動力市場也變得更具彈性,在財政上採用貨幣主義政策,英國經濟最終走出了長期「滯脹」的局面。自1981年以後,其年實際增長率達3%以上,在當時是僅次於日本的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文化領域,保守黨鼓吹通過努力工作以創造財富,而非追求財富的再分配,這段期間,由於工黨仍然鼓吹推動國有化,加上長期依賴龐大的工會勢力支持,工黨之後接連三次大選皆慘敗告終,使工黨不得不探索改革,如擺脫主要工會的影響。
1994年,41歲的托尼·布萊爾成為新任工黨領袖,他以「第三條道路」作出競選口號,工黨放棄過往激進的左翼路線,重新定位,1997年英國大選英國工黨成為執政黨,結束保守黨18年的執政,取得執政權。其領袖托尼·布萊爾成為新任首相,他是英國185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工黨在1997年2010年間再次執政,前十年由貝理雅領導,後來由白高敦接手領導。起初工黨在下議院以179席的差距領先其他黨派及獨立議員的總和,2001年英國大選之後,領先優勢降為167席,2005年選舉之後,領先優勢更驟降為66席。在2010年大選中,工黨取得了258個席位,成為官方反對黨。在地方政府方面,工黨在威爾士組建了一個少數派政府,而在蘇格蘭,工黨是最大反對黨連任三屆後,2007年5月11日,執政十年的布萊爾在其選區宣布辭任首相,並推薦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6月27日,布朗正式就任首相。[11]
2010年英國大選,選舉結果,出現自1974年2月以來首個懸峙國會,最後保守黨與自民黨達成協議,組建65年首個和平時期的聯合政府。保守黨黨魁大衛·卡梅倫出任首相,自民黨黨魁尼克·克萊格出任副首相。卡梅倫成為英國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比布萊爾當選時更年輕5個月。工黨再度在野。9月25日工黨舉行黨魁選舉,結果41歲的文立彬擊敗其兄長文禮彬,成為新任工黨黨魁、兼反對黨領袖
2013年2月5日,英國議會舉行投票以壓倒優勢通過同性戀合法化法案。在下院舉行的首次投票中,這項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對獲得通過。絕大多數支持票來自左翼的工黨和自民黨議員,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中,有約一半議員投了反對票或者棄權票。[12]
2013年5月21日英國下議院以366票支持,161票反對三讀通過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承認同性婚姻。有關法案使保守黨內部出現嚴重分歧。自民黨和在野工黨領袖均表示支持法案。法案下一步將移交上議院辯論。[13]

黨章和結構

歷任黨魁

姓名肖像上任日期離任日期領導時間出生和死亡日期
1基卡·哈迪Keir Hardie crop.jpg1906年2月17日1908年1月22日1年11個月又5天1856年8月15日-1915年9月26日
2亞瑟·亨德森Arthurhenderson.jpg1908年1月22日1910年2月14日2年3週又2天1863年9月13日-1935年10月20日
3喬治·尼誥·巴恩斯60px1910年2月14日1911年2月6日11個月3週又2天1859年1月2日-1940年4月21日
4詹姆斯·拉姆齊·麥克唐納Ramsay MacDonald ggbain.29588.jpg1911年2月6日1914年8月5日3年5個月又4週2天1866年10月12日-1937年11月9日
5亞瑟·亨德森Arthurhenderson.jpg1914年8月5日1917年10月24日3年2個月又2週5天1863年9月13日-1935年10月20日
6威廉·亞當森WilliamAdamson.jpg1917年10月24日1921年2月14日3年3個月又3週1863年4月2日-1936年2月23日
7約翰·羅伯特·西里斯60px1921年2月14日1922年11月21日1年9個月又1週1869年3月27日-1949年10月23日
8詹姆斯·拉姆齊·麥克唐納Ramsay MacDonald ggbain.29588.jpg1922年11月21日1931年9月1日8年9個月又1週4天1866年10月12日-1937年11月9日
9亞瑟·亨德森Arthurhenderson.jpg1931年9月1日1932年10月25日1年1個月又3週3天1863年9月13日-1935年10月20日
10喬治·蘭斯伯里60px1932年10月25日1935年10月8日2年11個月又1週6天1859年2月21日-1940年5月7日
11克萊門特·艾德禮Attlee BW cropped.jpg1935年10月8日1955年12月14日20年2個月又6天1883年1月3日-1967年10月8日
12曉治·蓋茨克1955年12月14日1963年1月18日7年1個月又4天1906年4月9日-1963年1月18日 [14]
12
代理
喬治·布朗60px1963年1月18日[15]1963年2月14日3週又6天1914年9月2日-1985年6月2日
13哈羅德·威爾遜[16]Dodwilson.JPG1963年2月14日1976年4月5日13年1個月又3週1天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
14詹姆斯·卡拉漢James Callaghan.JPG1976年4月5日1980年11月3日4年6個月又4週1天1912年3月27日-2005年3月26日
15邁克爾·富特60px1980年11月3日1983年10月2日2年10個月又4週1天1913年7月23日-2010年3月3日
16尼爾·基諾克Kinnock, Neil.jpg1983年10月2日1992年7月18日8年9個月又2週2天1942年3月28日-
17約翰·史密斯60px1992年7月18日1994年5月12日1年9個月又3週3天1938年9月13日-1994年5月12日[17]
17
代理
貝嘉晴Margaret Beckett May 2007.jpg1994年5月12日1994年7月21日2個月又1週2天1943年1月15日-
18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WEF 2008 cropped.jpg1994年7月21日[18][19][20]2007年6月24日12年11個月又3天1953年5月6日-
19戈登·布朗Gordon Brown Davos Jan 08.jpg2007年6月24日2010年5月10日2年10個月又17天1951年2月20日-
19
代理
哈麗特·哈曼Harriet Harman, January 2009 2.jpg2010年5月11日2010年9月25日4個月又2週1天1950年7月30日-
20文立彬Miliband, Ed (2007).jpg2010年9月25日至今1969年12月24日-

自1922年以來的工黨副領袖[編輯]

肖像任期出生和死亡日期
1約翰·羅伯特·克萊恩斯60px1922年 - 1932年1869年3月27日 - 1949年10月23日
2威廉·格雷厄1931年 - 1932年1887年7月29日 - 1932年1月8日
3克萊門特·艾德禮Attlee BW cropped.jpg1932年 - 1935年1883年1月3日 - 1967年10月8日
4阿瑟·格林伍德1935年 - 1945年1880年2月8日 - 1954年6月9日
5赫伯特·莫里森1945年 - 1955年1888年1月3日 - 1965年3月6日
6吉姆·格里菲思1955年 - 1959年1890年9月19日 - 1975年8月7日
7安奈林·貝文Bevan nla.pic-vn3646742.jpg1959年 - 1960年7月6日
(於任內過世)
1897年11月15日 - 1960年7月6日
8喬治·布朗1960年 - 1970年6月18日
(於1970年大選中失去議席。)
1914年9月2日 - 1985年6月2日
9羅伊·詹金斯1970年6月19日 - 1972年4月7日1920年11月11日 - 2003年1月5日
10愛德華·肖特1972年4月 - 1976年1912年12月17日 -
11邁克爾·富特1976年 - 1980年11月10日
(於1980年黨魁選舉中當選黨魁)
1913年7月23日 - 2010年3月3日
12丹尼斯·希利1980年11月4日 - 1983年6月11日1917年8月30日 -
13羅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 2012 cropped 2.jpg1983年6月11日 - 1992年4月11日1932年12月28日 -
14瑪格麗特·貝克特Margaret Beckett May 2007.jpg1992年4月11日 - 1994年5月12日
約翰·史密斯去世後代理黨魁職務)
1943年1月15日 -
15約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 on his last day as Deputy Prime Minister, June 2007.jpg1994年7月21日 - 2007年6月24日1938年5月31日 -
16哈麗特·哈曼Harriet Harman, January 2009 2.jpg2007年6月24日 - 今1950年7月30日 -

自1924年以來的上議院領袖

選舉

選舉年工黨得票得票率席位結果
190062,6981.8%2保守黨勝選
1906321,6635.7%29自由黨勝選
1910505,6577.6%40聯合政府(自由黨少數派政府)
1910371,8027.1%42聯合政府 (自由黨少數派政府)
19182,245,77721.5%57自由黨/保守黨聯盟勝選
19224,076,66529.7%142保守黨勝選
19234,267,83130.7%191聯合政府(工黨少數派政府)
19245,281,62633.3%151保守黨勝選
19298,048,96837.1%287聯合政府(工黨少數派政府)
19316,339,30630.8%52國家聯盟勝選(保守黨主導)
19357,984,98838.0%154國家聯盟勝選(保守黨主導)
194511,967,74649.7%393工黨勝選
195013,266,17646.1%315工黨勝選
195113,948,88348.8%295保守黨勝選
195512,405,25446.4%277保守黨勝選
195912,216,17243.8%258保守黨勝選
196412,205,80844.1%317工黨勝選
196613,096,62948.0%364工黨勝選
197012,208,75843.1%288保守黨勝選
197411,645,61637.2%301聯合政府(工黨少數派政府)
197411,457,07939.2%319工黨勝選
197911,532,21836.9%269保守黨勝選
19838,456,93427.6%209保守黨勝選
198710,029,80730.8%229保守黨勝選
199211,560,48434.4%271保守黨勝選
199713,518,16743.2%419工黨勝選
200110,724,95340.7%413工黨勝選
20059,562,12235.3%356工黨勝選
20108,604,35829.0%258保守黨勝選(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

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